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 G. Hayes
(美國田納西大學,生物系統(tǒng)工程與土壤科學系美國 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37996-4531)
表面活性劑在我們?nèi)粘I钪衅鹬陵P(guān)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類可以降低液-液、液-固和液-氣界面之間界面能量的化學物質(zhì)。從分子結(jié)構(gòu)上看,表面活性劑具有不同的親水性和疏水性區(qū)域(即“親脂性”),導致它們在界面上的自組裝。表面活性劑使水乳化到油相中(反之亦然),將涂層沉積在固體表面,并從衣服或人體皮膚中去除油性污漬或污垢。
表面活性劑在界面上進行自組裝(如圖1所示的水-空氣界面)。當液體中的表面活性劑濃度較低時(毫摩爾或更?。?,它直接遷移到液體與氣體或不相容液體的界面(途徑A→B,圖1)間。因此,界面能(即界面張力)降低。對于水-氣體系,根據(jù)圖1,“表面張力”一詞比“界面張力”更常用。持續(xù)加入表面活性劑導致界面張力進一步降低,直至達到臨界表面活性劑濃度,界面被表面活性劑所飽和(途徑 B→C,圖 1)。表面活性劑的繼續(xù)加入,它可以在液體中形成自組裝結(jié)構(gòu),但不會進一步降低界面張力(途徑C→D,圖1)。對于水體系,自組裝結(jié)構(gòu)是膠束,納米大小的液滴(通常是球體),液滴里表面活性劑分子排列成使其親水基團向外,親脂基團向內(nèi)的結(jié)構(gòu)。油相將會溶解在納米液滴的內(nèi)部。為了滿足特定應用的要求,化學家可以對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進行修改,以控制表面活性劑的自組裝結(jié)構(gòu),包括膠束尺寸和形狀、乳液或其他結(jié)構(gòu)。
圖2給出了幾種主要的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如陰離子、陽離子、非離子和兩性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類型取決于表面活性劑化學中的極性或頭部基團。聚乙烯氧化物(即-(OCH2CH2)n,稱為“乙氧基化物”)和糖類都是常見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親水性基團(頭部基團)。兩性表面活性劑具有親水性基團(頭部基團)帶正電荷和負電荷。
圖1 表面活性劑在水中的自組裝。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從0(圖A)增加時,表面活性劑分配到液-液界面(圖B),界面最終被表面活性劑(圖C)飽和,此時其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隨著濃度繼續(xù)增加,膠束形成(圖D),但表面張力沒有進一步降低。Fig.1 Surfactant self-assembly in water. As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0 (A), surfactants partition to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B) and ultimately the interface becomes saturated with surfactant (C), at a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known as the 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 (CMC). As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s further increased, micelles form (D);but, the surface tension does not undergo a further decrease.
圖2 常用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Fig.2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ommonly used biobased surfactants
因此,表面活性劑在很多行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按其市場占有率的大致順序列出:洗滌劑(如洗衣和餐具:約占42%的市場)、工業(yè)表面活性劑(如油漆、涂料、潤滑劑、采油與原油回收等,約占29%的市場)、個人護理產(chǎn)品(如洗手液和身體清潔劑、洗發(fā)水和牙膏;約占16%的市場)和醫(yī)藥行業(yè)(占7%的市場)。表面活性劑還用于化妝品、食品、農(nóng)用化學品、環(huán)境修復和許多其他應用[1]。在2017年,表面活性劑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估計為365億美元(2 090萬公噸)[1]。
為了使表面活性劑的生命周期(“從搖籃到墳墓到搖籃”)變得可持續(xù),我們需要不斷改進它。圖3為表面活性劑可持續(xù)生命周期的示意圖。在過去50年中,全球?qū)Ρ砻婊钚詣┑难邪l(fā)投入了諸多努力,以改善延長其生命終點,降低其生態(tài)毒性,提高其生物降解性,特別是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表面活性劑及其分解產(chǎn)物常有存在[2]。這些努力取得了許多成效,僅舉3例:第一例子是減少了使用乙氧基壬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表面活性劑,這是內(nèi)分泌體系干擾物[3]。第二個例子是減少了三聚磷酸鈉(STPP)作為洗滌助劑的使用,這是一種去除會降低清洗性能的多價陽離子(如鈣)所需的成分。STPP促進湖泊和河流的富營養(yǎng)化,導致藻類的過度生長[4-5]。第三個例子是減少了1,4-二氧雜環(huán)己烷(1,4二烷)的形成,這是在生產(chǎn)月桂基聚氧乙烯硫酸鈉(SLES)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共同產(chǎn)物,也是洗衣洗滌劑和個人護理產(chǎn)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1,4-二氧雜環(huán)己烷(1,4二烷)具有生態(tài)毒性,很難從水中去除,且去除成本高昂[6]。洗滌劑生產(chǎn)商通過提高 SLES的催化生產(chǎn)效率或用配方中的其他表面活性劑替代 SLES來解決這一問題。全球在這方面的研究和開發(fā)至今繼續(xù)進行,旨在提高表面活性劑的微生物吸收效率和程度,減少其對微生物、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毒性。
圖3 可持續(xù)生產(chǎn)的表面活性劑的生命周期。圖左:來自植物中的衍生原料;圖上:綠色制造(水、能源和溶劑的最小投入;極好的工人生產(chǎn)安全;廢物產(chǎn)品的最小產(chǎn)出);圖右:消費和使用(低毒性);圖下:生態(tài)友好型處置(主要在水處理設施、湖泊、河流和海洋中)、產(chǎn)生由植物在呼吸過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氣體。Fig.3 Life cycle for a sustainable surfactant. left: derivation of feedstocks from plants; top: green manufacturing (minimal input of water, energy and solvents; excellent safety for workers; minimal production of waste products); right: consumption and use (low toxicity); bottom: eco-friendly disposal (mainly in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lakes, rivers, and oceans),producing CO2 gas that is taken up by plants during respiration.
最近對提高表面活性劑可持續(xù)性的另一個關(guān)注點聚焦在其生命起點上,即用于制備表面活性劑的原料。近100年來,表面活性劑原材料的主要來源是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雖然化石燃料通常很廉價,且如今很容易獲得,但它們在未來幾年的可用性是不確定的。此外,由于大氣中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成了主要關(guān)注點。而且化石燃料的碳原子,最初處于惰性儲存狀態(tài)(地下),最終將轉(zhuǎn)化為二氧化碳作為它們的最終狀態(tài)。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有關(guān),這可能是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的證明,例如,頻繁的強大氣旋、干旱、全球創(chuàng)紀錄的高溫以及北極和南極地區(qū)冰川融化導致的海洋水位上升等[7-8]?;剂系钠渌A段也令人擔憂,對于潛在發(fā)生的環(huán)境危害,包括從地面開采到往煉油廠的運輸過程中(例如,2008年墨西哥灣一口油井的深水地平線石油泄漏和 1999年美國阿拉斯加一艘名為埃克森-瓦爾迪茲的油輪漏油),以及石油煉油廠引燃的火災。
這些擔憂使消費者對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的興趣逐漸增加,例如,關(guān)注這些表面活性劑是全部由再生資源衍生的,還是大部分由再生資源衍生的產(chǎn)品?2017年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約占表面活性劑市場的24%,預計這一比例將增加,尤其在亞洲市場[1]。最常見的用于制備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基組成部分是脂肪?;鼇碓从谥参镉?、其他種子油(如,來自生物能源作物,如麻風樹或蓖麻,或使用過的食用油和餐館油脂)、動物脂肪或微生物“單細胞”油(例如藻類或細菌)和磷脂(植物油精煉時產(chǎn)生的共同產(chǎn)物)等。脂肪?;梢曰瘜W還原生成脂肪醇或脂肪胺。表面活性劑親水基團的生物基來源包括糖、氨基酸(來源于蛋白質(zhì))、甘油(生物柴油生產(chǎn)時產(chǎn)生的廉價和未充分利用的共同產(chǎn)物)和檸檬酸。還有一種可替代的方法,表面活性劑可直接從微生物中回收,稱為“生物表面活性劑”。生物基資源(如植物油和糖)通常用作生物表面活性劑發(fā)酵中的碳能來源。詳情見 Hayes DG等 2019年綜述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原料行業(yè)情況和研究概況[9]。
圖2描述了幾種主要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甲基乙基磺酸鹽(MES)可能是最常用的陰離子生物基表面活性劑,通常用于洗滌劑,尤其是在亞洲地區(qū)。酯基季銨鹽是一種常見的陽離子生物基表面活性劑,用作衣服的抗靜電劑,具有抗菌活性,也可用作游泳池的殺菌劑。糖酯是食品、化妝品和醫(yī)藥品中常見的乳化劑,而烷基多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s,APGs)是有效的潤濕劑和發(fā)泡劑,常用于洗滌劑、個人護理產(chǎn)品和化妝品。甜菜堿,如圖2所示的烷基酰胺丙基衍生物,是用于個人護理產(chǎn)品(如洗發(fā)水、液體肥皂和洗手液)的常見兩性表面活性劑。它們具有優(yōu)良的去污力、泡沫形成、硬水相容性和對皮膚和頭發(fā)的溫和性。作者與Ashby RD、Solaiman DKY共同編撰了關(guān)于生物表面活性劑的著作,《生物表面活性劑:合成、特性及應用(第二版)》(Biobased Surfactants:Synthesis,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2nd Ed.)),已于 2019 年美國 AOCS出版社出版[10],書中描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總體方面和特定類型的詳細情況。
工業(yè)上制備了幾種生物表面活性劑,尤其是糖脂(如槐糖脂和鼠李糖脂)和脂肽(如表面活性素),它們的分子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生物表面活性劑通常具有優(yōu)異的表面活性、高生物降解性、低毒性和高抗菌活性,但制備成本昂貴。因此,它們僅用于不計成本的應用行業(yè),如原油增產(chǎn)、生物修復、化妝品和醫(yī)藥品領(lǐng)域等。最近的研究聚焦在開發(fā)更有效的微生物菌株,使用低成本的碳源(如廢棄食用油),改進的生物分離(例如從發(fā)酵液中連續(xù)去除生物表面活性劑),以及對發(fā)酵產(chǎn)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進一步化學(或生化)反應以改變生物表面活性劑分子結(jié)構(gòu)的方法。除了作者共同編撰《生物表面活性劑:合成、特性及應用(第二版)》[10]中關(guān)于生物表面活性劑制備有幾章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外,近年來也有一些這方面的綜述論文公開發(fā)表[11-16]。
圖4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jié)構(gòu)?;碧侵褪罄钐侵翘侵砻婊钚运厥且环N脂肽。Fig.4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iosurfactants. Sophorolipids and rhamnolipids are glycolipids, while surfactin is a lipopeptide.
表面活性劑的另一個重要生產(chǎn)過程且需要改善可持續(xù)性的階段,是其制造環(huán)節(jié)(見圖3)。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阿納斯塔斯博士概述了“綠色制造”的 12項原則[17],可概括為:使用一種最少消耗能源和水的工藝實現(xiàn)對初始原料到最終產(chǎn)品的有效轉(zhuǎn)化,同時盡量少使用溶劑水,盡量少產(chǎn)生有毒副產(chǎn)品或廢物(如,廢金屬催化劑),且不會對在操作工藝設施的員工安全造成風險,也不會對消費者造成風險[18]。傳統(tǒng)的表面活性劑制造方法往往不符合綠色制造原則。例如,多元醇-脂肪酸酯傳統(tǒng)上是在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亞砜(以提高反應物的相容性)等有毒有機溶劑存在下,在高溫(100~200 ℃)下,通過多元醇(例如糖衍生物或乙二醇)和脂肪酸原料(例如植物油)反應幾個小時來制備的[19]。雖然該反應產(chǎn)物產(chǎn)率很高,但需要重點對下游進行凈化[19]:(1)因為通常使用化學計量過量的糖,需要去除反應物;(2)需要通過分子蒸餾回收溶劑,這是一個高能耗的過程;(3)有可能需要吸附和漂白以去除醛和酮;(4)以及由于不理想的副反應而導致產(chǎn)生一些深色試劑[19]。從可持續(xù)性角度看,使用酶制備表面活性劑具有諸多固有的優(yōu)勢,如表1所述[20]。該表還列出了更廣泛使用酶的主要弊端,特別是其高成本和緩慢的催化速率,以及必須解決的一些問題,包括精準控制反應介質(zhì)中的水分含量、酶的回收和再利用。
作者科研團隊和許多同行都已開發(fā)了酶催化過程來制備糖酯,詳見有關(guān)文獻綜述[21-22],包括蔗糖單酯(圖2)。脂肪酶是制備糖酯和其他表面活性劑最常用的酶。與其他表面活性劑合成酶相比,脂肪酶具有幾個優(yōu)點:在高溫(例如60~100 ℃)和溶劑(例如丙酮、烷烴、超臨界流體和離子液體)存在下具有相對較高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低的對 pH和離子強度的敏感性,具有通過吸附到基質(zhì)上被固定的能力,不需輔助因子,成本相對較低。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化學是酶最具理解代表性的。在大約 65 ℃條件下,在液相?;w(游離脂肪酸)中,我們用糖微粒(如蔗糖、果糖和木糖)的亞穩(wěn)態(tài)無溶劑懸浮液作為反應介質(zhì)制備糖酯。對于純?;w溶劑,可懸浮的糖量較小:<0.1 wt%;但隨著反應的進行,糖酯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糖的允許濃度,能達到大約1%~3%。固定化熱穩(wěn)定脂肪酶用于攪拌間歇模式或作為填料柱(約65 ℃)。去除酯化副產(chǎn)物——水分,是操作反應時的一個關(guān)鍵考慮因素。在反應初始階段,自由蒸發(fā)能有效去除水分。然而,當轉(zhuǎn)化率接近約60%時,由于接近熱力學平衡,反應速率大大減慢,因此需要更強的手段來除水分,以實現(xiàn)進一步的轉(zhuǎn)化(例如蒸發(fā)、氮氣鼓泡或使用分子篩)。在糖酯制備中,也利用其他基團的亞穩(wěn)懸浮液,特別是當使用一系列獨特的非揮發(fā)性溶劑如離子液體時。這些離子液體在室溫或接近室溫時,由液態(tài)的熔融鹽組成。我們能夠達到90%~95%的轉(zhuǎn)化率,最終產(chǎn)品幾乎能符合標準化的純度規(guī)格,而不需要下游純化;脂肪酶被使用了一個月的反應操作后,沒有明顯的活性損失。然而,該方法需要改進才能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操作所需的強效耐用性,特別是提高反應速率和提高使用粗碎、純化度較低的初始原材料的能力。
表1 與用生物催化合成取代傳統(tǒng)合成表面活性劑有關(guān)的優(yōu)點、缺點和問題Table 1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issues pertaining to the replacement of conventional syntheses of surfactants with biocatalytic syntheses
脂肪酶已用于制備其他酯類表面活性劑,包括聚甘油蓖麻油酸酯(以蓖麻油為初始原料)和甘油單酯(monoacylglycerols,MAG),這兩種都是常見的食品乳化劑[23-24]。脂肪酶形成酰胺鍵的能力已被用于制備正?;榛及穂25]。脂肪酶的多功能性表現(xiàn)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的制備中轉(zhuǎn)化作用非常強,詳見2015年Bordes R等和2016年P(guān)inazo A等關(guān)于氨基酸基表面活性劑的綜述[26-27]。氨基酸表面活性劑在個人護理和化妝品中有許多用途,不僅因為它們在降低界面張力方面具有強效性能,而且在抗菌方面也具有高活性。氨基酸是表面活性劑合成的有效生物基極性基團,因為它們有 a-氨基、a-羧酸基團及其“R”基團中存在的官能團(分別為 e-胺、e-羧酸和精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硫醇基團)。這些基團允許以脂肪酸、脂肪胺或脂肪醇為共同底物形成酯、酰胺和硫代酯鍵。例如,脂肪酶催化的酰胺化反應可用于制備月桂酰肌氨酸鈉(圖5),該物質(zhì)用于從月桂酸和肌氨酸的 a-胺基團中制備個人護理產(chǎn)品(例如洗發(fā)水、皮膚清潔劑和口腔護理產(chǎn)品)。此外,圖5中可作為凝膠劑的色氨酸酰胺,是通過十六烷胺與色氨酸a-羧酸基團之間的酰胺鍵形成的。這是最具創(chuàng)新的生物催化合成方法之一,是通過MAG或DAG的甘油骨架的游離OH基團與精氨酸的a-COOH基團之間的酯鍵形成MAG或二?;视停╠iacylglycerols,DAG)與精氨酸之間的結(jié)合(圖5)。
圖5 用酶制備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的例子Fig.5 Examples of amino acid surfactants that can be prepared using enzymes. Sodium lauroyl sarcosinate is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urfactant that is mainly synthesized using chemical catalysts, but can be prepared using enzymes
月桂酰肌氨酸鈉是一種商業(yè)上可用的表面活性劑,主要是用化學催化劑合成的,但也可以用酶制備。
烷基糖苷也是用糖苷酶從二糖和己醇中制備的[28]。其反應產(chǎn)率低于大多數(shù)脂肪酶催化反應獲得的產(chǎn)率,二糖縮醛鍵被切斷,沒有形成二糖-己醇縮醛。糖苷酶對水分含量非常敏感,與脂肪酶相比,在幾乎無水的非水介質(zhì)中不能有效催化。必須有大量水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烷基糖苷,因此需使用雙相介質(zhì):即低聚糖和糖苷酶的水溶液與富含脂肪醇的溶液平衡??捎闷咸烟腔D(zhuǎn)移酶通過與環(huán)糊精的反應,將烷基糖苷轉(zhuǎn)化為烷基多糖苷(APGs)[29-30]。
酶也可用于修飾磷脂,磷脂是一種豐富的天然產(chǎn)生的表面活性劑,通常用于食品和醫(yī)藥品。磷脂酶A1和 A2選擇性地分別將脂肪?;饣蝓セ闪字视凸羌艿?-和2位。磷脂酶A1衍生物在商業(yè)上是可用的;然而,強效的磷脂酶 A2衍生物是不可用的。換一種方法,脂肪酶可以模擬磷脂酶A1的行為。如圖6所示,磷脂酰膽堿是最常見常用的磷脂(如大豆或雞蛋的卵磷脂),可以用獨特的?;鶃硇揎棥T谒枋龅睦又?,咖啡酸是木質(zhì)素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木質(zhì)纖維素生物質(zhì)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豐富的、暫未充分利用的生物聚合物,可以通過兩個反應步驟將其納入1位:脂肪酶催化水解在磷脂酰膽堿的1位,然后脂肪酶催化酯化(或酯交換反應)咖啡酸(或咖啡酸甲酯)[31]。由于生物活性咖啡?;谌橐旱挠退缑嫔系亩ㄎ?,所得衍生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水包油乳劑抗氧化劑。酶修飾的第二個例子是磷脂酶D的使用,它可以用來交換磷脂的極性基團。近年來,通過蛋白質(zhì)工程,磷脂酶D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得到了提高[32]。如圖6所示,工程磷脂酶D可以通過反式磷酸化,用特殊的頭部基團,如氨基酸蘇氨酸,直接取代磷脂酰膽堿的膽堿頭部基團,產(chǎn)生獨特的磷脂[32]。 然而,磷脂酶 D對膽堿頭部基團的水解裂解是作為副反應發(fā)生的(見圖 6)[32]。
圖6 磷脂酰膽堿的酶改性。R1和R2是n-烷基鏈(如,月桂[十二烷基]?;湆赗1=n-C11H23)。此圖引用自參考文獻[31-32]。Fig.6 Enzymatic modification of phosphatidylcholine. R1 and R2 are n-alkyl chains (e.g., lauric [dodecanoic]acyl chains correspond to R1 = n-C11H23). The figure is based on references[31-32].
科學界在加強表面活性劑制備的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提高可持續(xù)性的消費者動機將帶來對生態(tài)友好型產(chǎn)品的持續(xù)興趣。例如,與傳統(tǒng)產(chǎn)品相比,許多消費者愿意為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產(chǎn)品支付更高的價格[33-34]。表面活性劑的綠色制造正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將影響商業(yè)規(guī)模的加工生產(chǎn)。酶催化合成生物基表面活性劑和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將繼續(xù)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