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 珊
單元八 附點四分音符
節(jié)奏是音樂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體現(xiàn)學生具有良好的訓練基礎和音樂能力的重要標志。然而,很多時候卻會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學生往往對節(jié)奏的認知很清晰,但對通過節(jié)奏所呈現(xiàn)出來的音樂風格和樂感卻并未有明確的體驗和把握。因此,菲伯爾先生在本單元的授課內容中,循序漸進地增強了學生對于節(jié)奏知識的體驗過程,在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層面上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準確地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的演奏方法。
本單元的知識要點為附點四分音符,依舊是沿用菲伯爾課程的經典授課思路:由已知的內容逐步進入到新的知識體系中,形成“復習—變化—思考—掌握”的漸進式學習模式(見例1)。首先,請老師與學生一同拍出四分音符及“雙八”組合的節(jié)奏型(節(jié)奏型a),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拍節(jié)奏邊讀出“1嗒2嗒”的節(jié)拍口令,感受節(jié)奏的基本韻律。此后,將四分音符與第一個八分音符之間加入一條延音線(節(jié)奏型b),啟發(fā)學生感受改變后的節(jié)奏特點。最后,進入本單元的節(jié)奏知識要點—附點四分音符(節(jié)奏型c),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雖然記譜方式不同,但b和c兩組節(jié)奏型的聽覺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從而引入對大附點節(jié)奏型的認知和學習中。
例1
下面以《技巧與演奏》分冊中的《壞名聲的海盜》一曲為例,介紹一下教學思路和方法(見例2)。
例2
這是一首c小調的作品,樂曲采用左手旋律右手伴奏的演奏方式,全曲中多見大附點節(jié)奏型,是一首形象生動、幽默的小品。教師首先可引導學生尋找樂譜中出現(xiàn)的大附點節(jié)奏型,學生會發(fā)現(xiàn)存在兩種類型的大附點節(jié)奏:前附點與后附點(仍舊沿用延音線的記譜方法)。而后,將該類節(jié)奏型結合口中讀拍的方式單獨進行練習,要注意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在技巧方面,本課程主要運用了“技巧秘籍”中的“連貫姿勢”這種演奏技巧,在樂句中通過“落—提”的動作將音符連貫地演奏出來,形成一個富有氣息及歌唱性的樂句。最后,在音樂表現(xiàn)力層面應注意兩點:一是左手連貫的樂句與右手跳音伴奏之間的關系;二是左手旋律聲部與右手伴奏聲部之間的聲音層次問題。這都將考驗學生的雙手配合能力及音樂思維能力。
單元九 基礎和弦知識
在音階的第Ⅰ、Ⅳ、Ⅴ級音上建立的三和弦被稱為正三和弦,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主和弦、下屬和弦及屬和弦。正三和弦是和聲結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和弦。在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從樂理和演奏的層面上學習正三和弦,同時也應當在和聲編配和練耳等方面熟練掌握其內涵,使和弦學習深入到音樂的整體構架中。
在本單元中,菲伯爾先生首先是介紹了C大調Ⅰ級、Ⅳ級和Ⅴ7和弦的由來:建立在C大調音階中的Ⅰ、Ⅳ和Ⅴ級音上。此后,通過《和弦跳躍》向學生展示了I級、Ⅳ級和Ⅴ7原位和弦的演奏效果,在本課中,一方面幫助學生對這三個和弦建立了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聽覺發(fā)現(xiàn):原位和弦的演奏距離較遠,和聲聽覺上不夠連貫。由此引出本單元和弦的演奏方式—就近原則,即以C大調I級和弦為基準,Ⅳ級和Ⅴ7和弦均以轉位的形式出現(xiàn),使和弦連接既平穩(wěn)連貫又易于演奏。
下面,根據《技巧與演奏》分冊中的《每日12組慢速和弦連接》中的練習(見例3),針對和弦課程授課中應注意的問題加以說明:1. 和弦的演奏方法?;疽再N鍵演奏為主,提前準備好手指把位,掌關節(jié)支撐住,通過身體和大臂的力量將和弦推送下去,以獲得飽滿、整齊的音色。2. 指法在和弦連接練習中至關重要,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和弦之間指法的變化規(guī)律。由于正三和弦指法中1、5指是沒有任何變化的,而2、3指則是產生變化的指法,因此在演奏時學生要說出變化的指法(2指或3指),通過反復的練習,形成手形把位,結合盲彈使學生將和弦連接的指法變化和把位關系內化在心中,進而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程度。3. 根據和聲功能進行演奏。樂譜中每個和弦的下方均標有和聲功能標記,待學生熟練后,引導學生僅通過觀看和聲標記進行演奏,從而增強學生在和聲標記與演奏方面配合的熟練度。
例3
接下來,以一首《課程與樂理》分冊中的《G大調小步舞曲》為例(見例4),介紹其教學內容:1. 根據旋律為其配置和弦,使其成為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此前,學生已經多次使用I級和V7和弦進行和聲編配,在這里增加了Ⅳ級和聲的編配原則,即當旋律中出現(xiàn)Ⅰ、Ⅳ、Ⅵ級音時,使用IV級和聲進行編配。2. 待學生用柱式和弦編配和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更加豐富的織體進行伴奏,例如阿爾貝蒂低音、半分解和弦以及琶音等,從而使作品音樂形象更加豐富,鍛煉學生的伴奏能力,協(xié)助學生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獲取更富有成就感的體驗。3. 最后,請教師演奏收錄在《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的《G大調小步舞曲》,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巴洛克時期復調作品。學生聆聽多個版本的《小步舞曲》,教師引導其發(fā)現(xiàn)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的區(qū)別,進而對復調作品的風格及特征展開初步的認知。
例4
單元十 F大調音階
通過本文的分析,已經初步發(fā)現(xiàn)浮標站和周邊站點一些定性定量的規(guī)律,未來將進一步找出浮標站與周邊站點之間的風力關系,得到由陸地風推導出江面風的理論或半經驗結論,應用于日常業(yè)務工作。
在本級教程中,學生已經學習在一個八度內的C大調和G大調音階,并由G大調音階的學習引入了調號概念,因此,本單元F大調音階的學習便應建立在“溫故而知新”的基礎上。
菲伯爾先生在F大調音階的授課思路上為教師提供了三個步驟。
1. 旅行的大指(見例5)
例5
細心的老師會發(fā)現(xiàn),這個練習與此前學習的C大調和G大調音階的單手準備練習有所不同,它由原來的拍變?yōu)榕?,這是因為F大調音階右手上行的指法結構為“4+3”,因此,當練習采用拍時,根據節(jié)奏可以分明地將大指穿指及四指跨指動作位于長音后出現(xiàn),幫助學生在穿指和跨指之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準備,這對于初學F大調音階的學生來說,是保證其準確并放松演奏音階的關鍵。此外,學生在彈奏此練習時,可以配合歌詞一同練習:“4指彈完,1指繼續(xù)。向下到C,轉回至F?!备柙~中包括穿指和跨指所使用的關鍵性指法,同時,應用了屬音和主音的音名,因此,邊唱邊彈對于學生們來說是一個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的途徑。
2. 一只手—八個手指(見例6)
在這個單手演奏完整音階的練習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關于指法,學生彈奏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穿指和跨指的關鍵性指法,教材中已將此類指法用圓圈特別標注出來,學生在彈奏時可以將此類關鍵性指法讀出來,幫助學生更積極地思考和準確地演奏。二是關于速度,教材中設有給學生自由選擇的三種不同速度,學生應建立在穩(wěn)定、均勻的基礎上逐步提速,完成單手音階卓越演奏的學習過程。
3. 終極挑戰(zhàn)F大調音階預備練習(見例7)
此練習與C大調和G大調的學習和彈奏方法一致,是基于整個鍵盤基礎上對于F大調音階的演奏體驗。至此,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F大調音階的彈奏方法,并通過在整個鍵盤上雙手交替的演奏形式,充分提升了演奏的成就感和樂趣。
接下來,以本單元中一首非常優(yōu)美動聽的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來展示課程的授課重點。
例7
教師可播放CD,讓學生通過聆聽作品,對樂曲進行簡單的樂句分析:作品共由四個樂句組成,并在樂曲的開始和結尾設有前奏和尾奏,分別由F大調的V7和弦及I級和弦的琶音形式構成。作品中設有和聲分析的板塊,此項練習幫助學生熟練并鞏固F大調的正三和弦,提升學生在演奏作品時對和聲效果的敏感度,養(yǎng)成傾聽和聲、分析和聲及表達和聲的習慣。
至此,《菲伯爾鋼琴基礎教程》第四級的內容就與各位老師分享到這里,期待在第五級教程中繼續(xù)與大家一同享受這美好的“鋼琴之旅”。(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