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鳴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時,應注重明確探究式學習的目標,并結(jié)合教學需求開發(fā)探究式問題,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研讀,進而使學生在教師耐心的引導下積極探究教學內(nèi)容,確保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解決問題,同時也做到深層研讀課文內(nèi)容,逐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閱讀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表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130-02
在實際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教師應注重開展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知識,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自主探究時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并且學生在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深入理解知識,且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之上,其能夠更容易掌握和記憶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時提升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教育改革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為學生構(gòu)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語文知識,以此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科目,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引導學生探究語文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探究式學習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策略,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使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另外,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語文知識,這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對所學內(nèi)容作出自己的見解,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更多收獲。
2.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策略
(1)明確探究式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共同探究情景
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明確探究式學習的目標,確定探究式學習的目標為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清楚目標后,教師在講解課程內(nèi)容時積極創(chuàng)設共同探究的情景,從而促使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究教學內(nèi)容,師生一起探究時,能夠調(diào)動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并帶動學生積極探究和思考,逐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以及加強學生思考力和探究能力,以此實現(xiàn)探究式學習的目標。
例如,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教師講解文章內(nèi)容時,確定探究式學習的目標,在明確目標后,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疑問,且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帶著問題探究課文內(nèi)容,其不僅創(chuàng)設共同探究的情景,還能夠激發(fā)全體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而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學生在積極探究時,認真分析課文內(nèi)容,在分析過程中學生認真思考和探究,同時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學生解決心中疑問。
(2)引導學生進行深層研讀,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之前,應先引導學生進行深層研讀,并要求學生閱讀后提出深度的問題,學生在清楚要求后認真進行深層研讀,進而使學生邊讀課文內(nèi)容邊探究課文主旨,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了解課文內(nèi)容,且在了解的基礎上,其能夠扎實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知識點、寫作手法,同時學生按照要求舉手說出深度的問題,教師則根據(jù)學生表述的問題予以解答,進而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文中的知識,以此增強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習《桂林山水》、《秋天的圖畫》時,教師先講解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深層次研讀文章,以及要求學生閱讀后提出深度問題,以及做到探究式學習文中的知識,學生依照要求積極研讀、探究、提問,不僅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增強學生提問意識和探究式學習的意識,與此同時,提高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研讀、提問、探究式學習機會,如此一來,能夠加強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并加強學生提問能力、研讀能力。
(3)結(jié)合教學需要,開發(fā)探究式問題
語文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得如何進行探究式學習,致使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應重視結(jié)合教學需求,開發(fā)探究式問題,也就是說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和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帶著問題探究課文內(nèi)容,學生自主探究中認真歸納答案,以及主動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同時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問題,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提問,以此能夠調(diào)動全體學生主動探究。
例如,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教師先講解文中的知識點和課文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求提出課文中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課文的主旨是什么?開發(fā)探究式問題以后,學生主動帶著問題探究課文內(nèi)容,學生自主探究中認真思考深入分析。
同時,學生一起探究學習文中的知識,漸漸地加強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夠積極探究文中的各個段落,邊探究邊思考文章內(nèi)容,深思熟慮中探究得出課文中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并且學生總結(jié)得出課文的主旨,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歸納能力、探究式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4)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被大力提倡的教學策略,對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可以集思廣益,能夠?qū)W習內(nèi)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共同探究語文知識,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心智不成熟,要想發(fā)揮出合作學習的最大效果,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明確合作任務,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適時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避免學生脫離討論的主題方向,以此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白楊》這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合作任務,讓學生合作探究本篇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愿。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章中探索“白楊具有哪些品質(zhì)精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從文章內(nèi)容中學會了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合作深入分析文章內(nèi)容,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
3.結(jié)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時,應注重以學生為本,以及明確探究式學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內(nèi)容,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問,要求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能使學生積極依照要求,自主分析問題,學生深入分析過后,帶著問題探究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逐漸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同時通過提問,激發(fā)全體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進而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學習能力,表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李東寧.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19
[2]李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J].學周刊,2019(03):103-104
[3]華玲靚.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22):250
[4]趙慧勇.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