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在中考或高考繁忙的備考階段,還是在邊學習邊從事科研、社會公益活動的大學時光,總能夠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忙而不亂。這是我們多年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珍惜時間、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等習慣的“財富外溢”。那么,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惜時如金的時間觀呢?
讓孩子從小正確認識時間的價值。時間對孩子來說非常抽象,所以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家長不妨給孩子算一筆賬:一分鐘能夠干什么?比如,一分鐘我國能生產多少噸鋼、一分鐘衛(wèi)星能飛多遠、一分鐘對病人意味著什么……時間是最公平的,給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時間又是最不公平的,在這區(qū)區(qū)24小時里,有些人創(chuàng)造了千百萬的財富,而有些人渾渾噩噩,混吃等死。哲人說得好:你要看一個人如何度過一生,只要看他是如何度過一天的。
從培養(yǎng)孩子良好作息習慣入手。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井然有序、高效不紊地做好每天的各項事務。我們可以將時間按照重要性與緊迫性兩個維度來管理,將每天所有的事情分為四類:一是重要而且緊迫的,二是重要但不緊迫的,三是緊迫但不重要的,四是既不重要又不緊迫的。父母可以指導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和緊迫程度排列順序。重要而緊迫的事情,比如當天的作業(yè)必須率先完成;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比如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安排在若干年之內循序漸進地進行;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往往是臨時性的任務;既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比如閑暇時間瀏覽雜志。告訴孩子重要的事情優(yōu)先處理,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做主要的工作,比如集中精力學習和做作業(yè)。
一般來說,孩子小的時候隨意性很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是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心里又想著另一件事;做事總是雜亂無章,缺乏條理。為此,父母一定要堅持讓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這是養(yǎng)成時間觀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張作息時間表,什么時間起床、洗漱要多長時間、吃早餐要多長時間、放學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晚上幾點睡覺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
女兒上初三的時候,學習繁忙而又緊張。每當女兒看到有的孩子在無所事事地將寶貴的時間荒廢于無聊的游戲中而不能夠自拔時,就會由衷地感嘆:“我真想用我的零花錢,每天向他們購買哪怕一個小時也好呀!”在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中,學習時間一定要固定下來,父母必須規(guī)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父母可以事先與孩子商量好做作業(yè)時間、中間休息時間,然后按計劃進行,使孩子產生一定的緊迫感,從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高質量、高效率地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后,千萬不可以追加作業(yè),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導致對學習感到厭煩。正確的做法是表揚孩子的高質量學習,并獎勵孩子一定的時間進行休息和娛樂。
教給孩子善于運用“復合時間”。所謂“復合時間”,就是一段時間內同時做兩件事情。比如,一邊洗碗,一邊聽新聞或者聽外語錄音;一邊眺望窗外的景色,一邊構思作文。最關鍵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惜時意識,只要有了這種意識,孩子就會想辦法把生活中的空隙時間利用起來。衡水一中的很多學生會利用排隊買飯的幾分鐘時間,背記英語單詞,這是善于利用復合時間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