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目的:分析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在改善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抽取46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善COPD緩解期患者作為對照組,抽取46例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的善COPD緩解期患者作為實驗組。結果:護理后實驗組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由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改善患者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效果顯著。
【關鍵詞】COPD;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090-01
本文就探討了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在改善COPD緩解期患者肺功能的效果,詳細內(nèi)容見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醫(yī)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住院接受治療的COPD緩解期患者臨床資料,從中抽取46例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再抽取46例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呼吸訓練的患者作為實驗組,所有患者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診治指南中相關標準確診,均處于緩解期。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1例,最小年齡為28歲,最大年齡為75歲,中位年齡為(52.34±3.14)歲;實驗組:男性共26例、女性共20例,最小年齡為46歲,最大年齡為71歲,中位年齡為(52.31±3.12)歲;現(xiàn)應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對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開展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我院積極給予對癥治療,包含:控制感染、止咳、祛痰、解痙止喘、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利尿、強心等治療,在此過程中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內(nèi)容包含健康指導、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心理指導等等,而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具體方法如下:
1.2.1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小組。由我院呼吸科的醫(yī)師與護理人員構建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共同對每位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肺功能展開評價,制定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計劃。
1.2.2實施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穩(wěn)定期第1d,指導患者開展咳嗽排痰,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開展功能訓練,2~3d指導患者下床活動,活動內(nèi)容包含彎腰、四肢活動、下蹲等等,每次活動時間10min左右,3d后根據(jù)患者喜好選擇對應的呼吸康復鍛煉方案,常見的有:(1)腹式呼吸訓練。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采取臥位、立位、坐位等進行鍛煉?;颊咭恢皇职丛谏细共刻帲敽魵鈺r,腹部下沉,此時該收需要稍稍向下壓,從而提高腹內(nèi)壓,以上抬膈肌;當患者的吸氣時,指導患者上腹部對抗該手的壓力,逐漸隆起腹部。(2)有效咳嗽訓練。取患者的坐位,指導患者先用鼻深吸氣,在吸氣的同時將上身稍稍往前傾,并將一手置于胃部,稍稍用力向下壓,以使空氣進口腔和嘴唇呼出,然后再恢復至原來的坐位,上述動作反復進行4~5次后,再將上身稍稍往前傾,在前傾的同時用手壓住腹部促進咳嗽。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患者的病情適當?shù)貞萌斯ぷ枇粑柧?、局部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等等。
1.3觀察指標
患者進行肺功能測定,主要借助便攜式肺功能測定儀對患者肺功能的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包含第一秒用力呼吸氣容積(FEV1)、第一秒肺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以及最大通氣量(MVV)。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以SPSS21.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展開,n表示患者例數(shù),肺功能指標用均數(shù)( ±s),對應用T檢驗,當P值低于0.05提示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但是護理后實驗組肺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所示:
3.討論
COPD是當前呼吸內(nèi)科上比較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癥的主要特征為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并呈進行性發(fā)展,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呼吸困難、氣短、咳痰、胸悶、喘息等,常常合并肺部殘氣量增大和(或)機體對有害粉塵顆粒的異常免疫反應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將進一步進展成呼吸衰竭和肺心病,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當前臨床上治療COPD主要以藥物為主,大量研究證實,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的肺康復訓練可以提高治療效果[1]。
在上文中,探討了對COPD患者實施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的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相比于常規(guī)護理,實施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更明顯。這主要是因為呼吸康復鍛煉作為肺康復中最常見鍛煉方式,其作用機制是通過鍛煉的形式增強呼吸肌的協(xié)調(diào)性,改善胸廓的活動,改變異常的呼吸形態(tài),避免氣道過早陷閉,促進氣體的交換,減少二氧化碳的潴留,逐漸改善呼吸狀況,最終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作次數(shù)。結合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現(xiàn)狀,采取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促進患者腹肌、膈肌、胸鎖乳頭肌、肋間外肌等參與到呼吸過程中,增加肺泡的通氣量,促進氣體的交換,達到逐步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2]。
參考文獻
[1] 杜曉燕.多元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20,32(03):385-387.
[2] 楊月紅.探討個體化呼吸康復鍛煉指導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呼吸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0,6(0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