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路關乎命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歷史性、實踐性地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得以永葆發(fā)展活力的政治基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全力貫徹落實黨中央戰(zhàn)略方針政策,排除萬難、奮勇前進,是堅持道路自信的現實要求,是我國邁入新時代的行動指南,于國于民意義非凡。
關鍵詞:道路自信;中國特色色社會主義;中國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必須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把穩(wěn)道路方向,堅定道路自信,這不僅關乎到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社會的和諧共進,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要前提。審視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富有中國特色的道路輪廓越發(fā)清晰,道路自信愈加堅定。
一、“將革命進行到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8年底,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即,毛澤東同志作出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賀詞,慷慨陳詞指明中國人民必將贏得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預示著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后,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年輕的執(zhí)政黨亟待成長和鞏固政權,人民迫切通過自己的勞動改善生活奔小康,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率先提出“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念,指出在深入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充分結合中國當前的國情,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引新中國邁向獨立自主、富強和諧。
如果說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史教會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那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則用事實在告訴我們,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中國共產黨才是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執(zhí)政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發(fā)展方向。
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倘若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輝煌歷史比作一幅鴻篇巨制,那改革開放必然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歷經十年滄桑,年輕的執(zhí)政黨開始對路線、方針、政策、理論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和定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將改革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奠定了中國發(fā)展和騰飛的堅實歷史基礎。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對改革開放的基本思路、巨大意義,以及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做出了詳盡的論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重大理論,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做出了方向性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空中樓閣,其理論根基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是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探索而來的、經過歷史驗證的、適應中國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道路,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其產生緣由是鑒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對落后的生產力水平、不完善的社會體制等重重壓力等實際因素,是改革創(chuàng)新開放發(fā)展的中國特色,也是充滿生機活力充滿希望的中國特色。
什么是路?所謂路其實世上本沒有,是人們在不斷踩踏中,反復摸索中,千萬次探求中一步一步踏出來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中國人民在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驗證中得出的。思想決定命運,眼光決定前途,道路決定成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黨和人民站在歷史和國家高度的正確抉擇,是我們在當下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堅持和立足的歷史方位,必須抱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砥礪前行、一往無前。按照這一道路指引,我們務必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發(fā)展觀、社會觀,武裝頭腦、提升境界,在民族復興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奉獻青春熱血。
三、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新的歷史時期,世界迎來了屬于中國的強國時代:日漸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創(chuàng)造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兩大奇跡,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舉世矚目、高鐵名片金光熠熠,黨的政權進一步鞏固、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神州大地生機勃勃,百姓生活安居樂業(yè),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2019年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一席話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不禁讓人回想起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1]這個夢不是某個中國人的夢,它匯集無數中國同胞的民族理想,宏偉而壯麗;這個夢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凝聚著無數革命英雄的汗水鮮血,沉重而堅定;這個夢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指引著新時代強國的前進步伐,真實而燦爛!
邁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優(yōu)勢和強大生命力,在實踐中日益彰顯,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擁有更加明顯的時代特征,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阻力,如何保住發(fā)展成果、持續(xù)壯大發(fā)展實力,實現從勝利走向勝利,以成功助推成功,是擺在國家和人民面前的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從國家、政黨、民族的全局利益出發(fā),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等富有哲理性和指導性的重要政治理念,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深度融合,進一步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增強了全體人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心。
恩格斯曾說:“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分結合了中國國情和與時俱進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guī)律、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規(guī)律,它是中國人民于人類社會發(fā)展前進中的偉大探索,是發(fā)展著的、實踐性的社會主義,也必將在持續(xù)發(fā)展中迎來更大的光輝。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中著重強調:“只有通過不斷回看以往走過的路,找準我們的定位,搞懂我們的處境,才能將問題看得透徹、看得準確”。[3]總書記啟發(fā)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高度上,著眼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大局大勢角度審視和分析具體問題,要有獨到的發(fā)展眼光,保持思維的前瞻性和開創(chuàng)性,更要有解決問題的擔當,才能更好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路向前。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憑空臆造的產物,它是新中國70年崢嶸歲月的結晶,是華夏民族發(fā)展經驗的提煉升華,更是東方文明古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和歷史演進。
歲月永遠年輕,發(fā)展永不停息,中國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指引下,實現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生態(tài)文明、軍事外交等全面發(fā)展,一步一步從成功走向成功、從輝煌邁向輝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目標。我們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信念,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以辯證的思維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問題、展望未來形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目標、找準定位,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新時代中堅持新擔當,履行新使命,在理論聯系實踐中拼搏進取、奮發(fā)圖強,以此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推動全社會共同進步、全人類和諧發(fā)展。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我們都是追夢人?;厥走^去,我們豪情萬丈,牢記追夢的使命;放眼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堅定追夢的決心;恪守當下,我們腳踏實地,邁穩(wěn)追夢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2]恩格斯.致奧根·伯尼克的信,1890.09
[3]習近平.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作者簡介:
郭文菊(1988--),碩士研究生,中共肥西縣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