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坤
龍牙百合是我國白花百合中的優(yōu)良品種,以產品片大、瓣長、肉厚、形似龍牙而得名,其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優(yōu)、性狀穩(wěn)定、藥食兼用,除在湖南省廣泛栽培外,湖北、江西、浙江、河南、河北、陜西等地都有種植。為推動龍牙百合進一步發(fā)展,筆者根據多年調查和試驗示范結果,總結出龍牙百合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供廣大栽培者參考。
一、選地
1. 土壤
百合比較耐肥,栽培宜選擇微酸性至中性(pH值5.5~7)土壤,以土層深厚的壤土、沙壤土、輕黏土、中黏土較好,沙土次之,重黏土則不宜。百合忌連作,要求水田3年內、旱地5年內未種植過百合,且前茬最好是水稻、麥類、花生、豆類、瓜類等作物。前茬為蔬菜作物,特別是蔥、蒜、韭等百合科作物或煙草、辣椒、茄子、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的地塊,不宜種植百合。為減少病毒傳播,要求水流上游200米左右范圍3年內無百合種植史,坡地要從底部開始,自下而上種植。
2. 地形
百合屬長日照作物,適宜在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低洼地、風口地、背陰地、北坡地不宜種植。
3. 周邊環(huán)境
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對百合生長極為不利,危害輕的引起苗葉損傷,危害重的造成植株死亡;另外,百合產品若受到重金屬、病原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則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凡是周圍200米左右有燃煤煙氣或工廠、醫(yī)院等污染源的地方,均不可作為百合種植地。
二、整地施肥
1. 翻耕曬坯
要求在立秋至處暑期間進行深翻,旱地深翻30厘米,水田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排水,增強土壤透氣性。
2. 分廂開溝
翻耕后要合理分廂,并開好排水溝,將開溝的土放到廂面上。生產上可根據地塊大小分廂,廂寬一般為1.5~2米,長度依地形而定。分廂后開設廂溝、腰溝、圍溝(“三溝”),廂溝寬30厘米、深25 厘米;腰溝、圍溝寬40厘米、深40~45 厘米。
3. 施肥整地
采用兩次整地法。播種前15~20天,選晴天整地,先施足基肥,每畝施充分腐熟牛欄糞1 500~2 000千克(或菜籽餅100~200千克、磷肥50~100 千克),加45%硫酸鉀型復合肥50~75千克、商品有機肥150~200千克,同時結合整地增施生石灰50~100千克,以中和土壤酸性并進行消毒。將肥料、生石灰均勻撒施后,對全田翻挖一遍碎土,翻挖深度應達到25 厘米以上,將廂面整成龜背形。臨近播種前3~5天,分廂碎土,整細整平待播種。
4. 防治地下害蟲
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對百合種球危害極大,生產上可結合整地與基肥施用,按每畝1.5~2千克的量在土面均勻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等,然后翻挖土壤,或配成毒土撒施于播種溝底,加以殺滅。
三、種球準備與栽植
1. 種球精選
生產上采用鱗莖種植。鱗莖收獲后,要選擇個大、均勻、頂部平圓、抱合緊密、色白形正、無破損、無病蟲害、底盤完好、肉質根發(fā)達(剪留2厘米長的根茬)的鱗莖作種,一般每畝用種200~300千克。
2. 種球分切
百合種球一般有2個以上的子鱗莖,每個子鱗莖可栽1蔸。栽植前要將多個子鱗莖組成的母鱗莖進行分離,即用尖刀狀竹片,按子鱗莖數將莖盤均勻切開,并按子鱗莖大小分成大(≥50克)、中(≥30克、<50克)、小(<30克)三級。
3. 浸種消毒
將分完級的子鱗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或70%甲硫?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置于陰涼室內地面攤晾5~7天,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種。
4. 栽植方法
進行分級栽植,有利于大田平衡生長、分級管理和奪取高產。生產上以種用子鱗莖的大小確定栽植密度,一般小號種每畝栽9 000~10 000株,行株距為30厘米×15厘米;中號種每畝栽7 000~7 500株,行株距為30厘米×20厘米;大號種每畝栽5 500~6 000株,行株距為35厘米×20厘米。按計劃行距在廂面橫向開挖播種溝,溝深15 厘米。
在湖南省隆回縣,以8月下旬至9月下旬栽植百合較好,此時平均氣溫在20℃左右,可促進地下鱗莖萌發(fā)新根,有利于翌年春季早出苗、出壯苗。特殊情況下,播種期可適當提早或延遲。栽種時,應選晴天土壤干爽時進行,按株距單個擺放,底部朝下擺正種球,然后用細土蓋種,做到邊放種球邊蓋土,蓋土厚度7厘米以上。栽完后,要將廂面土壤耙平,有條件時可在廂面加蓋1層柴草、秸稈或發(fā)酵過的牛糞,并疏通“三溝”,以防積水。
四、田間管理
1. 排澇抗旱
百合怕澇,生長期要及時疏通“三溝”,達到溝溝相通、雨停水干,保持土壤干爽。夏季高溫少雨時要及時灌“跑馬水”抗旱,以保證水分供給。灌水時以水滿溝而不浸廂面為宜,2小時以后排干。無灌溉條件的,應淋施稀薄肥水,并在地面鋪草,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土溫。
2. 滅鼠、防鳥,防人畜踩踏
栽后越冬期間,應注意滅鼠、防鳥,防止其刨食百合種球。百合生長期間,嚴禁在田間放養(yǎng)雞、鴨、鵝,嚴禁人畜入田踩踏,避免碰斷莖稈或土壤板結積水,引起鱗莖腐爛。
3. 中耕、除草、培土
除草要趕在翌年3月上旬驚蟄前進行,以刨草(即淺鋤表土)或拔草為主,勿深耕,以防傷及種球。百合生長需要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應進行多次淺中耕,將雜草鋤干凈,同時要結合中耕、清溝適當培土,使鱗莖的著生位置處在15 厘米深的土層中,防止球莖外露。
4. 追肥
百合生長期要施好催苗、壯片兩次肥。
①催苗肥
于翌年立春前后百合出苗前(多在2月上中旬)施下,以促進根系生長,實現早生快發(fā)、壯苗齊苗。廂面上有柴草、秸稈等覆蓋物的,要將覆蓋物撤去后再施肥。通常每畝施腐熟人糞尿或沼液200~300千克,或45%含硫復合肥25~50千克,于行間均勻撒施,施完肥后松土。
②壯片肥
6~7月為百合干物質積累期,鱗莖迅速膨大,需肥量大,要及時施肥。壯片肥可按每畝施腐熟餅肥200千克、45%硫酸鉀型復合肥50~75千克的標準,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6月上旬施下,第二次最遲在采挖前50天施完,以免后期莖葉生長過旺,影響鱗片發(fā)育。百合莖葉枯黃時間早晚對鱗莖產量影響很大,7月上旬最好噴施1次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生長勢差的可加入0.3%~0.5%尿素溶液,以延緩莖葉枯黃,提高鱗莖產量。
5. 增產調控
百合地上部營養(yǎng)生長過于旺盛,會影響地下鱗莖生長,生產上可采用葉面噴施多效唑的方法加以控制。根據試驗結果,在百合現蕾前(株高40~50厘米),對其莖稈、葉片均勻噴施1次200毫克/千克多效唑,可使葉片增綠、增厚、增重,節(jié)間縮短,植株變矮,病害減輕,鱗莖產量明顯提高。
6. 植株管理
包括疏苗、去頂兩項工作。
①疏苗
3月下旬百合出苗后,當單株百合發(fā)出2根地上莖時,應選留1根健壯地上莖,將瘦弱的疏除。
②去頂
也稱打頂、摘蕾。龍牙百合以生產地下鱗莖為栽培目的,不需要花器官的生產,5~6月現蕾期要及時將花蕾摘除,以控制頂端優(yōu)勢,減少開花營養(yǎng)消耗,增加光合產物流向地下鱗莖,促進鱗莖增大、鱗片增厚。摘蕾要選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進行,摘下的花蕾集中處理或綜合利用, 不要隨手丟于田間。摘蕾,以現蕾期即現即摘為好,最遲須在花蕾由直立轉向低垂(俗稱“打倒”)時摘除。據調查,與不摘蕾相比,百合摘蕾后地下鱗莖一般可增產20%~40%(表1)。
7. 防治病蟲害
以立枯病、疫病、灰霉病、病毒病以及地下害蟲蠐螬、地老虎危害較重,生產上要以預防為主,實行綜合防治。百合出苗后,發(fā)現有蠐螬、地老虎危害,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85%甲萘威可濕性粉劑1 200~1 500倍液淋蔸,每株用藥液150~200克。
除播種前對土壤、種球進行消毒外,百合齊苗后應及時噴施1次0.5∶1∶100倍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10~15天后再噴1次,以保護幼苗,預防病害。
當病害零星發(fā)生時,可結合莖葉殺蟲,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藥劑交替噴霧,隔10~15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降雨后再加噴1次。若發(fā)現田間有枯萎、花葉的病株,要立即拔除燒毀,并于病株處撒布生石灰加以消毒。最后一次防病噴藥可選用1∶1∶100倍波爾多液,于百合采挖前30~40天進行。
8. 采收
百合從地上莖葉開始枯黃至地上莖完全枯死這段時間,鱗莖已經充分成熟,為采收適期。在湖南省隆回縣,百合采收可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進行,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莖葉開始枯黃時采收更好。百合挖掘出土后,要去除泥土,切除莖稈和肉質須根,按大小、優(yōu)劣分別裝箱,輕拿輕放,大鱗莖除直接銷售外,可加工成商品,或作鮮食百合貯藏;小鱗莖作種用。加工用的百合,可放在陰涼通風的土質地面房間進行短期攤放,等待加工,切不可在陽光下長久暴曬,以免鱗莖外層鱗片干縮變紅,影響品質。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隆回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