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東松
摘? ?要:水稻品種安全測試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南京市六合區(qū)水稻不同品種的安全性作了具體測試分析。
關鍵詞:水稻品種;安全性;測試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16-0022-02? ? ? ?中圖分類號: S511.22? ? ? ?文獻標志碼: B
1? ?試驗概況
1.1? ?參試品種及來源
參試品種及來源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地點:南京市六合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土壤狀況:前茬為小麥田,肥力中上等,黏土。小區(qū)面積:雜交秈稻每個品種約720 m2,合計約6 500 m2;常規(guī)粳稻每個品種約1 450 m2,合計約5 800 m2,總共12 300 m2。栽培方式:機插秧。
1.3? ?栽培管理
1.3.1? ?雜交秈稻及播種時間
雜交秈稻有Y兩優(yōu)17、隆兩優(yōu)1307、荃9優(yōu)063、袁兩優(yōu)1000、徽兩優(yōu)絲苗、望兩優(yōu)1133、科兩優(yōu)17、徽兩優(yōu)2000、黔豐優(yōu)877,共9個品種。
5月21日干籽播種。育苗方式:硬穴盤育秧,每個穴盤60 g營養(yǎng)土,每667 m2用種量1.1 kg。栽培密度:6月19日移栽,機插秧30 cm×18 cm,每穴2~3苗,每667 m2栽1.23萬穴,基本苗3萬左右。肥水管理:6月15日施45%復合肥25 kg作基肥;6月27日施46%尿素10 kg作分蘗肥;7月8日施46%尿素15 kg作分蘗肥。除草:6月18日移栽前田間封閉除草;7月9 日田間化除。病蟲害防治:8月7日防治螟蟲、鉆心蟲、紋枯病及稻飛虱;8月27日防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及稻飛虱;9月5日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
1.3.2? ?常規(guī)粳稻及播種時間
常規(guī)粳稻有寧粳8號、豐粳3227、南粳3908、南粳9108,共4個品種。5月21日干籽播種。育苗方式:硬穴盤育秧,每個穴盤120 g營養(yǎng)土,每667 m2用種量3.5 kg。栽培密度:6月19日移栽,株行距為30 cm×12 cm,每穴2~3苗,每667 m2栽1.85萬穴,基本苗4萬~5萬。施肥:6月15日施45%復合肥25 kg作基肥;6月27日施46%尿素10 kg作分蘗肥;7月8日施46%尿素15 kg作分蘗肥;8月17日施45%復合肥15 kg作孕穗肥。除草:6月18日移栽前田間封閉除草;7月9日田間化除。病蟲害防治:8月7日防治螟蟲、鉆心蟲、紋枯病及稻飛虱;8月22日防治螟蟲、紋枯病及稻飛虱;8月27日防治螟蟲、紋枯病及稻瘟病;9月5日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9月13日防治螟蟲、稻瘟病及稻曲病。
1.4? ?天氣情況
2019年六合區(qū)水稻生長期間的天氣情況大體正常,沒有發(fā)生極端高溫、低溫等災害性天氣,但是水稻生長過程中長期無有效降雨,病害輕,不利于水稻孕穗灌漿,對產(chǎn)量和品質造成一定影響。
2? ?試驗結果
2019年的測試品種,除個別品種病蟲害輕微發(fā)生外,總體病蟲害較輕;產(chǎn)量較2018年增產(chǎn),特別是粳稻增產(chǎn)幅度較大;抗倒性較好,沒有品種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
3? ?品種適應性表現(xiàn)及評價
(1)Y兩優(yōu)17: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5 d,株高125 cm,株型略散,長勢繁茂,葉色淺綠,成熟時稈青籽黃。該品種已在六合區(qū)連續(xù)種植2年以上,表現(xiàn)為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綜合性狀和抗逆性較好,但對細菌性病害要認真對待,做到科學及時防治。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最高,為726.5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建議大面積推廣應用。
(2)隆兩優(yōu)1307: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1 d,株高126 cm,劍葉直挺,可適當密植。該品種已在六合區(qū)連續(xù)種植2年以上,表現(xiàn)為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綜合性狀和抗逆性較好。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為659.7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注意適期播種,防止灌漿時遇高溫天氣,建議大面積推廣應用。
(3)荃9優(yōu)063:屬秈型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49 d,株高124 cm,莖稈粗壯抗倒,綜合抗性高,米質有香味,口感好。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較高,為698.2 kg/667 m2,建議推廣種植。
(4)袁兩優(yōu)1000:屬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2 d,株高123 cm,分蘗力強,植株長勢繁茂,莖稈粗壯,超大穗型,易感細菌性病害,輕度感染稻曲病,其周邊品種皆未發(fā)病,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一般,僅為661.9 kg/667 m2,不適宜在六合區(qū)大面積推廣種植。
(5)徽兩優(yōu)絲苗:屬兩系雜交中秈稻組合,全生育期152 d,株高121 cm,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產(chǎn)量水平也較高。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為605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建議示范性推廣種植。
(6)望兩優(yōu)1133: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3 d,株高125 cm,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中等,為619.8 kg/667 m2,種植安全性中等,建議謹慎推廣種植。
(7)科兩優(yōu)17: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42 d,株高132 cm,株型緊湊,長勢較旺,穗型中等,分蘗力較強,葉色較深,綜合抗性中等。在本次試驗中實收產(chǎn)量為706.4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品種表現(xiàn)中等,建議適當推廣種植。
(8)徽兩優(yōu)2000: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全生育期154 d,株高 124 cm,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產(chǎn)量水平也較高。在本次試驗的秈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為714.6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綜合抗性中等, 建議適當推廣種植。
(9)黔豐優(yōu)877: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1 d,株高126 cm,株型較緊湊,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淺綠,葉姿較挺,抗倒性較強,熟期轉色較好。本次試驗中產(chǎn)量為668.4 kg/667 m2。試驗田有條紋葉枯病發(fā)生,總體種植安全性較好,建議謹慎推廣種植。
(10)寧粳8號:屬早熟晚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60 d,株高100 cm,長勢較旺,分蘗力中等,抽穗灌漿快,成熟時葉綠、稈青、穗黃,較耐肥,抗倒性強。在本次試驗的粳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較高,為748.3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米質優(yōu), 食味性好, 后期不施或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確保品質口感,防倒伏。建議適當推廣種植。
(11)豐粳3227:屬遲熟中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4 d,株高90 cm,該品種株型較緊湊,長勢較旺,穗型中等,分蘗力較強,葉挺色深,群體整齊度好,早熟,后期熟相較好,抗倒性較強。在本次試驗的粳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較高,為668.2 kg/667 m2,建議適當推廣種植。
(12)南粳9108:屬早熟晚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60 d,株高92 cm,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淺綠,葉姿較挺,后期熟相好,抗倒性較強。在本次試驗的粳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中等,為681.9 kg/667 m2,米質優(yōu),種植安全性較好,建議大面積推廣種植。
(13)南粳3908:屬早熟晚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58 d,株高94 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群體整齊度好,葉色淺綠,葉姿較挺,后期熟相好。在本次試驗的粳稻品種中實收產(chǎn)量中等,為697.8 kg/667 m2,種植安全性較好,建議示范性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