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軍
在艾青的詩歌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存在著諸多有待破解的謎底,只有準確地破解了這些謎一樣隱藏的東西,才有可能最終闡釋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的來源。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首詩不僅已經(jīng)成為了百年以來中國新詩史上的名篇,似乎還有可能成為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名篇。那些本來不怎么看好新詩的人,在讀了艾青的這首詩以后,往往也不得不認可新詩也有為古詩所少有的思想、情感與藝術質素,而這些質素的存在與呈現(xiàn),正是中國新詩之所以成為現(xiàn)代文學之重要一體的根本原因。從抒情藝術的角度而言,詩人在詩中所采取的,幾乎全是自我抒情的方式,從開頭到結束,都只是以“我”一人而言說,然而,為什么在這首詩中生活與情感的內容卻是如此豐富,形式和語言的形態(tài)卻也是如此豐瞻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詩人在詩中成功地實現(xiàn)了在抒情對象上的人稱轉換,從而帶來了許多令人意外的閱讀效果,讓全詩產(chǎn)生了更加豐富的美學意義。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詩人在抒情過程中,提供了哪幾種不一樣的人稱?用得最多的人稱,當然是作為抒情主人公的“我”。詩是這樣開始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边@是詩人在進行自我表達,然而同時在這里也有了“她”,作為第三人稱的保姆——自己的奶娘,成為了自我的抒情對象。詩是這樣結尾的:“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如果說詩的開頭只是一個“概說”,然而詩的結尾就更是一個“總說”,具有這樣的開頭和結尾,讓自我在主動的抒情過程中,起到了一種強大的奠基作用,生發(fā)了一種綰合全局的意義。詩人在這里的抒情,雖然也仍然是以自我為主的,然而抒情的對象卻由“她”變成了“你”,并且在這個詩節(jié)中,一下子就出現(xiàn)了四個“你”。前面的詩行只是一個必要的說明,如果沒有提供中間這一部分活生生的內容,也許抒情就是很無力的;最后只是一個必要的強調,然而如果沒有全詩中間部分活生生的內容,抒情也可能還是比較的無力。然而,為什么詩人在全詩的抒情話語卻如此有力呢?前面的抒情比較客觀,最后的抒情卻相當主觀,而之所以可以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效果,就是因為在抒情過程中人稱發(fā)生了變化,由“她”而變成了“你”。“她”就是“你”,而“你”也就是“她”,雖然本來是同一個人,卻因為一種人稱的變換,讓詩中的情感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從而提出了漢語表達中所存在的一門很大的學問。在這首詩所有的詩句中,“我”占了絕對主導的地位,統(tǒng)計表明全詩共用了40個“我”——幾乎所有的詩句都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句式。當然,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尾。在一種以回憶性內容為主的詩作中,用第一人稱“我”很多,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抒情主人公本來就是“我”?!拔摇笔鞘闱榈闹黧w,所有的感情和思想,都是從自我生發(fā)出來的。當然,作為保姆的“她”也很重要,然而如果沒有“我”,也就沒有了主要情感和主體內容。因此,全詩正是因此才將自我和盤托出,一個知道報恩的、苦難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形象,在此躍然于紙上。“我”就是詩人,詩人也就是“我”;“我”不是一種假托,也不是一種想象,而是一個客觀的、真實的存在,是一個具體的、鮮活的存在。詩中的這個“我”,有自己的出生地、出生時間,有特定的家庭、特定的經(jīng)歷:他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地主之家,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父母相信生辰八字的迷信,交給了本村里一個窮苦的女性撫養(yǎng);后來他離開村莊外出求學,現(xiàn)在由于參加了進步的學生運動,被反動勢力所拘捕,寫詩時正在黑暗的牢房里受苦。正是因此,“我”在詩歌抒情中所發(fā)生的作用是絕對主導的和核心的,可以說詩中的一切都是由“我”而出發(fā)出來的,一切也都是由“我”的抒情而結束的。
除了“我”之外,詩中用得比較多的人稱就是“她”。在這首詩中,“她”就是作為詩人的“我”的保姆,就是抒情主人公“我”的奶娘。“她”是用于女性的第三人稱,在這首詩中唯一的所指就是保姆,而不是指村里其他的女性。詩人在對想象中的讀者講話的時候,就是稱“她”;而在對自己的奶娘——保姆講話的時候,則是稱“你”。因此,詩人的抒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這樣的轉換,讓自我的抒情發(fā)生了嚴重的表達曲折,產(chǎn)生了巨大的情感波瀾。
在詩作的第一節(jié)里,詩人連用了三個“她”,表達了自己對保姆無比深厚的恩情?!按笱吆樱俏业谋D?,/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闭f明詩人的抒情一開始就是在“我”與“她”之間展開的,并以此形成了一種在其他詩中所少有的“我”與“她”之間的情感結構?!八北緛硎堑谌朔Q,所能表達的情感是比較客觀的,然而詩人在這里運用得恰到好處,而抒情又整個是在回憶中進行的,所以就顯得特別深情與獨到,具有了強大的表現(xiàn)力。這種抒情就像是一個經(jīng)過了諸多憂患的人,在講述另一個人的故事。在詩作的第二節(jié)里,在出現(xiàn)了一個“她”(“大堰河以養(yǎng)我而養(yǎng)育她的家”)之后,詩人就開始轉向對“你”講話,似乎與“她”之間就沒有什么關系了。在連續(xù)用了“吃了你的奶”“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著的屋檐”“你的關閉了的故居”“你的被典押了的”“你的門前的”“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在你嘗到飯”“在你把烏黑的醬碗”“在你補好了兒子們”“在你把小兒被菜刀”“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在你拿起了今天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你為什么要哭”等19個“你”之后,緊接著又連續(xù)用了十個“我”,讓抒情再一次地轉向了“她”:“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開始用抱過我”“她含著笑”“她含著笑”“她含著笑”“她含著笑”“她含著笑”“她含著笑”等六個同樣的詩句,然后反復地用了兩個“她”:“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過我的雙臂,勞動了?!痹诖酥蟮脑俸竺娴氖闱?,又是連續(xù)性的“她”的出現(xiàn):“深愛著她的乳兒”“走到村邊的她的家里去”“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會對她的鄰居夸口”“她吃著她的乳兒的婚酒”“而她的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深愛著她的乳兒!”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這一個詩節(jié)里,卻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不同于“她”的“他”,當然,這里的“他”,其實就等同于“我”,也就是詩人自己?!按笱吆?,深愛著她的乳兒;/在年節(jié)里,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邊的她的家里去,/為了他,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大堰河,把他畫的大紅大綠的關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一共出現(xiàn)了三個“他”。詩人在這里把“我”轉化為了“他”,進一步增加了抒情的客觀性和故事性,我們不得不說,這正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巧妙一筆。
在下一個詩節(jié)里,詩人又將抒情方式轉化為了七個“她”:“大堰河,在她的夢還沒有做醒的時候已死了。/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這是詩人最為悲傷的時刻,然而,詩人并沒有用“你”,也許是因為他一時還轉不過來。而在再下一個詩節(jié)里,又成了“我”和“她”之間的故事:“大堰河,她含淚地去了?!薄八淖砭频恼煞蛞阉廊ァ薄T谶@一詩節(jié)的后半部,就順理成章地轉化為了“我”與“你”的情感關系,并一直到全詩的結束:“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此之前,詩人已經(jīng)連用了九個“你”,六個“我”,表達了“我”與“你”之間的深情厚誼。詩人所要表達的,正是人間的大喜與大悲,正是人世間最為讓人動心的母子之情。全詩正是在這種對于至情至性的抒寫中結束,讓所有的讀者在讀了這些詩句之后,都會動情于中,而不得不豎起自己的大姆指。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成為百年名作,正是在于這種“你”“我”之間的真情對話,而至情至性的人與人之間的全身心對話,正是這首詩之所以可以充分展開的最主要方式。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全詩倒數(shù)第二節(jié)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這里的“她們”,也正是“她”的泛稱,意指普天之下所有的母親。正是這一個“她們”的出現(xiàn),讓全詩的意境得到了新的升華,讓詩的主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正是詩人在抒情過程中的人稱轉換上的匠心獨運,才讓詩人的自我抒情達到了一種哲學與美學的至境。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百年中國新詩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之所以如此,與詩人在抒情時所用的人稱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有著很大的關系。正是在這樣的“我”“你”“她”“他”“她們”之間的轉換,讓全詩的自我抒情顯得動態(tài)多姿,表現(xiàn)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具有超越性的思維,讓人間的情感豐厚無比,讓藝術的想象多彩多姿,而此詩所具有的這些所有的奇特之處,早期中國新詩史上的其他作品,實在是難于相比擬的。
歷史上的主要詩作,除敘事詩和史詩之外,往往總是以自我的抒情為主,然而,這種抒情也不能只是“我”的直呈,更不能只是“我”的叫喊,不然的話,詩歌就難于稱為藝術,詩歌也不可能成為人類文學史上的“明珠”。正是多種人稱的并行與轉換,構成了這首詩高超的抒情藝術,創(chuàng)造了這首詩獨立的藝術結構,成就了這首詩所獨有的話語方式。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在抒情性的文學作品中,人稱是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然而如果人稱過于單一,抒情過于直接,表意過于淺顯,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問題。與此相反,如果作者在抒情的過程中不斷地轉換,以形成主客之間的情感交融,形成曲折復雜的藝術結構,形成如戲劇或影視舞臺表演一樣的效果。果能如此,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真正高遠的藝術作品,并讓其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美學力量,并讓后世的讀者不斷地接受這種美學力量的沖擊。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于此詩的理解和闡釋,就會更加獨到、準確、深入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