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中國當代文學概論
作 者:於可訓 著
ISBN:9787307178564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5-01
售 價:¥36.00
古今中外,在美食家以及文人墨客中,美食并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能量,以及滿足人們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簡單食物,美食中也包含著精神和文化理念。正如陸文夫所說:“對于一個有文化的食客來說,吃應該是一種境界或稱為環(huán)境、氣氛、心情、處境等等?!彼袁F階段,美食已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在當代文學中也有一定的意義。本文將借評述《中國當代文化概論》一書,闡述美食這種大眾文化在當代文學中的文化意義。
《中國當代文學概論》共分三編十章,上篇講述1949-1976年的文學,主要包括建國至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化,包含三個章節(jié),分別是第一章社會文化背景;第二章文學思想潮流(本期文學思潮發(fā)展概況和本期文學思潮理論焦點);第三章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本期詩歌創(chuàng)作和本期小說創(chuàng)作等)。中篇講述1976-1989年的文學,主要為新時期的文學,包含三個章節(jié),分別是第四章社會文化背景;第五章文學思想潮流;第六章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本期詩歌創(chuàng)作和本期小說創(chuàng)作等)。下篇講述1989-2000年的文學,包含四個章節(jié),分別是第七章社會文化背景;第八章文學發(fā)展概況;第九章各體文學創(chuàng)作;第十章2000年以來的文學;“當代臺、港、澳文學概論”作為附錄放在下編。全書主要從斷代史的角度,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性質、特征、文學思潮、文學現象及重要作家、作品等進行了客觀層次上的掃描,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史”的描述和分析,力求做到“史”與“論”的結合,對作家、作品的剖析和評價均有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對當代文學現象和文學思潮的分析也頗有見地。
中國當代文學主要是指1949年建國至今的文學作品,依據《中國當代文學概論》一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受當時國情和社會發(fā)展現狀的影響,新的性質的文學形態(tài)也隨之而來,20世紀50年代后期,“新文學”的使用率和使用情況均已大大減少,“現代文學”逐漸取代“新文學”的趨向也日益明顯。從建國以來,一直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當代文學史的寫作中,許多作家普遍認為“當代文學”就是“社會主義文學”。改革開放后,當代文學的多元化使得各種當代文學論著異彩紛呈。以啟蒙主義為特征的“五四”文化傳統是一種一元化價值取向的知識分子的運動,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實踐被認同為新文學傳統的主流。中國文學史的發(fā)展過程實際上形成了兩種傳統:“五四”新文學的啟蒙文化傳統和抗戰(zhàn)以來的戰(zhàn)爭文化傳統,這兩種文學傳統,有時是以互相補充或者比較一致的方式存在;有時則以互相沖突以致取代的方式來影響當代文學。因此當代文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為1949至1978年期間;第二階段為1978年至1989年期間;第三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至今。
美食在當代文學中的文化意義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美食關乎文化。以美食家為例,美食家指善于品評食物,善于對美食從色、香、味、形方面提出專業(yè)獨到的見解,并善于把美食推薦給吃貨們的人。而且對于如何處理食材、烹飪技巧、造型擺盤皆有深刻理解的集大成者。在美食方面,美食家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既需要有豐富生動的美食實踐與物質享受,又需要有深刻獨到的經驗與藝術覺悟,簡而言之,美食家正是物質與精神協調、生理與心理融洽的食生活美的探索者與創(chuàng)造者。汪曾祺曾說“什么叫文化,吃東西也是文化?!币虼嗣朗吃诂F代文化中,正是一個獨特存在和代表。第二方面是美食和中國當代文化均為中華民俗傳承的載體。上面提到美食亦是文化,與此同時,美食與民俗息息相關,而民俗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食作為現代文化的一種,在傳承中華民俗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以“餃子”為例,中國人有在除夕夜吃餃子的習慣,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我國有這樣一句俗語:“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這也是因為餃子這種食物本身所帶有的特殊含義,餃子起源于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除夕夜一家人一起吃餃子一是一起享用美食,也是傳承民俗文化。第三方面美食蘊含著悠閑的生活態(tài)度和包容的人生哲學。以《舌尖上的中國》這一節(jié)目為例,該節(jié)目用慢節(jié)奏去呈現食物最本初的、最干凈、最樸素、最具有自然韻味的特征,這種“自然清淡”的思想也是一種人生哲學。而這種哲學思想正好與道家思想吻合。道家是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紀曉嵐曾評價道家: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言其悠遠、海納,贊其豐廣、細膩。在現代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作者用文字書寫道家的文化及其思想,這一行為與《舌尖上的中國》這一美食節(jié)目一樣蘊含哲學思想,給人啟發(fā)。第四方面是美食和現代文學都是以民間體驗為基礎,依據民間立場所做。以汪曾祺所著的《故鄉(xiāng)的食物》一書為例,汪曾祺在書中寫到的“炒米”“咸菜茨菇湯”“小醬蘿卜”等食物,也是普通民眾的吃食,由此可見美食需要以民間體驗為基礎,而現代文學的作品也需要參考普通民眾的生活,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再將美食和作品進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