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
沈瑋煒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健康信念的心理支持對乳腺癌化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的影響。方法 以2019年1—12月我院腫瘤化療科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健康信念的心理支持,對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干預前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上述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的應對方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積極面對評分較對照組高,回避、屈服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健康信念的心理支持可改善乳腺癌化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其應對方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健康信念;心理支持;乳腺癌;化療;心理狀態(tài);應對方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0)14-09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based on health beliefs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style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side effects.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who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and comparable bas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roup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psychological support based on health belief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coping sty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s before interven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and the scores of HAMD and HAM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ping styl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d highe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voidance and yield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support based on health beliefs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nd change their coping style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Health beliefs; Psychological support;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 Psychological state; Coping style
乳腺癌為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為女性癌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手術為治療早期乳腺癌的首選方法,術后輔助化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化療期間不良反應較多,可使患者產生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對其生理、心理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提升患者化療依從性[1]。健康信念模式(HBM)理念主要通過分析患者不遵醫(yī)行為原因,對其信念認知進行評估,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促進其執(zhí)行健康行為[2]。本研究將基于HBM的心理支持用于乳腺癌化療副作用患者中,旨在評價其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9年1—12月我院腫瘤化療科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30~60歲,平均45.12±1.28歲,腫瘤分期:Ⅰ期24例,Ⅱ期16例。觀察組年齡31~59歲,平均45.16±1.25歲,腫瘤分期:Ⅰ期25例,Ⅱ期15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方案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論證通過。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癌;患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意識神志均清晰,溝通能力良好,臨床資料完善,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患者既往存在嚴重心理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病情嚴重,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因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并發(fā)癥預防、不良反應預防及處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基于HBM的心理支持,具體操作如下。
1.3.1 心理狀態(tài)評估
心理治療師詳細掌握患者基礎資料,對其進行有效的溝通及個體化心理訪談,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其現存的心理問題并分析原因,征求患者同意后共同制定初步心理干預計劃。
1.3.2 信念支持
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獲取患者信任。營造良好溝通環(huán)境及氛圍,仔細觀察患者情緒變化,靈活運用語言、傾聽等技術幫助患者釋放負性情緒,給予鼓勵與安慰。建立正性認知模式改變患者對事物的看待角度,幫助其識別負性情緒,暴露其認知偏倚,明確治療目標。
1.3.3 認知干預
根據患者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傳授乳腺癌相關知識,講解化療對縮小腫瘤的重要性,提供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信息,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講解化療期間常出現的毒副作用并耐心解釋原因,講解減輕不良反應的措施,消除患者顧慮,以良好心態(tài)接受化療。
1.3.4 樹立康復信心
護士應充分尊重、理解患者,通過耐心傾聽、正性反饋等方式改變其負性思維,鼓勵其勇敢面對疾病,列舉治療成功病例增強其康復信心。通過工會形式對患者進行集中心理宣教,鼓勵患者互相交流溝通,講解面對疾病的感受,分享調節(jié)負性情緒的感受,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不良行為及應對方式。
1.3.5 社會支持
構建家庭及社會支持體系,鼓勵家屬尤其是配偶積極參與,多給予正性鼓勵與支持,使其感受到人文關懷與重視,體會到自身價值,鼓勵配偶陪同患者治療,使其感受到家庭溫暖,消除顧慮,建立生活信心。
1.3.6 減壓干預
患者在遭受疾病威脅與女性特征改變的雙重打擊下,容易引發(fā)沮喪、焦慮等一系列心理變化,缺乏重返家庭及社會的信心。護士應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多體貼、關心患者,與其聊天引導發(fā)泄內心不愉快情緒,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引導其正確看待乳房問題。每日進行1次正念降減壓訓練,內容包括靜坐冥想、正念瑜伽、正念行走、軀體掃描等,在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主動察覺各種活動,并將正念思想與其結合。
1.4 觀察指標
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測評,>7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或焦慮癥狀,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以醫(yī)療應對模式問卷(MCMQ)評價兩組應對方式,包括積極面對、回避、屈服3個方面,共20個條目,采用0~3分評分法,分數越高表明該方式應用頻率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系統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HAMD與HAMA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后兩項指標均明顯減低,但觀察組低于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應對方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應對方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積極面對評分升高,回避和屈服評分降低,但觀察組變化的程度均大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為發(fā)生于乳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在臨床較為常見,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且逐漸呈年輕化趨勢。乳腺癌對化療較為敏感,化療可有效對腫瘤細胞生長進行抑制,進而延長患者遠期生存時間,提高存活率[3]。但化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可損害周邊正常細胞,且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痛苦,容易使其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乳腺癌化療副作用患者普遍存在情緒障礙[4]。乳腺癌患者面對未知治療結果、不良反應等可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可嚴重影響治療順利進行,故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采取心理干預十分重要。
HBM為運用社會心理方法解釋健康行為的一種理論模式,其以心理學為基礎,堅持認知理論,強調個體主觀心理過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影響患者主觀心理過程,樹立并增強其健康信念,進而促進健康[5]。本次研究在對患者實施基于HBM的心理支持中,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其心理特點及現存心理問題,仔細分析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利于制定個體化心理干預計劃。將患者個人信念作為該模式的核心,通過溝通、傾聽、正性反饋等心理疏導方法引導患者證實自身存在的問題,幫助其糾正錯誤認知及不良行為,可促使患者形成正確的信念,自覺采納對自身健康有益的行為[6]。通過講解成功病例、病友交流等方法可幫助患者消除顧慮、克服不良情緒,并樹立治療信心,增強其正面應對疾病的勇氣[7-8]。通過構建社會及家庭支持體系可使患者感受到社會與家庭的關懷、支持,還利于體現患者自身價值,緩解其心理壓力,增強早期康復的信心,通過減壓干預可消除患者顧慮,樹立重返家庭及社會的信心,利于早日恢復正常生活[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積極面對、回避、屈服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基于HBM的心理支持可改善乳腺癌化療副作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患者對疾病的應對方式,值得推廣。
4 參考文獻
[1]? ? 何明珠,姜玲,王靜,等.腫瘤化療患者心理韌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1):60-62.
[2]? ? 盧桂華,肖瑜,杜馳,等.社會心理支持護理對改善癌癥化療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效果研究[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5,28(4):209-213.
[3]? ? ?葉素琪,梁劍華,余迪儀.集束化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2):249-251.
[4]? ? 路紅春,劉曉蓓,梁宇鳴.支持性心理護理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9,32(7):8-10.
[5]? ? ?賈愛群,史發(fā)蘭,陳麗霞.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8,37(6):608-611.
[6]? ? ?巴里拉·哈力力,郭楠.探討支持性心理護理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9,6(38):144-145.
[7]? ? ?周紅,劉燕芬.信息知識信念行為模式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改善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7):876-880.
[8]? ? ?陳玉珠,李紅梅,楊亦翠.信息知識信念行為(IKAP)模式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睡眠及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18,5(5):599-601.
[9]? ? ?徐東升,趙慧玲,馬筱慧,等.基于正念認知療法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焦慮、抑郁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23):5854-5857.
[10]? ?王艷香,宋志華,王留英.心理支持治療對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9,17(8):986-988.
[2020-06-2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