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萌 - 楊希娟,2,3 -,2,3 黨 斌,2,3 ,2,3 張 杰,2,3 ,2,3 張文剛,2,3 -,2,3
(1. 青海大學(xué)農(nóng)林科學(xué)院,青海 西寧 810016;2. 青海省青藏高原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青海 西寧 810016;3. 青海省農(nóng)林科學(xué)院,青海 西寧 810016)
藜麥(ChenopodiumquinoaWilld.)又稱奎藜、藜谷等,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傳統(tǒng)食物。中國自1980年開始引進藜麥種植,目前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山西、內(nèi)蒙、甘肅、浙江、吉林等地[1-2]。藜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纖維素、礦物質(zhì)、多酚、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其中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C含量較高于大多數(shù)常見谷物[3],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基本營養(yǎng)需求,被聯(lián)合國組織(FAO)譽為“太空食品”和“全營養(yǎng)食品”[4]。
彩色藜麥是一種珍貴的藜麥種質(zhì)資源[5],現(xiàn)代分子營養(yǎng)學(xué)研究[6]顯示,食物天然色澤可能與其營養(yǎng)功能品質(zhì)存在緊密相關(guān),一般而言顏色愈深,其營養(yǎng)愈豐富、結(jié)構(gòu)更平衡合理。彩色藜麥富含花青素、多酚、甜菜素等化合物,具有延緩衰老、預(yù)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多種生理功效,是加工新型健康食品及保健醫(yī)藥品的理想谷物原料之一[6-8]。藜麥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與功能成分組成及活性受到籽粒色澤與基因型的影響,已有研究[9]顯示,不同粒色藜麥因受品種及栽培條件等影響,其淀粉、蛋白質(zhì)、脂質(zhì)、粗纖維、氨基酸等的含量存在較大差異,而酚類化合物的種類和含量也存在明顯不同,黑色和紅色藜麥中多酚種類和含量普遍均高于白色藜麥。目前,有關(guān)彩色藜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營養(yǎng)品質(zhì)評價、活性物質(zhì)提取與含量分析、保健食品開發(fā)等方面,而針對不同粒色藜麥主要營養(yǎng)品質(zhì)和多酚組成與抗氧化活性上的差異性研究鮮有報道。研究擬選擇青白藜1號(白粒)、貢扎4號(紅粒)和青藜2號(黑粒)為不同粒色藜麥代表,檢測其基本營養(yǎng)、多酚(結(jié)合酚、游離酚)含量與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品種間的差異性,以期為彩色藜麥的資源評價和綜合開發(fā)提供依據(jù)。
青白藜1號(白粒)、貢扎4號(紅粒)和青藜2號(黑粒)藜麥:青海省農(nóng)林科學(xué)院;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三吡啶三吖嗪(TPTZ)、水溶性維生素E(Trolox)、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銨鹽(ABTS):美國Sigma公司;
沒食子酸、根皮酚、原兒茶酸、綠原酸、2,4-二羥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p-香豆酸、阿魏酸、水楊酸、苯甲酸、藜蘆酸、鄰香豆酸、蘆丁、柚皮苷、橙皮苷、楊梅素、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標準品:純度≥98.0%,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林—酚:優(yōu)級純,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銅、硫酸鉀、氫氧化鈉、碳酸氫鈉、碳酸鈉:分析純,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
95% 乙醇、丙酮、正己烷、甲醇、乙酸乙酯: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TOTALSTARCH試劑盒:愛爾蘭Megazyme公司;
試驗中使用的水:去離子水。
手提式萬能粉碎機:HK-04A型,廣州市旭朗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
電子天平:AL204型,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
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HH-4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KQ-500DE型,昆山市超聲波儀器有限公司;
低速冷凍離心機:DL-5M型,湖南長沙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
旋轉(zhuǎn)蒸發(fā)儀:Retavapor R-215型,瑞士布奇有限公司;
紫外線可見分光光度計:N4S型,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氨基酸分析儀:S433D型,德國賽卡姆公司。
1.3.1 藜麥游離酚提取 參照文獻[10]和文獻[11]22的方法并略有改動:稱取不同粒色藜麥全粉1 g,分別加入80%丙酮20 mL,室溫條件下500 W超聲波處理30 min,離心(3 000 r/min,25 min),收集上清液,殘渣用同樣方法提取2次,合并3次上清液,45 ℃減壓旋轉(zhuǎn)蒸干,沉淀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0.45 μm有機膜過濾,得藜麥游離酚類物質(zhì)提取液,-20 ℃避光保存。
1.3.2 藜麥結(jié)合酚提取 向提取過游離酚的殘渣(1 g)中加入20 mL正己烷,離心(2 000 r/min,5 min)棄去上清液,向沉淀物中加入15 mL 10%甲醇—鹽酸溶液,70 ℃ 水浴1 h。加入20 mL乙酸乙酯萃取5次,離心(2 000 r/min,5 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相,在45 ℃條件下旋轉(zhuǎn)蒸發(fā)至干,用甲醇定容至10 mL,0.45 μm有機膜過濾,得藜麥結(jié)合酚提取液,-20 ℃避光保存[12]。
1.3.3 營養(yǎng)品質(zhì)測定
(1) 水分含量:按GB 5009.3—2010執(zhí)行。
(2) 脂肪含量:按GB/T 5009.6—2003執(zhí)行。
(3) 膳食纖維含量:按GB/T 5009.88—2008執(zhí)行。
(4) 灰分含量:按GB 5009.4—2010執(zhí)行。
(5) 總淀粉含量:采用TOTALSTARCH試劑盒。
(6) 蛋白質(zhì)含量:按GB 2905—82執(zhí)行。
(7) 氨基酸含量:按GB/T 5009.124—2003執(zhí)行。
1.3.4 酚類物質(zhì)測定
(1) 多酚含量測定:采用Folin-Ciocalteu法[12-13]并略有改動:吸取樣品提取液125 μL于試管中,再加入500 μL 蒸餾水和125 μL福林—酚試劑,搖勻,反應(yīng)6 min后加入1.25 mL 7% Na2CO3溶液,再加入1 mL蒸餾水,室溫條件下避光放置1.5 h后,以甲醇代替樣品提取液為空白調(diào)零,測定760 nm處吸光度,重復(fù)3次。配制不同濃度梯度的沒食子酸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多酚含量以每100 g提取物(干基)中沒食子酸當量計(mg/100 g)。
(2) 黃酮含量的測定: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12-13]并略有改動。吸取100 μL樣品提取液于試管中,加入5% NaNO2溶液200 μL,搖勻,6 min后加入10% Al(NO3)3溶液200 μL,搖勻,6 min后再加入4% NaOH溶液2 mL,室溫避光放置15 min后,以甲醇代替樣品提取液為空白調(diào)零,測定510 nm處吸光度,重復(fù)3次。配制不同溶度梯度的兒茶素標準品制作標準曲線。黃酮含量以每100 g提取物(干基)中兒茶素當量計(mg/100 g)。
(3) 多酚組成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質(zhì)譜聯(lián)用色譜法,具體的色譜條件參照文獻[14]并稍作改動。C18制備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A為0.1%冰醋酸,流動相B為含0.1%冰醋酸的乙腈;梯度洗脫:0 min,5% B,95% A;2 min,10% B,90% A;27 min,30% B,70% A;50 min,90% B,10% A;52~56 min,100% B;56~60 min,8% B,92% A。流速0.8 mL/min;紫外檢測波長280 nm;進樣量10 μL。根據(jù)色譜保留時間與峰面積分別定性定量,結(jié)果以干基表示(μg/g)。
1.3.5 抗氧化活性測定 參照文獻[15—17]并稍作修改。
(1) DPPH·清除能力:取1 mL多酚提取液,加入0.1 mmol/L DPPH甲醇溶液4.5 mL,避光反應(yīng)30 min,以甲醇替代樣液于517 nm處測定吸光度,重復(fù)測定3次。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DPPH·清除能力,以每100 g提取物(干基)中Trolox當量計(μmol/100 g)。
(2) 鐵還原能力(FRAP):取1 mL多酚提取液與4.5 mL FRAP工作液(TPTZ與FeCl3濃度1∶2)混合均勻,避光反應(yīng)30 min,以甲醇空白調(diào)零,在波長593 nm下測定吸光度,重復(fù)3次。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提取液的FRAP,以每100 g提取物(干基)中Trolox當量計(μmol/100 g)。
(3) ABTS+·清除能力:取200 μL藜麥多酚提取液與4.5 mL ABTS 反應(yīng)液混勻,避光反應(yīng)30 min,以甲醇為空白調(diào)零,在波長734 nm下測定吸光度,重復(fù)3次。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提取液清除ABTS+·能力,以每100 g 提取物(干基)中Trolox當量計(μmol/100 g)。
利用Excel和SPSS 19. 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及繪圖,顯著性差異采用LSD多重比較法,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雙側(cè)檢驗法。
由表1可知,3種顏色藜麥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差異均顯著(P<0.05)。3種藜麥均具有較高的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與于躍等[18]研究結(jié)果一致。脂肪含量最高的是紅色藜麥[(6.94±0.06)%],黑色最少。黑色藜麥的粗纖維含量最高為[(10.38±0.16)%],紅色次之,白色最少。白色藜麥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為[(18.81±1.02)%],紅色次之,黑色最小。因此,經(jīng)比較分析可知藜麥籽粒顏色可能對其營養(yǎng)品質(zhì)存在較明顯的影響,該結(jié)果與趙亞東[11]18的報道較一致。
表1 不同粒色藜麥的營養(yǎng)成分(干基)?
氨基酸是衡量食品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含量與食品的營養(yǎng)和風(fēng)味密切相關(guān)[19]。由表2可知,3種不同粒色藜麥中氨基酸含量差異顯著(P<0.05),氨基酸含量依次為黑色>紅色>白色。白、紅、黑藜中氨基酸總量分別是(9.820±1.821)%,(8.594±0.384)%,(10.673±1.769)%。白、紅、黑藜麥均以谷氨酸,分別占其總量的25.88%,26.10%,25.44%,其次均是天冬氨酸、精氨酸含量較高。3種藜麥均含有17種氨基酸,包括7種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分別是28.83%,30.40%,29.09%,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含量最少。精氨酸是人體半必需氨基酸,具有保護肝臟缺血[20]、免疫營養(yǎng)[21]等作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興奮性氨基酸,具有神經(jīng)傳送作用[22]。因此,3種藜麥均富含容易被人體吸收氨基酸且種類齊全、配比合理,其中黑色藜麥蛋白價值相較更高。
表2 不同粒色藜麥氨基酸的種類及含量?
由表3可知,不同粒色藜麥之間酚類物質(zhì)含量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藜麥中多酚含量約是黃酮的5倍,說明多酚是藜麥中主要的酚類物質(zhì)。3種粒色藜麥中多酚、黃酮及總酚平均含量依次為黑色>紅色>白色。白色、紅色、黑色藜麥中總酚含量分別為(351.55±20.36),(366.58±15.90),(513.49±17.25) mg/100 g,黑色藜麥分別高出白色、紅色藜麥46.06%和40.08%,說明酚類物質(zhì)含量與種子的顏色密切有關(guān),與陳樹俊等[23]報道基本一致。此外,藜麥游離型多酚含量顯著高于其結(jié)合型;其中黑藜麥多酚含量最高,紅色次之,白色最少,該結(jié)果與黨斌[24]、相啟森等[25]研究結(jié)果一致。除多酚外,3種粒色藜麥中還存在較少以游離和結(jié)合型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含量總體為黑色>紅色>白色。黑、白藜麥中結(jié)合黃酮含量顯著高于其游離黃酮,分別達到游離黃酮的1.93和1.11倍,而紅藜麥中游離黃酮含量高于結(jié)合型,表明黑、白藜麥以結(jié)合黃酮為主,紅色藜麥以游離黃酮為主。
表3 不同粒色藜麥中多酚物質(zhì)含量?
由表4可知,3種粒色藜麥在多酚組成與含量上存在一定差異。白、紅、黑藜麥中共檢出酚酸分別為11,11,12種,檢出黃酮分別為6,6,7種。除根皮酚、阿魏酸以外,其他所測酚類物質(zhì)種類均以游離型存在形式為主。p-香豆酸為參試藜麥中含量最高的酚酸,在白色和紅色藜麥中高達(1 290.80±73.11),(990.32±50.24) μg/g,顯著高于Tang等[26]報道的加拿大安大略省種植不同顏色藜麥中p-香豆酸的含量,可能是由于種植區(qū)域及品種等不同所導(dǎo)致。此外,香草酸(22.91~36.60 μg/g)和水楊酸(4.77~17.02 μg/g)在參試藜麥游離型提取物中含量均較高,綜上可知,p-香豆酸、香草酸和水楊酸是藜麥中存在的主要游離型酚酸。黑色藜麥游離型提取物中原兒茶酸(29.05 μg/g)較高,其余酚酸含量較低;參試藜麥結(jié)合型提取物中阿魏酸、苯甲酸、藜蘆酸含量相對較高,且在紅色藜麥中的含量高于其他顏色,是參試藜麥中存在的主要結(jié)合型酚酸。在檢出的7種黃酮類物質(zhì)中,槲皮素、山奈酚和蘆丁在參試3種藜麥的游離型提取物中含量均較高,是參試藜麥游離型提取物中存在的主要黃酮物質(zhì),且在白色藜麥中含量高于紅色和黑色藜麥;同時山柰酚也是參試藜麥中存在的主要結(jié)合型黃酮物質(zhì),其含量為11.18~15.18 μg/g,其余黃酮物質(zhì)未檢出或含量較低。
表4 不同粒色藜麥酚類化合物的組成及含量?
不同粒色藜麥的酚類物質(zhì)DPPH·清除能力差異顯著(P<0.05),且結(jié)合酚優(yōu)于游離酚(見圖1),其中黑色、紅色藜麥結(jié)合酚清除DPPH·能力分別達到(5 770.15±200.91),(5 420.28±120.72) μmol/100 g,明顯高于白色藜麥。不同粒色藜麥游離酚DPPH·清除能力差異不顯著。黑色藜麥相對最高[(2 300.68±100.52) μmol/100 g],紅色、白色藜麥次之,表明總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與種子的顏色相關(guān)。這與楊希娟等[27]報道青稞的結(jié)合酚類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顯著高于其游離型提取物的結(jié)果一致。綜上所述,相比白色和紅色藜麥,黑色藜麥籽粒中總多酚含量更高且抗氧化活性也更高,與Tang等[26]和Hirose等[28]的研究一致。
字母不同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5)
黑色藜麥結(jié)合酚清除ABTS+·能力[(1 450.94±50.04) μmol/100 g]和FRAP鐵還原能力[(3 210.95±90.96) μmol/100 g]均最強,顯著高于游離酚和其他粒色黎麥,而白色和紅色黎麥游離酚清除ABTS+·能力和FRAP鐵還原能力強于結(jié)合酚,與Dykes等[29]報道的小麥等谷物的游離型酚類物質(zhì)的FRAP鐵還原能力遠遠強于結(jié)合型酚類物質(zhì)的結(jié)果一致;3種粒色藜麥游離型酚清除ABTS+·能力差異不顯著,而其FRAP鐵還原能力差異顯著(P<0.05),以黑色黎麥游離酚的FRAP鐵還原能力最強。這可能與不同粒色藜麥中不同形態(tài)的酚類化合物單體多酚組成與含量差異有關(guān),研究[30]顯示,不同單體酚對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選擇性。綜合分析可知,黑色黎麥的游離酚和結(jié)合酚在試驗選擇的抗氧化指標中表現(xiàn)出最強的抗氧化活性。
由表5可知,藜麥中粗纖維含量與游離酚、結(jié)合黃酮、結(jié)合型ABTS+·清除能力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與結(jié)合型FRAP鐵還原能力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說明藜麥中粗纖維含量越高,其游離酚、結(jié)合黃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越高;粗蛋白含量與游離黃酮含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說明粗蛋白含量越高,其游離黃酮含量越低。游離酚含量與結(jié)合型FRAP鐵還原能力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說明游離酚含量越高藜麥多酚鐵還原力也越高;結(jié)合黃酮含量與結(jié)合型FRAP鐵還原能力、ABTS+·清除能力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5),表明結(jié)合型黃酮含量越高,結(jié)合酚清除ABTS+·能力及鐵還原力越低。另外,結(jié)合型FRAP鐵還原能力與結(jié)合型ABTS+·清除能力也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5),說明結(jié)合酚FRAP鐵還原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著ABTS+·清除能力。與梁雨荷等[31]報道的萌發(fā)青稞營養(yǎng)成分與抗氧化活性關(guān)系相似。綜上所述,多酚化合物是3種藜麥不同型態(tài)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來源,而藜麥游離型和結(jié)合型酚類物質(zhì)含量與抗氧化活性可根據(jù)其主要營養(yǎng)成分(粗纖維、粗蛋白)含量高低進行評估。
字母不同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5 藜麥營養(yǎng)成分、多酚含量與抗氧化活性的相關(guān)性?
藜麥粒色對其水分、脂肪、粗纖維、灰分、淀粉、粗蛋白、氨基酸等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顯著影響。藜麥的酚類組成較豐富(19種)并以游離酚為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為結(jié)合酚的1.56倍。黑粒藜麥抗氧化能力最突出,白粒和紅粒藜麥較低;不同形態(tài)多酚在自由基清除力和鐵還原力上表現(xiàn)出一定選擇性,3種粒色藜麥結(jié)合酚DPPH·清除力均最高,而白色、紅色藜麥游離酚對ABTS+·清除力及FRAP相對較強。藜麥粗纖維和粗蛋白含量與酚酸、黃酮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相關(guān),可作為評估黎麥多酚含量與抗氧化特性的指標。后續(xù)可進一步擴大不同粒色藜麥樣本量并對其他營養(yǎng)功能成分的差異開展探究,從而為彩色藜麥加工適宜性評價及健康食品開發(fā)提供一定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