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于 洋,黃松潔,陳美珺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 361001
冠心病作為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生與動脈炎癥密切相關(guān)[1]。近年來有研究證實:纖溶-凝血系統(tǒng)異常參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在纖溶酶作用下,血漿D-二聚體(D-D)由交聯(lián)纖維蛋白產(chǎn)生,可對機體纖溶活性進行評估。纖維蛋白原(Fg)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屬于血栓重要成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有利于評估心肌損傷炎癥程度[2]。脂蛋白a[Lp(a)]與機體纖溶功能、血管內(nèi)皮損傷有關(guān),而C反應(yīng)蛋白(CRP)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及預后評估中的敏感標志物[3]。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血漿D-D、Fg、CK-MB、CRP、Lp(a)水平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療的31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同時選取同期到本院體檢的健康者100例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獲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中男172例,146例;年齡38~84歲,平均(61.06±3.57)歲;急性心肌梗死組(AMI組)110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UAP組)106例、穩(wěn)定心絞痛組(SAP組)102例。對照組中男54例,46例;年齡35~84歲,平均(60.89±3.54)歲。觀察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資料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近30 d內(nèi)未接受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治療,或?qū)δ?、纖溶有影響的藥物;(2)未合并良、惡性腫瘤;(3)簽署知情同意書;(4)無自身免疫性疾病。排除標準:(1)存在全身感染;(2)肝、腎功能損傷嚴重;(3)患有急、慢性炎癥性疾病。
1.2方法 采集入選者空腹靜脈血5 mL,3 500 r/min離心5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AU5800型)測定CRP、Lp(a)、CK-MB水平,CRP、Lp(a)通過增強膠乳比濁法測定,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凝分析儀(希森美康CS5100型)測定D-D、Fg水平,D-D、Fg分別采用膠乳免疫比濁法、Clauss法測定。Lp(a)檢測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F(xiàn)g、D-D檢測試劑盒由西門子公司提供,CRP檢測試劑盒由貝克曼公司提供,CK-MB檢測試劑盒由貝克曼公司提供。陽性判定標準:血漿D-D≥0.55 mg/L、Fg≥4 g/L、CK-MB≥25 IU/L、CRP≥3 mg/L、Lp(a)≥300 mg/L。
1.3評價指標 觀察各組血漿D-D、Fg、CK-MB、CRP、Lp(a)水平,并計算血漿D-D、Fg、CK-MB、CRP、Lp(a)陽性率。
2.1各組D-D、Fg、CK-MB、CRP、Lp(a)水平比較 D-D、Fg、CK-MB、CRP、Lp(a)水平均為AMI組>UAP組>SAP組>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D-D、Fg、CK-MB、CRP、Lp(a)水平對比
2.2各組血漿D-D、Fg、CK-MB、CRP、Lp(a)陽性率 血漿D-D、Fg、CK-MB、CRP、Lp(a)陽性率均為AMI組>UAP組>SAP組,SAP組血漿D-D、Fg、CRP、Lp(a)陽性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漿D-D、Fg、CK-MB、CRP、Lp(a)陽性率對比[n(%)]
冠心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臨床上冠心病患者占比逐漸增大,為此早期發(fā)現(xiàn)并及早確診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冠狀動脈造影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其作為有創(chuàng)檢查方法,檢查操作較為復雜,易影響患者依從性。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發(fā)病機制復雜,其發(fā)生、發(fā)展與血脂代謝紊亂、機體炎癥及凝血、纖溶失衡等有關(guān),其中冠心病主要病理過程以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而機體損傷、炎癥、血栓形成等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具有密切聯(lián)系[4]。
CRP利于趨化單核細胞,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結(jié)合,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排除其他誘發(fā)CRP增高的原因,CRP水平上升可用于反映冠狀動脈病變炎性反應(yīng)的嚴重程度,且隨著斑塊增大、沉積增多,炎癥細胞浸潤區(qū)域CRP水平較高,可用于心血管事件的預測[5]。Lp(a)作為獨立脂蛋白,由肝臟合成,密度介于LDL、HDL間,不受飲食、運動及年齡等影響;在動脈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卒中等患者機體內(nèi)Lp(a)水平呈高表達狀態(tài),可競爭性結(jié)合纖溶酶原受體,對纖溶酶原及纖溶酶間轉(zhuǎn)化進行抑制,降低纖溶能力,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加快血栓形成,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發(fā)展[6]。心肌中存在大量CK-MB,多數(shù)AMI患者心肌壞死后將促使CK-MB立即大量釋放,且于12 h內(nèi)達到峰值,為評估心肌損傷的較為靈敏的標志物,且CK-MB水平高則表明心肌受損范圍廣。Fg屬于多功能血漿糖蛋白,由肝臟合成,參與機體炎癥、凝血及免疫過程,F(xiàn)g水平高低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guān),為冠狀動脈病變早期預警指標[7]。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凝血-纖溶系統(tǒng)紊亂,而凝血、纖溶失衡參與了冠狀動脈血栓的形成。D-D由纖溶酶降解交聯(lián)纖維蛋白產(chǎn)生,通過測定D-D水平可反映纖溶活性,若D-D水平上升,則表明機體內(nèi)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或處于血栓形成期,可作為動脈粥樣硬化評估的重要指標[8]。D-D、Fg、CK-MB、CRP、Lp(a)檢查簡便易行,王昱等[9]研究中證實,冠心病患者中D-D、Fg、CK-MB水平呈高表達,且可為冠心病診斷、分型提供幫助;翟向偉等[10]研究中指出,動態(tài)檢測D-D、CRP、Lp(a)水平有助于了解冠心病患者病情及危險分層,可指導疾病診斷、治療方案的制訂及效果評估。本研究結(jié)果得出,D-D、Fg、CK-MB、CRP、Lp(a)水平均為AMI組>UAP組>SAP組>對照組,血漿D-D、Fg、CK-MB、CRP、Lp(a)陽性率均為AMI組>UAP組>SAP組,SAP組血漿D-D、Fg、CRP、Lp(a)陽性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冠心病患者機體內(nèi)血漿D-D、Fg、CK-MB、CRP、Lp(a)水平呈高表達狀態(tài),且隨著病情的進展,上述各指標水平不斷上升,有助于冠心病的診斷及分型判斷,進而可為臨床早期預防及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jù)。但本次研究中納入樣本量較少,需經(jīng)后續(xù)擴大樣本量研究,以期對D-D、Fg、CK-MB、CRP、Lp(a)在冠心病診治中的準確性及有效性做進一步探討,進而可為冠心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血漿D-D、Fg、CK-MB、CRP、Lp(a)可作為冠心病預防及診斷中的有效指標,有利于指導冠心病的診斷、臨床分型及治療方案的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