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茵
藝術之路從來不是坦途。
李一是跟爸爸一路相互扶持才走到今天的。
李一的父母從事文藝工作,爺爺、奶奶也是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基因中自帶的天賦與耳濡目染,她從小就對音律非常敏感。五歲時,母親意外離世,父親覺得她的人生已有殘缺,拼盡全力讓她未來更光彩、更耀眼些。
父親李宏志一力肩負家庭的重擔,甚至在所有人的反對聲中辭去了工作,用八年時間陪伴女兒成長。他覺得女兒既然在音樂方面有天分,就一定要將她培養(yǎng)成最出色的鋼琴家,要接受最好的教育。整個童年時代,李一沒有玩耍的時間、沒有假期、沒有小伙伴,除了上學,所有業(yè)余時間都用來彈琴。照顧李一的生活起居、嚴苛地督促她練琴是父親的全部生活,那八年時間,他接送李一上下學、學琴練琴,做飯,年復一年,就連春節(jié)也是一樣。父女倆伴著一架鋼琴,熬過了孤獨歲月。
滿負荷又苦行僧般的苦練,成效是驚人的,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十歲的李一就取得了鋼琴業(yè)余10級,這是一個孩子在鋼琴領域所能取得的最高級別。
這個時候,父女倆都陷入了茫然,未來道路且長,方向應當在哪?如何突破?李宏志決定帶李一去更廣闊的天地闖一闖,去沿海城市見識更多樣、更先進的音樂理念。小學畢業(yè)后,李一在父親的鼓勵下順利考上了深圳市藝校,啟蒙老師樓娟娟意外發(fā)現了她的聲樂天分,正式開啟了她的聲樂之路。
“獨立女學霸”這五個字在李一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總覺得自己不足之處太多太多,可是在聲樂領域,她的天資與優(yōu)勢,還有非比尋常的刻苦,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童年時代,李一在嚴苛的高壓管教下叛逆過,但整個少女時代,李一再也沒讓父親擔心過她的學業(yè)與生活。在藝校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yè),18歲時又以全額獎學金考入巴黎市立音樂學院,僅用兩年,她便修完學分拿到本科學位,接著考取了巴黎高等音樂師范學院室內樂及聲樂兩個碩士學位,因為成績耀眼,校長還給李一分別頒發(fā)了兩個專業(yè)的獎學金。同時兼顧兩個專業(yè),壓力暴漲,難度可想而知,但李一痛并快樂著,覺得有更多機會去挑戰(zhàn)自我,了解法國音樂的宗教儀式、源流、風格、流派、樂器、吟唱方式、文化特征等等,以及更深入地理解法國社會和法國文化。
盡管拿到兩個碩士學位,李一仍覺在法國的求學之路尚未完結。她在一位法國良師Mme Rodde的指導下,不斷推翻、重塑自己,歷經無數否定自己的淚水,終于考入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享譽世界的作曲家圣桑、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以及我國音樂家冼星海皆出自這所殿堂級學府。兩百多年來,僅有少量亞洲人考入這所學校,李一是第一位考上這所名校的中國女生。年輕的中國女孩擊敗了許多實力強勁的他國留學生和當地高材生。
進入名校,人人都是頂尖學霸,競爭的硝煙在暗地里彌漫,李一也曾受到莫名的排擠,畢竟,很多人不信一張亞洲面孔能唱好法國歌劇,更不信年紀輕輕的外國女生能理解法國文化的細膩精致與浩瀚歷史。
在一場匯報音樂會上,李一 一上臺就展露才華,渾厚的標準法式女中音驚艷四座,校長當即肯定了她,記住了她獨特的聲音,她還獲得了為期5年的獎學金。這份獎學金是對她多年來不斷追求卓越的肯定,是對一個中國留學生專業(yè)實力的肯定,讓她的父親幸福得放光。
2014年12月,李一收到法國共和國衛(wèi)隊交響樂團指揮的郵件,邀請她參加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演出。李一當時很吃驚,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后來知道是樂團來學校挑人,校長推薦了她。雖然她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但卻對歐洲音樂有超強的領悟能力。在中法兩國藝術交流的重要演出上,樂團見識了這位中國姑娘的實力,在后來的愛麗舍宮舉行的國宴演出中,樂團指揮毫不猶豫地推薦李一擔任主唱,為中法兩國領導人獻歌。那次獻唱,李一發(fā)揮出色,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習近平主席及其夫人彭麗媛都被她的歌聲迷住了。
李一說:“音樂會開場之前,奧朗德總統就向習近平主席及其夫人彭麗媛介紹了我,之后,習主席與我握手,彭阿姨也沖我微笑。等到所有曲目唱完我出列之后,習主席說我‘今天唱得非常好,還專門對彭阿姨說我是來自西安的。彭阿姨也說我的聲音很好聽,問我來巴黎幾年了,我說六年,彭阿姨贊許地鼓勵我‘好好學?!?/p>
習主席到西安大唐不夜城訪問時,李一又一次近距離地看到了習主席和彭阿姨,她很想上前說“我是在巴黎為你們唱歌的李一”,但她克制了,她說:“那次獻歌是我永遠不能忘卻的經歷,一直歷歷在目,這份回憶很珍貴,它已經變?yōu)橐环N持之以恒的動力,時刻提醒我、鞭策我,也時刻溫暖我,我不主動提起這段難忘的經歷,是因為我期待下一次為他們歌唱的機會?!?h3>歸來趕考,中國心找回了精神故鄉(xiāng)
漢語與法語都是世界公認的難以掌握的語言種類,李一在法語發(fā)音和表達方面很少遇到難處,尤其是她在演唱時,如果不看臉,會以為她是一個地道的巴黎人。十三年來,李一的學業(yè)、事業(yè)、生活、成長都在巴黎,一年中有十一個月用法語交流,故鄉(xiāng)反倒遙遠了,中國的世相似乎也陌生了幾分,但她仍然有顆魂牽祖國河山的中國心。
2017年,李一畢業(yè)之后開始了演出之旅,輾轉于歐洲各音樂廳、歌劇院、藝術沙龍中,不斷精進、磨練、鉆研,但她總覺得自己在演唱中國歌曲方面還有薄弱環(huán)節(jié)。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一看到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招聲樂博士的消息,盡管在法國的生活與事業(yè)遠未結束,李一還是飛到上海報名,之后又飛回巴黎完成排練和演出,再趕回中國考試。
僅僅一個月的備考時間,對一位接受了十三年純正法國古典音樂教育的法式歌者來說是致命挑戰(zhàn),中國古典音樂史、中國傳統文化理論……她之前從未研究過、接觸過,想通過考試簡直是天方夜譚。也許是那些鐫刻在骨子里的中國印記被喚醒,也許是父親灌輸的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文化發(fā)生了作用,也許是藝術相通,常年閱讀西方文學史、建筑史、美術史養(yǎng)成的潛心研究學術的專業(yè)素養(yǎng),李一不分晝夜學習厚如字典的專業(yè)理論書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她考入廖昌永門下。在考試之前,李一不僅沒見過廖昌永,也沒有告訴父親她回國備考。直到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李一才正式告知父親:“我要回來了!”9月入學時,父親陪伴李一拜訪了廖昌永院長,廖院長一見到李一的父親就連聲稱贊:“你的女兒很優(yōu)秀,她是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學的!”
廖昌永以聲樂演唱與理論研究蜚聲國內外,他走過的國家越多,對西方音樂史、美術史理解得越加深刻,對詩詞曲賦、水墨丹青等雋永深長的中國文化就愈加神往。他曾說,中國文化為中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與精神歸宿。廖昌永對中國文化的情感讓李一深受觸動,她覺得,自己身越重洋,與親人天各一方,靈魂終究在飄蕩,人生到了而立之年,總是在思考生活、事業(yè)與人生,而鐫刻于心的文化之根,讓她在祖國找回了精神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