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琳
【摘? 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新媒體新技術也被廣泛地運用在幼兒園各領域教學當中,在繪本藝術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一些獨特功能,可以給繪本藝術活動的開發(fā)和運用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在繪本藝術活動的開發(fā)運用過程中,新媒體新技術的圖、聲、光、影等技術讓幼兒繪本藝術活動可聽、可視、可感,它沖破了原本繪本藝術教學模式的限制,有效提高了師幼互動,讓幼兒的繪本藝術活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關鍵詞】繪本藝術;新媒體新技術;開發(fā)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15-02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also wide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fields in kindergartens. In the art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the unique functions of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giv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 art activities provide a broader spac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icture book art activities,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pictures, sound, light, and shadow technology make childrens picture book art activities audible, visual, and sensible. It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picture book art teaching model and is effective.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and let children's picture book art activities plug in flying wings.
【Keywords】 Picture art;New media;New technology;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繪本將圖和文完美結合,其美觀性、形象性、直觀性,契合幼兒的審美需要和心理需要,為幼兒展現(xiàn)了一個可看、可聽、可接觸、可與之交流的精彩世界。新媒體新技術所帶來的豐富的畫面信息、生動的人物形象,對于幼兒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幼兒園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特別是在繪本藝術教學過程中,新媒體新技術的有機滲透,使靜止的繪本動態(tài)化,有利于繪本音樂和美術活動的開發(fā),讓幼兒在新媒體新技術的配合下深入體驗繪本之樂。
一、繪本分析,激活繪本的藝術價值
在新媒體新技術的環(huán)境中,我們教師多了一個獲取分解龐大繪本資源體系的渠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為幼兒園繪本藝術活動服務,從而更為有效地對繪本的價值進行拆解分析,從審美的角度來拆解繪本,挖掘繪本中或圖形、或色彩、或韻律、或風格等方面的藝術價值點?!洞竽_丫跳芭蕾》以一本心理繪本的方式走進幼兒的世界,我們從中挖掘出其藝術的價值是多元的。首先是美術價值,繪本人物貝琳達的構圖特點鮮明,人物形象突出,在開發(fā)的繪本美術活動中,運用微課的形式,利用水粉顏料進行構圖,進行人物舞蹈動作寫生,形成舞蹈動作系列組圖,進行了幼兒水粉畫初體驗繪畫活動;其次是音樂的價值,如繪本音樂活動《大腳丫跳芭蕾》,結合網(wǎng)絡資源了解和簡化芭蕾舞的相關資源,引導幼兒在拆解出的繪本形象中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的處理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等能力,讓幼兒在繪本音樂的海洋里遨游。
二、資源管理,優(yōu)化繪本藝術教學模式
在繪本藝術教學活動中,新信息技術的有效滲透,為繪本閱讀活動帶來了神秘的色彩、生動的詮釋,為繪本藝術領域活動的開發(fā)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有許多適合幼兒的繪本,或風趣幽默、或清新雅致、或耐人尋味等大都關乎生命的成長、生活感悟、審美情趣等,新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讓音樂與繪本這兩種在我們生命成長體驗中的不同藝術形式有機融合,讓繪本音樂活動大放異彩。大班繪本音樂活動《一園青菜成了精》就是運用了新媒體新技術(希沃易+)這種新的教學手段,進行了動畫制作、音視頻運用以及其他APP等結合運用,讓繪本與音樂完美結合的課例。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是一本非常經(jīng)典的圖畫書,其中巧妙地蘊藏了各種青菜的特性,充滿了幽默詼諧的童趣,幼兒十分喜愛。北京童謠《一園青菜成了精》是一首生動的、極富想象力的童謠,情節(jié)生動有趣,語言富有動感,充滿嬉戲韻味。這首童謠京劇味兒濃厚,十分經(jīng)典。京劇唱腔咿咿呀呀,對于幼兒來說,需要一定的基本功,難以在一定的時間內習得。因此本活動的重點放在了舞臺表演的“鑼鼓經(jīng)”和“亮相”造型上。將京劇童謠《一園青菜成了精》的“鑼鼓經(jīng)”伴奏部分進行了剪輯,截取了開頭部分為A段音樂,中間間奏“鑼鼓經(jīng)”為B段音樂,結束部分為C段音樂,并根據(jù)幼兒現(xiàn)階段的能力水平,將B段音樂運用音樂編輯軟件進行了降速處理,從而讓幼兒“跳一跳就能夠得著”。此外,運用Flash技術手段設置“兩軍對壘”的情境,讓幼兒在體驗中感知京劇的有趣,喜愛京劇。讓幼兒親身體驗一把國粹的藝術魅力,萌發(fā)對京劇藝術的喜愛和興趣。
三、多元解構,活化繪本美術課堂
繪本的顯著特點就是以圖為主體、文字為輔助、充滿童趣,有鮮艷的色彩、夸張的造型、多元化的媒材……很適合我們將其中蘊含美術的成分擴展為繪本美術活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圖像處理技術,變抽象為形象,或拆解、或重組、或重構,或動態(tài)呈現(xiàn),或生動演繹,新媒體新技術生動展示了美術繪本的教育價值。繪本《我們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圖形變變變的創(chuàng)意設想。想想,它們是什么形狀?閃閃發(fā)亮的燈、繁茂的大樹、香甜的冰淇凌、嗡嗡舞動的蜜蜂、力量強大的舉重運動員、神奇的宇宙飛船……他們都是什么形狀呢?你都認識嗎?當你讀完繪本,答案就全都知道了。在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圓形、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橢圓形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的作畫方式、手工制作等表現(xiàn)自己觀察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在大班繪本美術活動《藏在圖形里的海底世界》中,在圖形認知的基礎上,嘗試大膽地運用已有經(jīng)驗對幾何圖形進行添畫和裝飾。在活動中運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鏡、蒙層、動畫路徑、課堂活動、希沃授課助手等方式,綜合AR相機、口袋動物AR、VR軟件等APP,讓幼兒在和新媒體新技術的互動中習得相關經(jīng)驗,獲得成長。
四、技術恰當,新技術強化交互感受
(一)技術適宜,恰到好處
新媒體新技術和繪本藝術的碰撞,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想象和拓展的素材和空間,也有效地改善了幼兒的學習體驗,促進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繪本《好餓的小蛇》中,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將各種水果的形態(tài)通過小蛇肚子的變化呈現(xiàn)出來,顯得生動形象。其繪本美術活動《好餓的小蛇》,基于原繪本的表現(xiàn)特點,通過新媒體新技術的圖片處理效果、動畫效果等將小蛇的動態(tài)生動演繹,并將小蛇吃了各種水果之后的身體的形狀變成透明,呈現(xiàn)原本的水果狀態(tài),不僅便于幼兒理解,也給幼兒接下來的想象給予更多的提示。
(二)人機游戲,交互提升
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手段,讓幼兒藝術活動“動起來”,支持幼兒即時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我們在開展活動時,還要注意活動時幼兒間的互動,幼兒與技術運用之間的互動。新技術中各種APP的運用,不僅能提升教師備課的效率,也能讓課堂互動更加高效。比如AR相機、各類美顏相機中的“萌拍”功能等都可以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幼兒可以在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與APP中的作品呈現(xiàn)之間的互動。如在繪本音樂活動《落葉跳舞》中,運用了多媒體呈現(xiàn)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音樂內容——隨樂而動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活動流程中均運用了AR相機模擬情境,讓幼兒在颯颯的秋風和飄揚的落葉中進行韻律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的場景中律動,然后在虛擬的情景中進行游戲,在落葉跳舞的游戲中產(chǎn)生新的造型、新的動作表現(xiàn),讓幼兒的造型表現(xiàn)和肢體動作表現(xiàn)水平愈加豐滿。
綜上所述,當繪本藝術活動遇上新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和各類APP強大的功能,不僅拓寬了繪本藝術活動的視角,也為繪本藝術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展現(xiàn)形式。信息技術時代促使我們繼續(xù)學習更多的信息技術,輔助繪本教學,相信相關的繪本藝術活動也會遍地開花。
參考文獻:
[1]周杏坤,蘭芳.繪本中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活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