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大人一起讀”是統(tǒng)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語文園地”中的亮點欄目,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重任,而“曉黑板”作為一款應運而生的家校溝通軟件,擁有多種人性化的功能。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曉黑板”的優(yōu)勢來助力教學活動,推進“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實施。筆者將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初步探討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曉黑板;“和大人一起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5-0015-02
【本文著錄格式】王雅飛.依托“曉黑板”,“和大人一起讀”教學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2020,19(25):15-16.
一、“曉黑板”的功能優(yōu)勢
“曉黑板”是一款使用便捷的家校溝通軟件,全國已有數(shù)萬所學校在使用,我校便是其中一所。該軟件能廣受接納,固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一)功能齊全,媒介豐富
曉黑板設置了“曉調查”“曉打卡”“曉活動”“曉評價”等具體功能。通過“曉調查”,老師可根據(jù)教學需求,以選擇、填空等方式發(fā)起調查問卷;通過“曉打卡”,老師可制定不同期限的學習計劃,學生每日打卡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同時,軟件便會自動統(tǒng)計參與的學生名單;通過“曉活動”,老師可布置讀書分享、親子互動等活動內容;通過“曉評價”,可以從不同維度對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作出量化評價。而不論運用何種功能,學生均可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媒介完成任務,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
(二)反饋便利,互動高效
使用QQ群、微信群等軟件進行家校溝通時,老師、家長都為信息刷屏而煩惱。家長很容易忽略老師的重要通知,學生的各類學習成果也散亂地呈現(xiàn)在群里,老師很難針對性地反饋每一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而運用“曉黑板”,學生可以在專門的打卡計劃或活動專題帖下完成相應任務,老師則可以在學生上傳的學習成果下一對一地進行點評??傮w來說,整個線上學習互動的過程清晰而有條理。老師評價時,以回復的方式進行操作,可發(fā)語音講解分析,可發(fā)文字簡明闡述,也可編輯圖片直觀地呈現(xiàn)錯誤之處……可見,老師評價起來十分便利。在此基礎上,學生可根據(jù)老師的反饋進一步改正或完善自己的作業(yè),同樣以回復的方式上傳到原成果下。這樣,師生間的互動反饋將更加高效,真正有助于實現(xiàn)通過教師的過程性評價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二、“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教學策略
新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便是引導孩子的閱讀行為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向日常生活延伸的一個創(chuàng)新性嘗試。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設計意圖是“激發(fā)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們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以此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讀書思考的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小學低年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筆者對“和大人一起讀”欄目要求閱讀的篇目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有兒童故事8篇,兒歌、童謠、繞口令共6篇,反映兒童實際生活的小散文2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迎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同時涉及的文體豐富多樣。這樣活潑有趣的故事有助于學生自由想象,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充滿善心、同情心的孩子甚至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而通俗易懂、韻律優(yōu)美的兒歌、童謠朗朗上口,可以讓處于語言發(fā)展期的孩子體驗母語的音韻之美、節(jié)奏之美。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激發(fā)一年級孩子閱讀的興趣。而“曉黑板”作為家校溝通軟件,很多老師只用于發(fā)布消息通知,并未巧妙運用于日常教學。那怎樣結合“和大人一起讀”的欄目特征,利用“曉黑板”助力教學呢?筆者進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曉調查”了解情況,為活動設計奠基
細細揣摩“和大人一起讀”這短短幾個字,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隱含信息:首先,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大人”是陪伴者的角色,雙方共同建構一個輕松舒適、有溫度而無壓力的閱讀場。其次,“大人”要成為孩子閱讀的協(xié)助者,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障礙時,“大人”可及時答疑解惑。此外,“大人”不是監(jiān)督者,而要用自己“讀的行為”來帶動孩子“讀”。由此看來,該板塊的學習需要“大人”的參與。那這里的“大人”指誰呢?溫儒敏教授指出,“大人”可以是孩子的父母、老師,也可以是爺爺奶奶、親戚鄰居。孩子對父母有著深深的依賴和依戀之情,因此,由爸爸媽媽陪伴孩子閱讀是更迎合孩子內心需求的做法,但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設計教學前可根據(jù)需要,通過“曉調查”發(fā)布問卷,了解相關情況。比如,在指導閱讀《春節(jié)童謠》時有兩大目標。第一,學生能有節(jié)奏地朗讀童謠;第二,大概了解兒歌中提及的風俗。在布置閱讀任務前,我通過“曉調查”向家長了解以下情況:
1.本周您是否能夠抽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陪伴孩子閱讀“和大人一起讀”中的《春節(jié)童謠》?
A.能? ? ? ? ? B.不能
2.以下所列舉的過年的傳統(tǒng)風俗或做法,您了解哪些呢?(可多選)
A.喝臘八粥? ? ? B.粘糖瓜? ? ?C.掃房子? ? D.磨豆腐? ? E.買肉? ? ? F.發(fā)面、蒸饅頭? ? ? G.除夕守歲
通過對第一個問題的調查,可知道哪些家長沒有辦法陪孩子一起讀,針對這部分學生,老師就要扮演好“大人”的角色,可利用午間活動時間,帶學生來到操場,讓沒辦法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孩子圍坐在自己身邊,師生輕松愉快地讀讀童謠,聊聊過年的經(jīng)歷……通過對第二個問題的調查,老師可掌握家長對春節(jié)習俗的了解情況。如果家長對此習俗十分了解,便可建議家長在親子閱讀時和孩子聊聊過年的風俗習慣;若家長對此不是十分了解,那么,教師需在共讀后的課堂指導中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
(二)“曉活動”推進閱讀,搭建展示平臺
一年級學生處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他們的學習需要督促,我們通過“曉活動”發(fā)布閱讀專題帖,鼓勵孩子分享閱讀成果,以此激勵學生積極閱讀?;顒訂忧?,老師設計好導學單,對本次閱讀活動進行簡單的指導,并且通過“曉活動”以文字、圖片的形式發(fā)布導學單,讓家長及時了解該如何陪孩子讀,孩子該讀到什么程度。學習單可從三個層面設置。第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借助漢語拼音獨立朗讀,把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第二,通過多次閱讀,若是敘事性文本,能夠把故事講給他人聽;若是兒歌童謠,能有節(jié)奏地背誦。第三,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形成不拘形式的讀書成果。閱讀文本后,孩子們在“曉活動”專題帖下分享讀書成果。
例如,閱讀《剪窗花》,可以剪一幅精美的窗花拍照上傳,配上自己的朗讀錄音;閱讀《拔蘿卜》,可以用家人或玩具替換故事中的角色,一邊說故事,一邊演一演拔蘿卜的情景,以“視頻”的形式發(fā)布,分享那歡樂的“悅讀”時光;讀《猴子撈月亮》,可以鼓勵孩子錄制“我給家人講故事”的視頻,在班級里舉辦一場線上講故事大賽;讀《春節(jié)童謠》,以語音的形式,你一句,我一句,在“曉活動”帖下玩接龍游戲,一起背誦這首童謠……
總之,讓“曉活動”成為孩子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互相學一學,比一比,逐漸形成積極閱讀、樂于閱讀的氛圍。
(三)“曉評價”反饋學況,激勵后續(xù)閱讀
老師檢查讀書成果時可以以文字、語音或圖片評價的形式,在每個孩子的作品下簡要點評,這里主要是給予學生肯定,適當提出改善建議,讓孩子獲得閱讀的成就感。此外,運用“曉黑板”軟件的“曉評價”功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量化評價,如表現(xiàn)優(yōu)異,則給三朵花;基本達成目標,則評兩朵花。最后可以定期生成學習報告,作為評優(yōu)獎勵的依據(jù)。我校從四個維度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閱讀欣賞”便是其中之一。我們把“和大人一起讀”的學習情況納入閱讀部分的考評,并依據(jù)學習報告,評比“閱讀小明星”“閱讀進步娃”等,通過評價的方式激勵小朋友積極參與閱讀活動。
(四)“曉打卡”拓展閱讀,形成閱讀氛圍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能實現(xiàn),每學完教材選錄的內容后,我們可繼續(xù)向課外延伸開去,通過“曉打卡”發(fā)布一個為期五天的讀書計劃,依據(jù)各單元“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文本內容或文體樣式,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在“大人”的協(xié)助下尋找相關內容,和“大人”一起閱讀,并在“曉打卡”下記錄學習歷程。爭取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使孩子領略到讀書的樂趣。比如,學完《春節(jié)童謠》,老師可鼓勵孩子找一找介紹春節(jié)習俗的其他兒歌、文章,和爸爸媽媽唱一唱,讀一讀;學習《狐貍和烏鴉》后,推薦孩子讀一讀其他寓言故事;學習《妞妞趕?!泛?,鼓勵孩子搜集一些有趣的繞口令,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但實施過程中,教師當避免強制要求學生完成的舉措,亦不能統(tǒng)一要求,應循著孩子們的意愿推進。
三、結語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是教學的一大趨勢,我們以“曉黑板”為平臺,推進“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實施,努力讓孩子所生活的家庭洋溢起書香味,使孩子們在良好的閱讀熏陶中愛上閱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附? ? 注
項目來源: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課外延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編號:2019212)。
作者簡介:王雅飛,女,1992年生,江蘇蘇州,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跨塘實驗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