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劉孟偉
【摘 ?要】目的:探討腦血出恢復期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效果觀察。方法:選取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腦出血恢復期患者10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與觀察組,50例/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康復治療方案,觀察組則采取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在介入不同治療方案后,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采取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方案,可有效的幫助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腦出血恢復期;補陽還五湯;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34;R49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34-01
腦出血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急,危險系數(shù)高,后遺癥多的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多數(shù)患者會存在語言障礙,行動不便等后遺癥,需在恢復期開展針對性治療,以提高各項功能指標和行動能力。臨床上為提升預后效果,從中醫(yī)辨證法角度介入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方案,效果顯著。因此,本文針對腦血出恢復期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效果觀察,做出以下分析[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腦出血恢復期患者100例作為本次調查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與觀察組,50例/組。常規(guī)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均在39~65歲,平均年齡(61.12±4.03)歲;觀察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均在42~64歲,平均年齡(59.36±5.17)歲。兩組患者均在患病24小時內就診,且均為腦出血康復期患者,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康復期各項指標等基線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咚鶎嵤┑闹委煼桨讣跋嚓P注意事項均在患者和家屬知情下操作,并獲得醫(y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不同的康復方案,常規(guī)組患者則給予的單純康復治療措施,首先,在醫(yī)生指導下安排合理康復運動計劃;其次,嚴格控制飲食和生活作息,保證營養(yǎng)均衡同時,各項指標也應在合理值范圍內;最后,根據(jù)患者臨床具體癥狀給予針刺治療,如上身不遂者,在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施針;如手關節(jié)不靈活,在八邪穴、勞宮穴施針;如下肢行動不便,在太沖、足三里、風市、三陰交等穴位施針;如語言障礙者,在廉泉、百會、地倉等穴位施針。施針后,留針時間為30分鐘,一日一次。觀察組患者則在康復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主要由灸黃芪60g,赤芍、當歸、各15g,川穹、地龍、桃仁、紅花各10g組成。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和醫(yī)囑,酌情加減桂枝、姜黃、葛根、伸筋草、牛膝、雞血藤、木瓜、絲瓜絡等藥物,按照藥物劑量用水煎煮至300ml,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1.3判斷標準
兩組患者在開展不同治療方案后,根據(jù)患者恢復期臨床癥狀,各項功能及各項指標變換,總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顱內血腫等逐漸消失,且神經功能趨于康復,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血腫癥狀所有減輕,神經功能有所改善,且各項指標逐漸趨于正常值;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所有患者在介入不同治療方案后,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4%,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fā)病,早期死亡率很高。此外,腦出血患者多數(shù)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應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及預后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幫助患者在康復期各項功能的提升和恢復。臨床上會采取循序漸進的康復計劃,給予運動、針刺等康復方案,改善語言、肢體等不適表現(xiàn)[2]。
為提升腦出血恢復期患者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等各項指標,臨床上在康復治療方案基礎上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患者各項功能指標明顯提升。補陽還五湯主要由灸黃芪、赤芍、紅花、當歸等藥物組成,其中黃芪,補益元氣,意在氣旺則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藥。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用為臣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協(xié)同當歸尾以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以上諸藥合用達到補氣,活血,通絡之功效。根據(jù)患者臨床具體表現(xiàn)給予桂枝,雞血藤,牛膝等藥物加減治療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等癥狀,效果顯著[3]。
綜上所述,給予單純康復治療方案的常規(guī)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0%,而介入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4%。由此可見,針對腦出血恢復期患者介入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有效達到行氣血,活經絡的作用,且穩(wěn)定患者各項身體功能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欣,姬孟艷,董強.補陽還五湯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神經元自噬的保護作用及機制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20,19(09):910-914.
[2] 陳向明,幸日坤,劉曉梅.補陽還五湯顆粒輔治腦梗死后遺癥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20,36(04):497-498.
[3] 殷志鋒,蔣寶華,許國峰,李洪寅,王艷麗,宋有維,張前進.腦出血恢復期補陽還五湯加減聯(lián)合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8,5(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