河南省登封市三康醫(yī)院(452470)張曉飛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1],具有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遷延難愈的特點。臨床采用非甾體抗炎類藥物、激素治療該病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病痛程度[2],但是存在較大的副作用,因此臨床推薦采用中醫(yī)治療,本文對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正文闡述如下。
附表 比較中醫(y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以及JOA評分(n=39,分)
1.1 資料 于我院接收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取78例開展本次研究,病例選取時間:2017年10月~2018年9月,分組方法:信封法,共兩組(對照組、觀察組),39例/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有關診斷標準,并均經CT、MRI檢查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無意識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具有自主判斷能力,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為44~76(56.85±4.92)歲。病程為6個月~5年,病程均值為(3.17±1.25)年。觀察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為46~77(56.94±5.01)歲。病程為6個月~6年,病程均值為(3.22±1.31)年。組間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僅予以中醫(yī)骨傷手法:①復位骨傷療法。患者取平坐位,指導患者并攏下肢并保持端正坐姿,上體向前屈伸45°,指導患者向左旋轉。對患者的病側腰椎以及骶椎部位進行推拿;患者取側臥位,伸直下肢,上肢微微后仰,操作者一手將患者的肩部按住,另一只手將患者的后臀部進行固定,通過交叉?zhèn)劝鍖ρ靛e位征象進行糾正復位,復位完成后,按揉患者的腰椎病變部位。②穴位按摩?;颊呷「┡P位,使用拇指對患者背部兩側膀胱經進行點按。③松肌骨傷療法?;颊弑3指┡P位,操作者使用掌推手法按摩患者的腰背臀部,一日5次。觀察組: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中醫(yī)骨傷手法與對照組一致,加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方中包括獨活9g,茯苓、桑寄生、當歸、芍藥、杜仲、牛膝、防風、秦艽、肉桂心、川芎、細辛、人參、干地黃、甘草各6g。辨證加減治療,加用附子、防己各10g治療寒濕者,加用黃芪30g治療氣虛者。水煎取汁300mL,一日一劑,在早、晚餐后30min溫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個月。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評估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判定標準[3]:①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后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顯示超過70°,未影響到正常生活;②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治療后稍有改善,直腿抬高試驗可超過45°,對正常生活造成輕微影響;③無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對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中醫(yī)癥狀(腰腿痛、腰部板硬、舌質暗紫、脈弦澀等)進行評價,無、輕、中、重分別對應0分、1分、2分、3分,15分為總分,以分值低說明癥狀輕微。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分、10分分別表示無痛、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協(xié)會(JOA)評分標準進行評價,總分為29分,以分值高說明肢體功能良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軟件SPSS2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效果 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7.44%(38/39),相較于對照組的79.49%(31/39)顯著更高(P<0.05)。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以及JOA評分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比治療前的中醫(y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以及JOA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組內治療前后相比較各項評分差異明顯(P <0.05),觀察組治療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均比對照組低,JOA評分則比對照組高,P<0.05。如附表所示。
中醫(yī)將腰椎間盤突出癥納入“腰痛”、“痹證”等范疇[4][5],認為該病是由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塞、筋骨退化所致。西醫(yī)認為椎間盤退變?yōu)樵摬〉牟±砘A[6],加上過度勞累、外傷等因素的作用,對腰脊神經或腰椎造成壓迫、刺激,進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西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臨床開始研究綜合療法的效果。
中醫(yī)認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應以祛風散寒、祛邪通絡、益氣補血為主要原則。中醫(yī)骨傷手法通過推拿、按摩等手法能夠起到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效果,能夠將椎間盤內部壓力降低,解除病變部位的神經根壓迫[7],對神經管容積進行調節(jié),有助于解除肌肉痙攣和降低肌張力。獨活寄生湯中獨活和桑寄生具有養(yǎng)血通絡、祛風祛濕的效果;茯苓、人參、甘草可起到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的作用;牛膝可補肝腎、強腰膝;茯苓可活血化瘀;當歸、芍藥可補血和血、調經止痛;防風可祛風滲濕、祛邪解表;秦艽可清熱祛濕、除痹止痛;肉桂心可散寒溫經;川芎可散瘀止痛、活血祛風;細辛可散寒止痛、祛濕;干地黃可清熱涼血。諸藥配伍可起到強筋健骨、活血散瘀、祛風祛濕、通絡止痛的效果。
本文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中醫(yī)證候積分、疼痛評分明顯降低,JOA評分顯著提高,充分表明了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輕疼痛。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總而言之,中醫(yī)骨傷手法結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臨床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