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興,何連源,張明月,朱慶春
由于潛艇工作艙室狹小、封閉、不見陽光,再加上航程遠,水下航行時間長,潛艇艇員睡眠質量差,精神易產生抑制、麻木和萎靡,加速了體能消耗;新鮮食品有限,消耗與補充難以均衡;艙內場地狹窄,不宜開展體能訓練[1]。這些不利因素不僅對潛艇艇員的體力、耐受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給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等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如何科學提高潛艇艇員的體能儲備成為各療養(yǎng)院研究的課題。而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方案的制定必須以潛艇艇員的初始體能狀態(tài)為基礎,所以對潛艇艇員的精準化體能測試顯得尤為重要。人體成分測試是體能測試的一部分,與體能水平有著密切關系。相關研究證明,人體成分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主要反映營養(yǎng)狀況和鍛煉程度[2]。因此,筆者對潛艇艇員的人體成分進行研究,為制定合理的體能恢復訓練計劃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某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的253名潛艇艇員,均為男性,并對其進行人體成分測試。
1.2 研究方法 采用生物電阻測量法[3]對潛艇艇員進行人體成分測試。利用人體瘦體組織良好導體及脂肪絕緣體的特性,通過不同電極向人體發(fā)放電流,進而測量人體電阻,再將測試結果代入含有身高、體質量、性別、年齡的公式來計算人體脂肪含量和比率。清晨起床排泄完后,測量其身高,并用身體成分測試儀測試。測試身高、體質量、體脂百分比(%)、體質量指數(shù)(BMI,kg/m2)等。測試設備:韓國Inbody720、韓國HELMAS新Ⅲ型身高測試儀。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組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組身高和體質量分布情況 不同年齡組身高和體質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年齡組體質量指數(shù)和體脂百分比分布情況 30~34歲組、35~39歲組體質量指數(shù)和體脂百分比明顯高于20~24歲組和25~29歲組(P<0.05),見表2。
表1 潛艇艇員不同年齡組的身高和體質量情況(x±s)
表2 潛艇艇員不同年齡組的體質量指數(shù)(BMI)和體脂百分比情況(x±s)
人體成分評估目的在于確定人體去脂體質量和體脂含量的比例。一旦機體內部各成分比例失衡,將會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所以,關注人體成分的測量與評價已經成為世界性話題[4]。羅琳等[5]認為,人體成分儀在軍隊的推廣和應用為培養(yǎng)良好、全面身體素質的醫(yī)學保障人員起到科學輔助的重要作用。茆俊峰等[6]建議,應將人體成分檢測推廣至全軍。
BMI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體質量歸類指標,它以體質量和身高的比值來評價人體肥胖的程度。但是單純地以BMI為評價體型的指標,并不合理,它忽略了一些因骨骼肌發(fā)達導致體質量超標的人群,而潛艇艇員經常參加軍事體能訓練,因此,要結合體脂百分比對潛艇艇員的體型進行綜合評價。體脂百分比能更準確地衡量胖瘦度,我國男性正常的體脂百分比范圍10%~20%[7]。由表2可以看出,20~24歲組、25~29歲組的體脂百分比均顯著低于30~34歲組、35~39歲組,而且30~34歲組與35~39歲組均超過正常值范圍。說明20~24歲組、25~29歲組的體脂百分比處于正常范圍之內,且體型符合正常人標準,而30~34歲組與35~39歲組均偏重。應針對性地制定體能訓練計劃。有研究認為,體內多余的脂肪是一種負擔,會影響人體運動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fā)展,增加運動過程中的耗氧量[8]。同樣對于潛艇艇員來說,過多的脂肪可影響其耐力的發(fā)展,增加長航過程中的耗氧量,導致其無法高質量的完成任務。脂肪比例過多的問題可能由于長航過程中,工作空間的狹小無法滿足潛艇艇員的日常體能訓練,導致其骨骼肌比例降低,脂肪堆積。提示潛艇艇員不同任務階段應制定不同的體能訓練方案。執(zhí)行任務前,體能訓練計劃應以提高骨骼肌質量和心肺耐力為主要內容;執(zhí)行任務中,體能訓練計劃應制定符合艙內空間的力量訓練計劃,達到維持骨骼肌含量的目的;執(zhí)行任務后,通過人體成分的報告結果,分別制定增肌與減脂的體能訓練計劃。各個階段,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針對性訓練,才有可能維持潛艇艇員的正常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