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榮,李明武,李光妹,朱惠瓊,馬 萌,劉 才
(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結核二科,云南昆明 650041)
結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高于艾滋病在內的單一傳染病中的頭號殺手。每年有數(shù)以百萬的人口罹患結核病。2018 年,全球范圍內估算有1 000 萬(范圍:900~1 110 萬)結核病新發(fā)病例,我國是結核病高發(fā)國家之一,2011~2018 年我國肺結核病報告發(fā)病率一直是全國甲乙類傳染病第二位,2017 年發(fā)病率達60.63/10 萬[1]全球報告。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結核病尤為重要。γ-干擾素釋放試驗為一種新的免疫學檢查方法,已增加到WS288-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肺結核診斷》[2]。T-SPOT.TB 作為γ-干擾素釋放試驗一種,其檢測原理是以早期分泌抗原ESAT-6(作為抗原A)和培養(yǎng)濾過蛋白CFP-10(作為抗原B)為結核特異性抗原,刺激T 細胞釋放IFN-γ,通過形成的免疫斑點數(shù)快速診斷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其斑點形成細胞數(shù)反映結核病患者外周血中受結核特異抗原刺激分泌IFN-γ 的T 細胞的頻率強度[3]。本研究采集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靜脈血,采用T-SPOT.TB 檢測分析機體結核病的病情程度對結核特異性抗原應答強度的影響。
選取2018 年6 月1 日至2018 年12 月31 日期間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結核二科收住院的400 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了結核感染T 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180 例病原學陽性且T-SPOT.TB 陽性肺結核患者173 例,其中男性104 例,平均年齡(43.8±17.5)歲,女性69 例,平均年齡(43.7±17.6)歲。220 例病原學陰性且T-SPOT.TB 陽性肺結核患者190 例,其中男性108 例,平均(45.0±18.9)歲,女性82例,平均年齡(44.9±17.8)歲。比較病原學陽性和陰性肺結核患者結核特異性抗原(ESAT-6、CFP-10)應答強度。同時將173 例病原學陽性且T-SPOT.TB 陽性肺結核患者進行以下分組:按照抗酸桿菌涂片量(1 條~1+、2+、3+、4+),進行分組比較;按照治療史,分為初治、復治肺結核;按照耐藥狀況分為非耐藥、耐藥肺結核??;比較不同分組中,結核特異性抗原(ESAT-6、CFP-10)應答強度。具體分組及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肺結核診斷(WS 288-2017)》[2]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標準-結核病分類(WS196-2017)》[4]。
1.2.1 T-SPOT.TB 試驗方法 采集4 mL 外周血標本置于肝素鋰抗凝的試管中,立即混勻,在4 h內進行PBMC 分離。離心管中預先加入4 mL RPMI 1640 液,將混勻的4 mL 抗凝全血加入離心管中,混勻。另一離心管中預先加入3 mL 淋巴細胞分離液,將混勻的8 mL 細胞懸液緩慢加入淋巴細胞分離液上方,1 600 g 離心22 min,用加樣槍吸取白細胞層到15 mL 離心管中。再加入RPMI 1640 至11 mL,600 g 離心7 min,棄去上棄去上清液。加入AIMV 培養(yǎng)液至11 mL,350 g 離心7 min,棄去上清液。加入0.7 mL AIMV 液,充分搖勻使細胞懸液混勻。吸取10 μL 細胞懸液于40 μL 錐蟲蘭染液中混勻再吸取10μL 加入細胞計數(shù)板上計數(shù)。每份標本調整至每毫升250 萬個PBMC。取出T-SPOT.TB 試劑盒內微孔板,根據(jù)標本量取出板條。1 份標本需4 個微孔板,陰性對照加AIMV,陽對照加植物血凝素(試劑盒內提供),另外2 個孔分別加入抗原A(ESAT-6)和抗原B(CFP-10)各50 μL,然后每孔分別加入100 μL 細懸液(即含有250 000 個PBMC 的懸液)。將微孔板放入5%CO2孵箱中孵育16~20 h,用pH6.8~7.2 的PBS液洗板。加入堿性磷酸酶標記的小鼠抗人IFN-γ單克隆抗體50 μL,2~8℃冰箱孵育1 h,再用PBS 液洗板,最后每孔加入顯色液50 μL。避光室溫靜置7 min,用蒸餾水沖洗后觀察結果。用放大鏡觀察記錄每個孔中的斑點。陰性斑點數(shù)為0~5個,抗原A 和抗原B 檢測孔計數(shù)-陰性孔計數(shù)≥6判為陽性。如果陰性對照孔斑點數(shù)≥6,檢測孔斑點數(shù)≥2 倍陰性孔斑點數(shù)判為陽性。
1.2.2 實驗室病原學檢查 抗酸桿菌涂片、結核菌培養(yǎng)及藥敏、痰G-xpert 檢測及痰基因芯片等結核相關檢查參照實驗室流程操作。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呈偏態(tài)分布,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80 例病原學陽性肺結核T-SPOT.TB 總的陽性率96.1% (173/180),220 例病原學陰性肺結核T-SPOT.TB 總的陽性率86.4%(190/220),兩者行χ2檢驗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11.205,P=0.001<0.05)。病原學陽性且T-SPOT.TB 陽性173例肺結核中,ESAT-6 陽性率為96.0%(166/173)、CFP-10 陽性率為93.6% (162/173),病原學陰性且T-SPOT.TB 陽性190 例肺結核中,ESAT-6 陽性率為84.7% (161/190)、CFP-10 陽性率為88.9%(169/190),病原學陽性肺結核和陰性肺結核ESAT-6 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χ2=12.753,P=0.000<0.05);病原學陽性肺結核和陰性肺結核核CFP-10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2.482,P=0.115>0.05),見表1。
表1 病原學陽性和陰性肺結核T-SPOT.TB 結果比較[n(%)]Tab.1 Comparison of T-SPOT.TB results of pathogenic positive and negative tuberculosis [n(%)]
常規(guī)抗酸桿菌涂片量(AFB)分為1 條~1+、2+、3+、4+,比較不同的AFB 量下抗原ESAT-6、CFP-10 反應強度。AFB1 條~1+共97例患者,抗原ESAT-6 和抗原CFP-10 的M(P25,P75)分別為(19,110)、(21,111);AFB2+共40 例患者,分別為(30,85)、(18,108);AFB3+共21例患者,分別為(22,93)、(38,120);AFB4+共15例患者,分別為(25,66)、(13,108)。四組進行秩和檢驗,統(tǒng)計學無差異(P=0.795,0.595,均>0.05),見表2。
表2 不同抗酸桿菌涂片量比較抗原ESAT-6、CFP-10 反應強度[n,M(P25,P75)]Tab.2 Comparing the response intensity of antigens ESAT-6 and CFP-10 in different Acid-fast bacilli smear amount [n,M(P25,P75)]
按照治療史,分為初治、復治肺結核。初治肺結核121 例,抗原ESAT-6 和抗原CFP-10 的M(P25,P75)分別為(30,86)、(21,116);復治肺結核52 例,分別為(11,85)、(20,100)。兩組間進行秩和檢驗,抗原ESAT-6 在初、復治肺結核比較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Z=-2.178,P=0.005<0.05),抗原CFP-10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Z=-0.856,P=0.392>0.05),見表3。
表3 初治、復治肺結核比較ESAT-6、CFP-10 反應強度[n,M(P25,P75)]Tab.3 Comparing the response intensity of antigens ESAT-6 and CFP-10 in the primary treatment and re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n,M(P25,P75)]
按照耐藥相關監(jiān)測,分為耐藥肺結核和非耐藥肺結核。耐藥肺結核病25 例,抗原ESAT-6 和抗原CFP-10 的M(P25,P75)分別為(12,110)、(16,110);非耐藥肺結核病148 例,分別為(25,85)、(21,110)。兩組間進行秩和檢驗,P=0.238,0.789,均>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4。
表4 耐藥與非耐藥肺結核病比較抗原ESAT-6、CFP-10 反應強度Tab.4 Comparing the response intensity of antigens ESAT-6 and CFP-10 in non-drug-resistant and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T-SPOT.TB 檢測是采用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性抗原ESAT-6 和CFP-10(遺傳基因RD1 區(qū)丟失),其蛋白編碼來源于結核分枝桿菌基因中的一個菌種特異性基因片段,被稱為RD1,這個基因片段在大部分枝桿菌及所有環(huán)境分枝桿菌(包括卡介苗)中不存在,因此ESAT-6 和CFP-10 作為抗原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5]。本研究結果顯示病原學陽性180 例肺結核,T-SPOT.TB 檢測的靈敏度達96.1%,220 例病原學陰性肺結核T-SPOT.TB 檢測的靈敏度達86.4%,顧國林[6]等進行的菌陽和菌陰肺結核患者T-SPOT.TB 檢測的靈敏度94.2%。景淑賢等[7]評價T-SPOT.TB 在活動性結核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T-SPOT.TB、TB-Ab、抗酸染色的靈敏度分別為94.55%、40.00%、10.91%,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關于T-SPOT.TB 的臨床研究多在其臨床靈敏度方面的研究,但關于影響T 細胞斑點試驗反應強度的臨床報告較少。羅紅衛(wèi)[8]探討年齡因素對T-SPOT.TB 檢測結果的影響,結果顯示年齡組定義值與T-SPOT.TB 檢測結果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r=-0.138,P=0.001。潘麗萍等[9]也研究發(fā)現(xiàn),T-SPOT.TB 在年輕的疑似肺結核患者中(14~59歲)有較好的臨床意義,但在老年患者中其診斷價值有相對下降。本組病例的平均年齡在43~45歲,對其診斷結果影響不大。
關于利用T-SPOT.TB 中的抗原ESAT-6、CFP-10 在不同病情狀態(tài)下的研究尚未見有相關報道。本研究發(fā)現(xiàn)病原學陽性和陰性兩組肺結核患者T-SPOT.TB 陽性率分別為96.1%,86.4%,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特別是抗原ESAT-6 陽性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CFP-10 陽性率比較無差異。徐茜[10]等研究發(fā)現(xiàn)痰菌陰性組和痰菌陽性組T-SPOT.TB陽性率分別為85.0%,94.1%,兩者統(tǒng)計學比較無差異。病原學陽性且T-SPOT.TB 陽性173 例肺結核患者中,按照抗酸桿菌涂片量(1 條~1+、2+、3+、4+)進行分組比較,四組抗原ESAT-6、CFP-10 進行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同樣也發(fā)現(xiàn)T 細胞斑點數(shù)可反映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負荷[11]。按治療史分初治、復治肺結核,兩組間ESAT-6、CFP-10 比較,其中抗原ESAT-6 在初、復治肺結核比較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抗原CFP-10 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差異;按照耐藥狀況分非耐藥、耐藥肺結核,兩組間抗原ESAT-6、CFP-10 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T-SPOT.TB 陽性檢出率在病原學陽性肺結核中較高,且反映其免疫強度抗原ESAT-6 有統(tǒng)計學差異。周玉利[12]等也研究發(fā)現(xiàn)T-SPOT.TB陽性標本中,抗原ESAT-6 陽性且CFP-10 陰性比例高于抗原ESAT-6 陰性且CFP-10 陽性的比例??傊Y核感染T 細胞斑點試驗對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性較好,利用其應答強度反映結核感染活動程度有一定臨床意義,特別是早期分泌蛋白抗原ESAT-6 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總之,結核感染T 細胞斑點試驗對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性較好,利用其應答強度反映結核感染活動程度有一定臨床意義,特別是早期分泌蛋白抗原ESAT-6 有較大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