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妍 王生年
摘 要:以2005~2018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會計穩(wěn)健性可以顯著降低盈余慣性。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中介,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師在會計穩(wěn)健性影響盈余慣性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表現(xiàn)有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和有分析師關注的公司,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更加明顯。進一步研究考察會計穩(wěn)健性緩解盈余慣性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會計穩(wěn)健性通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增強投資者關注度兩條路徑緩解了盈余慣性。
關鍵詞:會計穩(wěn)健性;盈余慣性;會計信息質量;投資者關注度
文章編號:2095-5960(2020)05-0053-11;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資產定價模型(CAPM)假設信息無摩擦地在資本市場傳播,并能迅速反映在股價中。有效市場理論(EMH)認為與股價相關的所有信息都已經充分反映在股票價格中,市場上任何投資者都無法通過信息處理來獲取超額收益。[1]有效市場理論一經提出就成為研究資本市場的理論基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術界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市場異象”(Market Anomalies),其中盈余公告后股價漂移(PEAD)又稱盈余慣性是其中重要的異象之一。這些異象不僅在理論上對資產定價模型和有效市場理論提出了質疑,也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導致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失效,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2]由于我國股票市場成立時間短,存在“政策市”和“散戶市”兩大特點[3],與西方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定價效率不高、信息不對稱和投資者有限理性問題突出,市場異象普遍存在,這表明投資者在利用會計信息進行投資決策時,對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傳播速度以及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存在錯誤的認識。如何降低乃至消除資本市場上的盈余慣性,是提升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自Ball & Brown發(fā)現(xiàn)盈余慣性現(xiàn)象之后,盈余慣性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Bernard & Thomas,Bartov,Narayanamoorthy指出,投資者對盈余信息的反應不足,降低了會計信息融入股價的速度。[4-6]因此,我們認為盈余慣性主要反映了會計信息融入股價的速度滯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資者對非預期盈余信息關注不夠導致的一種異象。尚春玲等發(fā)現(xiàn)內部控制能顯著提升盈余穩(wěn)健性[7],于忠泊等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為、降低信息不對稱,使得股票價格中能夠包含更多公司層面的信息[8],楊棉之等發(fā)現(xiàn)會計穩(wěn)健性降低了股價崩盤風險[9],張多蕾等研究發(fā)現(xiàn)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有效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同時會計穩(wěn)健性還具有信息傳遞作用,降低了外部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他們認識到企業(yè)真正的投資價值[10]。以上研究均表明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對公司治理水平、會計信息質量與信息不對稱程度等產生影響。本文從會計穩(wěn)健性角度出發(fā),基于信息不對稱與行為金融理論,在考察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影響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外部機構投資者與分析師關注的調節(jié)作用,從而探討會計穩(wěn)健性影響盈余慣性的作用機制。
二、文獻回顧
盈余慣性,也稱盈余公告后股價漂移(PEAD,Post-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Ball & Brown以盈余公告為事件研究資本市場效率時發(fā)現(xiàn),雖然股價對公告的盈余信息有市場反應,但這種反應卻是不及時、不充分的,因而提出了“盈余公告后股價漂移”異象。[11]自他們提出盈余慣性現(xiàn)象之后,關于其產生原因的研究逐漸增多,除去研究方法的解釋外,總結起來對盈余慣性的解釋主要為投資者有限理性和盈余信息特征。
(一)投資者有限理性
Bernard & Thomas認為由于投資者的不成熟,不能預見未預期盈余的預測特征,從而導致了盈余慣性。[12]Bartov認為包括分析師在內的市場投資者的不成熟,無法預見未預期盈余的自相關特征是導致盈余慣性的主要原因。[13]Bartov等對盈余慣性與投資者成熟度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負相關系。[14]Collins等對盈余慣性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關系,即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高的股票定價偏誤更低。[15]Hirshleifer,Dellavigna & Pollet認為,盈余信息發(fā)布的時候只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注意,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注意到企業(yè)的盈余信息,并據(jù)此進行股票交易,信息才慢慢反映到股價里,產生了盈余慣性現(xiàn)象。[16,17]楊德明等認為我國市場存在錯誤估計未預期盈余自相關結構的問題,我國市場投資者的一些非理性投資行為顯著地影響了盈余慣性。[18]權小鋒等檢驗了投資者關注與盈余慣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投資者關注與盈余慣性是負向關系。[19]陸婷研究表明中國股票市場上存在由投資者情緒造成的系統(tǒng)性定價偏誤,從而引起了盈余慣性現(xiàn)象。[20]
(二)盈余信息特征
Narayanamoorthy從會計穩(wěn)健性的角度分析投資者不能有效識別盈余時序特征的原因,會計穩(wěn)健性使得未預期盈余受到會計處理程序的影響,在排除會計穩(wěn)健性的影響后,盈余慣性程度更加嚴重。[6]于李勝等認為信息質量是盈余慣性產生和持續(xù)的重要原因之一。[21]Liang從過度自信這個心理偏差出發(fā)提出假說,認為盈余慣性程度與信息分歧度正相關[22],Garfinkel & Sokobin以未預期交易量作為投資者意見分歧的代理變量,發(fā)現(xiàn)投資者意見分歧越大,盈余慣性越嚴重[23]。劉寒等的研究表明,信息不確定性能正向影響未預期盈余及盈余慣性,而且操縱應計盈余管理加重了盈余慣性。[24]
Watts認為,穩(wěn)健性會增加盈余管理的難度和成本,提高企業(yè)信息質量。[25]Qi Chen等的研究表明穩(wěn)健的會計政策有效減少了盈余管理,使得盈余信息更加真實,含有更少的偏差。[26]La Fond & Watts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是企業(yè)向利益相關者傳遞的信號,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代理成本,保護投資者的利益。[27]Ahmed & Duellman發(fā)現(xiàn)如果穩(wěn)健性能夠提高管理者的投資者效率,那么會計穩(wěn)健性越高的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就會越高。[28]Lara利用美國的數(sh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條件穩(wěn)健性與企業(yè)未來盈利能力正相關,表明穩(wěn)健性能夠提高企業(yè)未來盈利能力,給投資者傳遞好的信號。[29]于忠泊等研究發(fā)現(xiàn)會計穩(wěn)健性較高的公司中,股價中包含更多的未來盈余信息,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保護投資者利益,會計穩(wěn)健性不僅提高了股價的信息含量,而且提高了盈余信息反映到股價中的速度和程度。[8]同時,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顯著降低股票特質風險,在會計信息穩(wěn)健性降低股票特質風險的過程中,投資者異質信念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會計穩(wěn)健性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路徑影響股票特質風險。[10]
通過對以上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首先,公告信息能否引起市場反應,要看能否引起投資者的關注,這是市場反應的前提和客觀條件;其次,已有文獻主要關注的是投資者有限理性和盈余信息特征對盈余慣性的影響,而對同時影響兩者的會計信息質量關注不夠。根據(jù)Daniel等的研究,信息披露與信息不確定性程度都會影響投資者心理偏差。[30]而且,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成熟度不同,分析師關注也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盈余信息的吸納速度。
三、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從具體的影響因素來看,盈余慣性是投資者對盈余信息反映不足的一種異象,它既是一個與信息披露質量相關的問題,也是一個與投資者行為相關的問題。已有文獻表明,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對投資者和企業(yè)的會計信息質量產生影響。基于此,筆者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會對盈余慣性產生影響。首先,過去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盈余慣性現(xiàn)象總是和未預期盈余聯(lián)系在一起,盈余慣性會隨著未預期盈余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未預期盈余是投資者預期盈余與企業(yè)公告盈余之差,其大小取決于投資者對企業(yè)未來盈余預期的準確性。已有研究表明穩(wěn)健的會計政策有效減少了盈余管理,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企業(yè)信息質量。[25][26][31]所以,會計穩(wěn)健性通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投資者獲得更高質量的信息,降低未預期盈余,緩解盈余慣性。其次,盈余慣性主要是投資者對非預期盈余信息關注不夠導致會計信息融入股價的速度滯后,而投資者注意力是一種稀缺的認知資源,有限注意會對人們的決策產生影響。我國投資者以散戶為主,投資者具有保守性心理偏差。Gans研究了保守主義對盈余慣性的意義,發(fā)現(xiàn)保守主義通常會導致投資者的反應不足,從而增大盈余慣性的程度。[32]La Porta認為分析師會過度依賴以往的盈余信息來做預測,當面對新的信息時,調整的速度不夠快。[33]Shefrin也認為分析師對新信息的反應比較保守,調整速度較慢。當盈余信息出現(xiàn)時,他們總是錨定初始值,而且會計信息質量越差,人們的保守性偏差就越大,新信息融入股價的速度就越慢,盈余慣性現(xiàn)象就越嚴重。[34]Chan等指出由于投資者保守性心理偏差使其對新信息反應不足,即投資者在獲得新信息時存在保守性,難于更新原有的觀念,導致調整速度慢。[35]而會計穩(wěn)健性具有信號傳遞作用,根據(jù)信息經濟學,市場中信息較多的一方愿意在合約中引入或接受一定程度的扭曲,以此為信號,向信息較少的一方表明自己的類型,Bagnoli & Watts在分析模型中假設管理者具體的會計政策選擇,如會計穩(wěn)健原則的運用是否能夠影響財務報告中對公司經營業(yè)績的反應。結果表明若管理者依據(jù)私人信息判斷公司預期經營業(yè)績好的概率較大時,會傾向于在當期報告更為穩(wěn)健的報告會計信息。相反,若管理者依據(jù)私人信息判斷公司預期業(yè)績差的概率較大時,則傾向于在當期不穩(wěn)健地報告會計信息。[36]如果會計信息穩(wěn)健度具有信號傳遞作用,對于會計穩(wěn)健性高的企業(yè),投資者對其發(fā)布的新信息的認可度更高,這樣的企業(yè)更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保守性偏差更弱,對信息的吸收速度更快,從而能夠緩解盈余慣性的程度。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發(fā)揮信息的治理作用,限制管理者的自利行為,減少信息不對稱程度,使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余預測更加準確,降低未預期盈余。同時,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以散戶投資者為主,而且大多數(shù)投資者都是風險規(guī)避的,具有保守心理,會計信息的穩(wěn)健性能夠作為有效的信號傳遞媒介,投資者對穩(wěn)健性較高的企業(yè)發(fā)布的新信息的認可度更高,保守性偏差更弱,有益于對會計信息及時作出反應?;诖?,本文提出假設1: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有效緩解盈余慣性。
由于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會計穩(wěn)健性的需求不同,所以投資者類型也會對會計穩(wěn)健性導致的盈余慣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對盈余慣性的影響并不相同。王震和李合龍等認為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會計穩(wěn)健性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機構投資者與企業(yè)存在更強的利益依存關系,對會計穩(wěn)健性的需求更加強烈,更能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37,38],與交易型機構投資者相比,穩(wěn)定型機構投資者對提高會計穩(wěn)健性的影響更加顯著[39],即機構投資者持股越多,會計穩(wěn)健性水平越高。若假設1成立,那么機構投資者能夠更進一步通過會計穩(wěn)健性緩解盈余慣性。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相較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信息資源,更強的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所獲得信息更加全面和準確,進一步降低了未預期盈余,而且機構投資者對信息的吸納能力更快,使得盈余信息能夠更快地融入股價,進一步緩解了盈余慣性?;诖耍疚奶岢黾僭O2:機構投資者持股有助于會計穩(wěn)健性緩解盈余慣性。
分析師作為資本市場的信息中介,不僅能夠加工解讀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還可以向市場傳遞私人信息,因而具有監(jiān)督效應和解讀效應兩種機制:監(jiān)督機制主要體現(xiàn)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解讀機制側重關注對會計信息傳播效率的影響。首先,分析師關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40],有效降低公司和投資者間的信息不對稱[4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減少投資者的未預期盈余,進一步緩解盈余慣性。其次,分析師通過解讀機制,增加資本市場信息供給,便于投資者更快了解企業(yè)盈余信息,促進信息融入股價的速度。由此可見,分析師關注能夠通過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傳播速度進而影響盈余慣性的程度。同時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3:分析師關注強化了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
四、研究設計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選取
本文以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05~2018年的年度數(shù)據(jù)為樣本,并對初始樣本進行了如下處理:(1)剔除了金融行業(yè)和被ST、PT的樣本;(2)刪除了主要變量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8045個公司年樣本;(3)對所有連續(xù)變量在1%和99%水平下進行了Winsorize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均來自CSMAR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采用Stata15.0。
(二)研究設計
借鑒于李勝、王艷艷的研究[21],本文的基本檢驗模型如下: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CAR是采用市場調整法計算的累計超額收益,參考Hirshleifer 等的研究[42],ARi,t=Ri,t-Rp,t為股票i在盈余公告后第t個交易日的異常收益,其中ARi,t為股票i盈余公告后第t天的收益率,Rp,t為考慮現(xiàn)金紅利再投資的綜合日市場回報率。股票在盈余公告后第t天累積異常收益為:CARi(m,n)=∑ARi,t,分別計算[0,2]和[0,30]天的累計超額收益,以檢驗短期和長期的盈余慣性現(xiàn)象。
2.解釋變量
(1)未預期盈余。借鑒吳世農等的研究[43],采用隨機游走模型定義標準化的未預期盈余:
(2)會計穩(wěn)健性。借鑒Khan & Watts的研究方法[44],使用擴展后的Basu模型來計算公司層面的會計穩(wěn)健性,Cscore為公司層面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增量敏感程度,數(shù)值越大說明公司的會計信息越穩(wěn)健。
其中,Size為總資產的自然對數(shù);MB為權益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比率;Lev為債務權益比率;R為市場調整的年個股回報率;D為虛擬變量,當R<0時,D=1,當R>0時,D=0。對模型(3)進行回歸,獲得回歸系數(shù)之后,根據(jù)模型(4)計算穩(wěn)健性指標Cscore:
(3)機構投資者持股。年末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之和。該變量為虛擬變量,借鑒劉永澤、高篙的分組方法[45],按照年度行業(yè)中位數(shù)進行分組,機構投資者持股大于等于年度行業(yè)中位數(shù)取1;否則取0。
(4)分析師關注。分別表示本年度是否有分析師發(fā)布盈余預測。有取1;否則取0。
(5)會計信息質量。借鑒Ash-baugh-Shaife等的計算方法[46],以修正的Jones方法計算可操控應計利潤,該指標數(shù)值越大表明會計信息質量越低。
(6)其他控制變量。借鑒于李勝、王艷艷[21]和楊德明等[18]的研究,控制了其他可能影響公司盈余慣性的變量,具體見表1。
五、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報告了全樣本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其中盈余公告后[0,2]天的超額回報均值和中位數(shù)為負,表明盈余公告后短期內存在負的超額回報,盈余公告后[0,30]天超額回報的均值為正,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者對盈余公告信息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盈余信息不斷融入股價,使得超額回報有所上升。未預期盈余的均值為負,而且最大值、最小值差距較大,表明不同公司中未預期盈余的差異較大。會計穩(wěn)健性的平均值和中位數(shù)為正,且標準差較小,說明總體上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較穩(wěn)健。機構投資者持股均值為51%,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機構平均持股比例不高。分析師跟蹤的均值為71%,說明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分析師跟蹤,應計盈余的均值中位數(shù)都在0.05以上,說明上市公司盈余質量不高。
(二)會計穩(wěn)健性與盈余慣性
表3列示了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公告后2天和30天的超額回報的影響為負,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對總體樣本來講,會計穩(wěn)健性對短期和長期盈余慣性的影響非常顯著,從交乘項Sue×Cscore的回歸系數(shù)來看,盈余公告后兩天的回歸系數(shù)的絕對值顯著小于盈余公告后30天回歸系數(shù)的絕對值,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盈余信息逐漸融入股價,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作用逐漸加強。實證結果表明,會計穩(wěn)健性顯著降低了短期和長期的盈余慣性,支持了假設1。
(三)機構投資者、會計穩(wěn)健性與盈余慣性
表4給出了不同類型投資者背景下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第一列和第二列顯示在短期內,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低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并不顯著,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第三列和第四列顯示在長期內,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低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并不顯著,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支持了假設2。
(四)分析師關注、會計穩(wěn)健性與盈余慣性
表5給出了分析師關注在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中的調節(jié)作用。第一列和第二列顯示在短期內,無分析師關注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并不顯著,有分析師關注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第三列和第四列顯示在長期內,無分析師關注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并不顯著,有分析師關注的組內,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支持了假設3。
六、穩(wěn)健性檢驗
為了驗證研究結果的穩(wěn)健性,本文還進行了以下檢驗:
1. 由于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效應,為驗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借鑒謝雅璐的研究,采用滯后一期的穩(wěn)健性代替當期的穩(wěn)健性進行回歸[47]?;貧w結果見表6所示。
2.對穩(wěn)健性進行分組。本文借鑒呂兆德等的研究方法將穩(wěn)健性分為三類:持續(xù)穩(wěn)健、非持續(xù)穩(wěn)健和持續(xù)不穩(wěn)健,若連續(xù)三年會計穩(wěn)健性均高于當年所有樣本公司會計穩(wěn)健性中位值,則判定為持續(xù)穩(wěn)健,若連續(xù)三年會計穩(wěn)健性指標均低于當年樣本公司會計穩(wěn)健性中位數(shù),則判定為持續(xù)不穩(wěn)健,其他情況判定為不持續(xù)穩(wěn)健。[48]結果見表7所示,顯示持續(xù)穩(wěn)健組會計穩(wěn)健性對長期盈余慣性的影響顯著,非持續(xù)穩(wěn)健組影響不顯著,持續(xù)不穩(wěn)健組會計穩(wěn)健性顯著增加了盈余慣性,持續(xù)穩(wěn)健,非持續(xù)穩(wěn)健和持續(xù)不穩(wěn)健對短期盈余慣性影響都不顯著,但是從回歸系數(shù)來看,有增加的趨勢,結果穩(wěn)健。
3.替換未預期盈余的計量方法。將未預期盈余的衡量方式替換為下面的計算方法:SUEi,t=(EPSi,t-EPSi,t-1)/Pi,t-1,其中Pi,t-1為股票i在t-1年股票的收盤價?;貧w結果見表8,結果依然穩(wěn)健。
七、進一步分析
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為,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投資者的信息搜集成本與風險,使得更多的投資者愿意花費時間搜集公司私有信息,并進行交易。Watts[23],Qi Chen[26]等認為,穩(wěn)健性會增加盈余管理的難度和成本,提高企業(yè)信息質量。于忠泊等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抑制管理者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8]袁蓉分析發(fā)現(xiàn)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抑制管理者的盈余操控行為。[49]隨著信息交易者的增多,使得公司層面的私有信息更多更快地反映到股票價格中,緩解盈余慣性的程度。而且隨著信息質量的提高和信息量的增多,投資者對未來盈余的預測會更準確,未預期盈余就會減少,因而會計穩(wěn)健性增加了當期盈余對未來盈余的預測能力,從而緩解盈余慣性?;谝延袑W者的研究基礎,本文認為會計穩(wěn)健性可以通過抑制盈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而影響盈余慣性。
(一)會計穩(wěn)健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作用
本文借鑒袁蓉[49]和王生年等[50]通過公式(5)檢驗會計穩(wěn)健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如果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抑制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并且能夠增加會計盈余的預測能力,預計公式(5)的系數(shù)α1應該為負(Acc越大,信息質量越低),同時我們將會計信息質量分為兩個組,分別檢驗信息質量的高低是否左右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貧w結果見表9和表10。表9第二列顯示,會計穩(wěn)健性的系數(shù)為-0.1152,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會計穩(wěn)健性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表10第二到第四列顯示,在信息質量高的組,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顯著降低盈余慣性,說明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通過提高信息質量,緩解盈余慣性現(xiàn)象。
(二)會計穩(wěn)健性對投資者關注度的影響
由以上分析可知,會計穩(wěn)健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加了對投資者的保護程度,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使得更多的投資者愿意搜集公司層面信息并進行交易,從而提高公司的股票交易量。同時,會計穩(wěn)健性通過對盈余的嚴格判斷、對損失的及時確認,提供更加保守的盈余信息,使得投資者更加相信企業(yè)提供的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從而降低投資者的保守心理,提高投資者對企業(yè)的關注度。本文借鑒Gervais & Kaniel[44],Hou[45]等的研究,用換手率作為投資者關注度的代理變量。
本文借鑒王生年等的研究[50],通過以下公式檢驗會計穩(wěn)健性對投資者關注度的影響:
如果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提高投資者關注度,預計公式(6)的系數(shù)α1應該為正,同時我們將投資者關注度分為兩個組,分別檢驗投資者關注度的高低是否會影響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貧w結果見表11和表12。表11第二列顯示,Cscore的系數(shù)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會計穩(wěn)健性提高了投資者關注度。表12第二到第四列顯示,在投資者關注度高的組,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顯著降低盈余慣性,說明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通過提高投資者關注度,緩解盈余慣性現(xiàn)象。
八、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和行為金融學等理論,研究了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會計穩(wěn)健性可以通過未預期盈余的大小影響盈余慣性,也可以通過投資者行為影響盈余慣性。在此基礎上,又分析了投資者性質、分析師在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中的調節(jié)作用,發(fā)現(xiàn)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高和有分析師關注的企業(yè)會計穩(wěn)健性對盈余慣性的緩解作用更強。進一步分析了會計穩(wěn)健性緩解盈余慣性的路徑,即通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投資者關注度兩條途徑顯著緩解盈余慣性。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準則制定者、企業(yè)及投資者都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第一,會計穩(wěn)健性能夠緩解盈余慣性,企業(yè)應該加強管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減少盈余管理,提供更加穩(wěn)健的會計信息。第二,準則制定者應制定具體的會計穩(wěn)健性應用標準來規(guī)范企業(yè)對會計準則的應用,加大對違法信息披露行為的處罰力度。第三,投資者應該充分利用相關信息,理性投資,避免投機,緩解由于投資者非理性造成的盈余慣性。
參考文獻:
[1]Malkiel B.G.,F(xiàn)ama E.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383~417.
[2]陸蓉,何婧,崔曉蕾.資本市場錯誤定價與產業(yè)結構調整[J].經濟研究,2017,52(11): 104~118.
[3]田利輝,王冠英,張偉.三因素模型定價:中國與美國有何不同?[J].國際金融研究,2014 (7):37~45.
[4]Bernard V.L.,Thomas J.K.Post 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Delayed Price Response Or Risk Premiu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9,27(27):1~36.
[5]E Bartov.Patterns in Unexpected Earnings as an Explanation for Post-Announcement Drift[J].Accounting Review,1992,67(3):610~622.
[6]Narayanamoorthy.Conservatism and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Post 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 44(4).
[7]尚春玲,高潔.股權結構、內部控制與盈余穩(wěn)健性[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1): 54~61.
[8]于忠泊,田高良,張詠梅,曾振.會計穩(wěn)健性與投資者保護:基于股價信息含量視角的考察[J].管理評論,2013,25(3):146~158.
[9]楊棉之,張園園.會計穩(wěn)健性、機構投資者異質性與股價崩盤風險——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31(5):61~71.
[10]張多蕾,趙友明,王治.會計信息穩(wěn)健性、投資者異質信念與股票特質風險——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8(5):54~62.
[11]Ball R.,Brown P.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8,6(2):159~178.
[12]VL Bernard.,JK Thomas.Post-Earnings-Announcement Drift:Delayed Price Response or Risk Premiu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9,27 (27):1~36.
[13]E Bartov.Patterns in Unexpected Earnings as an Explanation for Post-Announcement Drift[J].Accounting Review,1992,67(3):610~622.
[14]Bartov E.,Radhakrishnan S.,Krinsky I."Investor Sophistication of Pattern in Stock Return After Earnings Announcement Time Line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4):3~37.
[15]Collins D.W.,Gong.G.,Hribar P.,Kim J.H.,Lin S.,Tosun O.K.,Cordeiro Moreira, J.C.Lima,G.A.S.F.,Góis,A.D.Investor Sophistication and the Mispricing of Accruals(Conference Paper)[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3,8(2~3): 251~276.
[16]Hirshleifer,D.,Lim,S.S.,Teoh,S.H.Driven to Distraction: Extraneous Events and Underreaction to Earnings News(Article)[J].Journal of Finance,2009,64(5): 2289~2325.
[17]Dellavigna,S.,Pollet,J.M.Investor Inattention and Friday Earnings Announcements(Article)[J].Journal of Finance,2009,64(2):709~749.
[18]楊德明,林斌,辛清泉.盈利質量、投資者非理性行為與盈余慣性[J].金融研究,2007(2):122~132.
[19]權小鋒,吳世農.投資者關注、盈余公告效應與管理層公告擇機[J].金融研究,2010(11):90~107.
[20]陸婷.系統(tǒng)性定價偏誤:中國A股盈余公告后的價格漂移研究[J].金融研究,2012(3): 139~151.
[21]于李勝,王艷艷.信息不確定性與盈余公告后漂移現(xiàn)象(PEAD)——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管理世界,2006(3):40~49;56;171~172.
[22]Liang,L."Post-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 and Market Participant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iase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3(8): 321~345.
[23]Garfinkel,J.A.,Sokobin,J."Volume,Opinion Divergence,and Return:a Study of Post-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 85~111.
[24]劉寒,盛智穎.盈余公告信息不確定性與股價漂移異象——基于雙盈余管理模式[J].財會月刊,2015(5):24~27.
[25]Watts, R.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3):207~221.
[26]Qi Chen,Thomas Hemmer,Yun Zhang.Standards an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servatism Management in Accounting for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45(3):541~565.
[27]LaFond.R.,Watts.R.The Information Role of Conservative Financial Statements[J].Accounting Review,2008(83):447~479.
[28]Anwer S.Ahmed,Scott Duellman.Evidence 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onitoring ManagersInvestment Decisions[J].Accounting & Finance,2011, 51(3):609~633.
[29]Juan Manuel García Lara,Beatriz García Osma,F(xiàn)ernando Penalva.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1, 16(2):247~271.
[30]Daniel K,Hirshleifer D,Subralhmanyan A.Overconfidence arbitrage and equilibrium asset Pricing[J].Journal of Fiance,2001,56(3):921~965.
[31]周曉蘇,吳錫皓.穩(wěn)健性對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影響研究——基于會計信息透明度的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3):89~100.
[32]Gans Narayanamoorthy."Implications of Conservatism for the Post 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J].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Rochester,USA.2001.
[33]Rafael La Porta.Expectations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6,51(5):1715~1742.
[34]Shefrin,Hersh.Chapter 4.Inefficient Markets: The Third Theme[J].Beyond Greed and Fear,2002:33~43.
[35]Wesley S.Chan,Richard Frankel,S.P.Kothari.Testing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ies using trends and consistency in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8(1):3~50.
[36]Bagnoli,M.,S.G.Watts.Conservative.accounting choices[J].Management Science, 2005,51(5):786~801.
[37]王震.機構投資者持股與會計穩(wěn)健性[J].證券市場導報,2014(5):14~19.
[38]李合龍,李海菲,張衛(wèi)國.機構投資者持股、會計穩(wěn)健性與公司價值[J].證券市場導報, 2018(3):41~47;58.
[39]李爭光,趙西卜,曹豐,劉向強.機構投資者異質性與會計穩(wěn)健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南開管理評論,2015,18(03):111~121.
[40]Hervé Stolowy,Yuan Ding,Thomas Jeanjean,F(xiàn)ran Ois Degeorge.Analyst Coverage,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
[41]Jensen M.B.,Meckling W.H.,Blomberg Jensen M.,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1979,3(4):305~360.
[42]Hirshleifer,D.,Lim,S.S.,Teoh,S.H.Driven to Distraction: Extraneous Events and Underreaction to Earnings News(Article)[J].Journal of Finance,2009,64(5): 2289~2325.
[43]吳世農,吳超鵬.盈余信息度量、市場反應與投資者框架依賴偏差分析[J].經濟研究, 2005(2):54~62.
[44]Mozaffar Khan,Ross L.Watts.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 48(2~3):132~150.
[45]劉永澤,高嵩.證券分析師行業(yè)專長、預測準確性與市場反應[J].經濟管理,2015(6): 87~97.
[46]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W R,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47]謝雅璐.會計穩(wěn)健性與管理層盈余預測策略——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4(9):104~114.
[48]呂兆德,李霜.會計穩(wěn)健性抑制賣空了嗎——基于企業(yè)風險和會計穩(wěn)健性時序特征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3):84~94.
[49]袁蓉.產品市場競爭與高管盈余操縱的關系——基于會計穩(wěn)健性視角的經驗證據(jù)[J].財會月刊,2015(21):12~18.
[50]張靜,王生年,吳春賢.會計穩(wěn)健性、投資者情緒與資產誤定價[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8(1):24~32;7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