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生存、信仰: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的魔幻表達

      2020-09-17 13:31:47王媛
      外國語文研究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魔幻現(xiàn)實主義

      內(nèi)容摘要: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玉米人》描繪了危地馬拉社會一段光怪陸離的魔幻往事,小說以散文詩般的敘事以及死亡、復仇和魔幻情節(jié)反映了作者對后殖民時代社會階級、生存信仰和宗教寄托的認知與情感,表達了對危地馬拉社會重歸印第安傳統(tǒng)的重要性和理想期冀。本文從小說離散的敘事結(jié)構(gòu)中梳理出作者以沖突和尋找為線索建立的社會、生存、信仰三重遞進式表達。阿斯圖里亞斯以古老的印第安文化為創(chuàng)作母體,借由魔幻的修辭術(shù)增加了三重表達中故事情節(jié)的張力,同時鞭笞了現(xiàn)實中的社會不公與政治殘酷。圍繞階級、生存和信仰的民族敘事最終都指向了阿斯圖里亞斯所期冀的危地馬拉社會向印第安傳統(tǒng)社會的回歸。

      關(guān)鍵詞: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魔幻現(xiàn)實主義;修辭術(shù)

      基金項目:該文系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經(jīng)費丹桂項目“墨西哥中國公司本地化過程中的文化信任建構(gòu)”(項目編號:CCNU17A0303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媛,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族裔文學、拉丁美洲文學。

      Title: Society, Existence and Belief: The Magic Expression in Miguel ?ngel Asturias Hombres de maíz

      Abstract: Hombres de maíz, written by the Guatemalan writer Miguel ?ngel Asturias, depicts a fantastic and magical past in the Guatemalan society. The novel reflects the authors cognition and emotion of the social class, existential belief and religious sustenance in the post-colonial era with the prose poetic narration. It portrays death and revenge with a magic plot. And meantime it expresse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ideal expectation of the Guatemalan society to return to the Indian tradition. From the discret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this paper combs out the three-fold progressive expression of the society, the survival and the belief established by the author with the clue of conflict and search. Asturias takes the ancient Indian culture as his creation matrix to increase the tension of the plot in the triple expression by the magic rhetoric and to lash the social injustice and political cruelty in reality. The national narratives concerned with class, existence and belief all point to the return of the Guatemalan society to the traditional Indian society.

      Key words: Miguel ?ngel Asturias; Hombres de maíz; magic realism; rhetoric

      Author: Wang Yuan is lecture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Her academic interests include ethnic literature and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E-mail: wangyuan@mail.ccnu.edu.cn

      魔幻現(xiàn)實主義一直是拉丁美洲這片大陸上演繹的藝術(shù)與現(xiàn)實的雙重變奏曲,在經(jīng)歷了印第安文學、殖民文學和革命文學的階段后,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登場徹底引爆了世界文學中的拉美流派。上世紀50年代之后,以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ngel Asturias, 1899-1974)為代表的拉美作家們嫻熟運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創(chuàng)作了風靡一時的世界級重量作品,閃耀著這片陸地上奇異國度的神秘光輝。當90年代后國內(nèi)興起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閱讀與品評的風潮時,阿斯圖里亞斯似乎又被后起之秀馬爾克斯(García Márquez)和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的光芒掩蓋了。如此一來,盡管是拉美“爆炸文學”的先聲和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但阿斯圖里亞斯及其作品卻沒有得到國內(nèi)文學界應有的重視,除了符號化的標簽,對他作品的系統(tǒng)性內(nèi)容分析也寥寥無幾,楊開顯先生曾為此呼吁千萬“別冷落了阿斯圖里亞斯”(楊開顯 17)。事實上,阿斯圖里亞斯是和阿根廷文化巨擘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同時代的作家,共創(chuàng)作十部長篇小說和若干詩集。阿斯圖里亞斯的少年光景是在不斷地驅(qū)逐和偏遠的印第安小鎮(zhèn)中度過的,這一時期他對土著文化、宗教習俗、神話故事等的濡染成為他日后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和思想源泉。彼時危地馬拉底層民眾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年輕的阿斯圖里亞斯注定要與國家的苦難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在印第安人的困苦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未被污染的精神財富。他的第二部長篇巨制《玉米人》(Hombres de maíz),一度在文學評論界淪為運用歐洲想象來解讀古代瑪雅形象的超現(xiàn)實主義文本(Freixas 207)。然而,對于主張藝術(shù)總是服務(wù)于現(xiàn)實的阿斯圖里亞斯而言,單純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手段顯然不是他作品表達的初衷,《玉米人》散文詩般的敘事描繪的是以種玉米為生的瑪雅人(Maya)和為牟取暴利而種植玉米的拉迪諾人(Latino)之間的政治和文化斗爭,小說中的死亡、復仇和魔幻情節(jié)反映的是阿斯圖里亞斯對后殖民時代社會階級、生存信仰和宗教寄托的認知與情感,傳達出作者對危地馬拉社會回歸傳統(tǒng)印第安文化的民族渴望。

      一、《玉米人》的文化與神話背景

      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精髓在于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的魔幻創(chuàng)作與演繹,《玉米人》中的人物的設(shè)定和故事環(huán)境搭建均是從印第安傳統(tǒng)生活文化中汲取內(nèi)容養(yǎng)分,最主要的元素是食物與神明。小說行文伊始首先是從伊龍大地印第安人餐桌上玉米食物的味道延伸開去。玉米是一種原產(chǎn)于美洲的農(nóng)作物,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到來之前,這種作物幾乎是美洲大陸上的古代文明都格外依賴的糧食來源,從中美洲的奧爾梅克人(Olmeca)、瑪雅人,到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印加人(Inca)、凱楚阿人(Quechua),玉米的種植、收獲和祭祀都與文明發(fā)展的進程息息相關(guān)(Serratos 2)。人類學家的追溯發(fā)現(xiàn),玉米從野生植物轉(zhuǎn)換為種植作物的過程大約發(fā)生在八千年前的墨西哥中南部和中美洲地區(qū)(Warman 43-49)。危地馬拉的歷史學者也發(fā)現(xiàn),在危地馬拉的瑪雅文明中,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歷和玉米播種之間聯(lián)系密切,食物成為連接自然與社區(qū)之間的橋梁,在無限的生存螺旋中,人類的生命周期和玉米的種植交融為一體,進而定位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與價值。因此,與玉米有關(guān)的種植、食用和宗教儀式,深深嵌入到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液當中,形成了他們特有的玉米文化,美洲不同地區(qū)擁有不同的玉米神靈和多樣化的慶祝儀式(Florescano 36-55)。玉米神的形像、顯圣、廟宇,在美洲土著人的心中儼然等同于基督教的耶穌和伊斯蘭教的先知。1558年,一位瑪雅人用拉丁文記錄下了上帝用玉米造人的波波爾·烏傳說,如今成為了危地馬拉印第安原住民的文學瑰寶。

      傳統(tǒng)文化締造了印第安人的固有神明,阿斯圖里亞斯對本民族神話故事的青睞成為他早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點之一。在布拉澤斯頓看來,用瑪雅傳說為故事賦予內(nèi)容,人們會對這種寓言性的方式不假思索地接受(Brotherston 68-74)。阿斯圖里亞斯也曾公開表示《玉米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波波爾·烏》,其中“玉米人”的修辭更是直接借用了《波波爾·烏》中的概念。這部創(chuàng)世神話作品講述了瑪雅人的上帝天心用玉米造人的故事,前兩次用黏土、木頭造人失敗后,第三次因選擇玉米成功,用玉米做成的最初四個人類“可以聽、看、相互交談,用手抓取東西。同時頭腦聰明,視野可以穿過無數(shù)高山和湖泊,看到天空下的一切事物……”(Christenson 183-184)玉米人的創(chuàng)立過程事實上揭示了玉米之于印第安傳統(tǒng)社會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食物,而且是印第安人維護本體性安全的精神食糧。這為小說中圍繞玉米種植和消費而產(chǎn)生的階級沖突以及印第安人的生存價值維系提供了文化和神話的敘事背景。

      此外,阿斯圖里亞斯對傳統(tǒng)印第安文化的汲取并非只是呈現(xiàn)為小說發(fā)生的故事背景,而是“用印第安人的頭腦來思考,用印第安人的眼睛來觀察周圍的事物”(007)①。譬如“七戒梅花鹿”中特貢一家人拿鹿眼石給卡里斯特羅治療瘋病。事實上,阿斯圖里亞斯通過對波波爾·烏中原型記憶的還原在《玉米人》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循環(huán)的世界:遠離瑪雅傳統(tǒng)會使社會和自我都產(chǎn)生分裂,沒有了妻子的男人就像只有太陽沒有了雨水,于是就會產(chǎn)生干旱殺死玉米;回歸瑪雅傳統(tǒng),堅持以玉米為生,不做買賣玉米的勾當,才能在伊龍大地過上幸福的村社生活。依靠玉米為生的印第安人在這片土地上的成長與死亡都是自然輪回的過程,如果缺失了什么,比如對傳統(tǒng)生存信仰的堅持,那么只有通過不斷的找尋才能安身立命。瓊斯因此指出,在象征意義上,男人對他們妻子的尋找就是人對水的追尋,而只有通過回歸潛意識的儀式后才能找到妻子(水),男人與妻子的重逢恰恰象征著太陽與雨的結(jié)合(Jones 37)。然而,從小說描繪的第一幕酋長加斯巴爾對陣騎兵隊的殘暴開始,預示著玉米人的輪回并非平和與恒久的,當伊龍大地面臨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和排擠時,他們需要在土地蒙難之后作出對信仰的維護,以修補文明爆裂的血管。所以,看似散亂不堪的章節(jié)實質(zhì)隱喻的是遞進式的階級控訴、樸素信仰和宗教期冀。《玉米人》通過刻畫三個主要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以沖突和找尋為線索構(gòu)建了玉米人世界的三重表達。

      二、階級沖突中的社會理想

      19世紀下半葉以后,階層分化與階級沖突成為危地馬拉社會最為主要的矛盾方面,圍繞土地等自然資源的爭奪和新自由主義主導的經(jīng)濟發(fā)展密不可分。《玉米人》的前部章節(jié)主要圍繞印第安土著人和拉迪諾人之間為種植玉米的斗爭而展開。拉迪諾人是美洲大陸上印第安人與歐洲人的混血后裔,他們主要生活在城市,并不像印第安人那樣以土地為根,而是像投機者一樣四處尋找可以攫取財富的商機。玉米的商業(yè)化生產(chǎn)是拉迪諾人瞄準的新財富源泉,他們放火焚毀印第安人的山林,然后雇傭勞工不分季節(jié)的批量種植玉米販賣出售?!耙菫榱顺?,也就罷了??伤麄兡糜衩讈碜鲑I賣……他們種玉米不是為了自己吃,也不是為了養(yǎng)活家里人,而是把玉米賣給別人,一心想發(fā)橫財”(394)。在印第安人看來,倒賣玉米就像父親“出賣兒子的肉體、出賣家族的血液”一樣不可原諒。因此,小說以伊龍大地對加斯巴爾的呼喚開頭,指責他對故土被侵占、被燒毀、被破壞的無動于衷,其音哀鳴,聲聲泣血。

      加斯巴爾是伊龍大地的酋長,他是這片土地上最為威猛的“無敵勇士”。加斯巴爾在拉迪諾人中的對手主要是岡薩洛·戈多伊上校領(lǐng)導的騎兵隊,雙方較量持續(xù)多年,最終卻以加斯巴爾被自己人毒害畫上句點。直接導致加斯巴爾死亡的托馬斯·馬丘洪事實上是從部落搬到城市定居的印第安人,他搖身一變成為了拉迪諾人的幫兇。托馬斯在加害加斯巴爾后,親生兒子馬丘洪離奇失蹤,自己最終也在縱火燒山中身亡。另一條支線講述了給托馬斯售賣毒藥的老薩卡通其人,由于他間接害死了加斯巴爾,一家八口被為母治病的特貢兄弟所殺。在加斯巴爾死后的七年光景中,戈多伊上校帶領(lǐng)騎兵隊繼續(xù)與印第安人爭奪土地,但最終沒能逃過“死在第七次燒荒中”的詛咒,被熊熊烈火燒成灰燼。至此,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加害加斯巴爾行動的人都遭到了“螢火大法師”的懲罰,下場慘淡。正義在作者阿斯圖里亞斯筆下得到了奇幻的伸張。

      從角色群的角度看,故事中階級的對立和沖突是分別以三種人物的出場和落幕進行寓意性刻畫的。加斯巴爾作為傳統(tǒng)印第安部落的首領(lǐng),代表的是受原始意識驅(qū)動的文明守護者,雖然充滿了神性的力量,但是依然不敵現(xiàn)代性交織的牟利勢力,象征著在新興生產(chǎn)力模式面前底層社會階級的無奈落寞。托馬斯移居城市代表了印第安農(nóng)民階層向新興城市階級的轉(zhuǎn)變,印第安人對那些搬到城里的拉迪諾人非常不屑,“他這種人自以為變成了正直、誠實的城里人,而實際還是山里人,因此到哪都不受待見”(318)。但在阿斯圖里亞斯的眼中,身份轉(zhuǎn)變卻是他悲慘結(jié)局的肇端,包括老薩卡通在現(xiàn)代欲望面前的良心泯滅,都意味著拋棄印第安傳統(tǒng)對自我的傷害和靈魂的放逐。戈多伊的騎兵隊雖然裝備精良,人數(shù)眾多,但并沒有在為所欲為的肆意迫害中取得長久,在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破壞土地、人、玉米同體的罪孽注定將遭遇天心的懲罰,并被上帝所詛咒。就人類社會演化的過程而言,階級的誕生是和現(xiàn)代經(jīng)濟形態(tài)的興起同步共頻的過程,然而,商品化生產(chǎn)取代手工勞作在催生新的社會階級的同時,卻使無法適應現(xiàn)代性的印第安民眾日益困頓,這才有了小說一開始出現(xiàn)的兩種文明形態(tài)對抗的沖突。在小說中,印第安人憑借肉身力量的抗衡,無異于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zhuǎn)換過程中最后的以卵擊石,而阿斯圖里亞斯通過魔幻的神話與幻想為這場階級之間的不對等暴力奏響一支光明的挽歌,表達了他借助于文化實現(xiàn)平等和諧的社會理想。

      三、傳統(tǒng)“生存策略”的認同與追尋

      如果說階級沖突是小說中不得不直面的現(xiàn)實危機,那么危機中弱勢的一方如何在脆弱的抵抗面前找尋自我救贖將是這一群體——印第安原住民——安身立命的關(guān)鍵。美國印第安裔作家琳達同樣出于對傳統(tǒng)失守的關(guān)注,直陳出原住民部落修復人和自然之間的破裂關(guān)系必須回歸到印第安人的靈性傳統(tǒng)。不僅包括瑪雅人,美洲大陸上的印第安人普遍秉持著萬物互聯(lián)、靈魂互依的樸素自然觀,這一價值觀既是他們審視世界的視角,也是自我生存、部落輪回的終極價值。就這一點而言,和東方民族的歷史隱喻如出一轍,危地馬拉大地上的原住民相信只有不斷地“尋根、尋源、尋找原初的神話祖先”,才可能使靈魂繼續(xù)獲得自然的接納和上帝的安撫(黎躍進 600)。阿斯圖里亞斯不惜筆墨描寫戈約尋妻的細節(jié)和過程,既是為印第安人開出的一劑治愈身體和精神疾痛的良藥,同時也將蟄伏于印第安人生存觀念深處的價值皈依展現(xiàn)出來。

      戈約尋妻的故事延續(xù)了加斯巴爾遇害中老薩卡通的脈絡(luò)。老薩卡通把毒藥賣給馬丘洪之后,巫師庫蘭德羅借特貢家兄弟之手殺了薩卡通一家,唯獨剩了一個小女孩在床底,被瞎子戈約救回了家中。戈約給小女孩取名瑪麗婭·特貢,將她撫養(yǎng)長大后又娶她為妻,瑪利亞給戈約生育了幾個子女,但是在某一天卻突然帶著孩子們逃走了。戈約傷心難過,卻對妻子念念不忘,從此開啟了尋找妻子的艱難旅程。戈約雖然瞎眼,但阿斯圖里亞斯卻賦予了他介于神性和現(xiàn)實之間的連接——“無花果樹把花朵隱藏在果實里面,只有瞎子才能看得見”(134),“對他來說,瑪麗婭·特貢就是無花果的花”(153)。戈約對聲音的敏感使他能夠“看”到妻子,于是無數(shù)個日夜他蹲在通往皮希古伊利村拐彎處的無花果樹下,渴望聽到妻子聲音。然而漫長的等待最終徒勞無果,于是他找到奇古伊瓊·庫萊洛夫醫(yī)生治療自己的瞎眼。醫(yī)生為戈約動了手術(shù),經(jīng)歷了鉆心的痛苦后恢復了視力。然而復明的戈約卻還像瞎眼時似的,“一會撞倒石頭上,一會撞倒小樹上,一會撞在加錫彌羅樹上,”他發(fā)瘋似的扣著自己剛剛長出來的瞳仁,“眼睛有什么用?他認不出瑪麗婭·特貢”(153)。從瞎眼到復明的轉(zhuǎn)變看似使尋妻更為便利,但對戈約而言卻更加復雜了,因為這一轉(zhuǎn)變切斷了他與魔幻世界的聯(lián)系,一些與生俱來的神性力量便消失了。借酒澆愁的戈約在賣酒時遇到了警察,不幸鋃鐺入獄。無巧不成書的是,監(jiān)獄中的戈約竟然撞見了自己的兒子,之后按圖索驥找到了妻子。故事的最后,戈約一家三人又回到了皮希古伊利托村,回歸種植玉米的傳統(tǒng)生活(397)。

      戈約尋妻情節(jié)的設(shè)定進一步強化了小說的魔幻之感,但故事的荒誕似乎并沒有脫離詩化信念的傳遞。小說中不斷重復的修辭表明,越是飽滿的情感敘事和意象轉(zhuǎn)換,越能彰顯徘徊在印第安人精神世界中唯一的生存價值取向。在波波爾·烏神話中,造物者為男人創(chuàng)造了妻子,妻子是男人的另一半,猶如月亮之于太陽。戈約的善良舉動使他擁有了妻子,但是為了尋妻而用醫(yī)術(shù)破壞了充滿透視力的雙眼,導致尋妻之路顛沛坎坷,這象征著脫離靈性傳統(tǒng)將給印第安人的生活帶來無以復加的困頓。而在戈約找到妻子以后重回悠然的村落生活,意味著危機之下的印第安人完成了一次從精神荒蕪的偏離到生命體驗的修正的生存價值回歸。阿斯圖里亞斯借此表達了他對印第安傳統(tǒng)生存價值的生命力的循環(huán)認知,以及對不同于現(xiàn)代性的古老人本觀的美好期待。

      四、回歸民族傳統(tǒng)的“信仰”

      早期與阿斯圖里亞斯交往甚篤的委內(nèi)瑞拉文學家阿圖羅·烏斯拉爾·彼特里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過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看法,他認為魔幻知識是一種有效的藝術(shù)范疇,當從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出發(fā)時,就會形成一種神話與宗教在文學上的投射。從宗教中汲取創(chuàng)作的養(yǎng)分,既是美洲本土文學抗衡殖民敘事的沃土,同時也是印第安人世界最后的精神寓所,《玉米人》中極富宗教寓意的保護神形象就實現(xiàn)了人與超自然力量的連接,形成了面向現(xiàn)實的歷史循環(huán)觀。當然,在阿斯圖里亞斯這里,所謂宗教的保護神不僅是充滿秘術(shù)和想象的原始信仰,而且構(gòu)成了融入神話和魔幻的知識新傳統(tǒng),它和列維斯特勞斯的結(jié)構(gòu)神話學分析取道不同,建立的是事物之間新關(guān)系的概念,它不是科學家通過科學方法所能達到的,而是屬于詩人和文學家的領(lǐng)域,這一領(lǐng)域儼然是一個精神上幾乎超出我們能力的王國。

      小說中第三個重要人物講述的是一名郵差尼丘先生,他日復一日地奔走送信。一日,他像往常一樣送信回家,卻發(fā)現(xiàn)一向恩愛的妻子不見了,他以為老婆變成了“特貢娜”不告而別。痛苦的尼丘先是懷疑妻子背叛了他而去酒館喝悶酒,卻差點被圖財?shù)木起^老板娘害死,接著在醉酒入獄后家中又被偷了精光。留宿三水鎮(zhèn)客店時,尼丘偶遇一名老者,并從老者口中得知了妻子的去向。跟隨老者來到一個山洞中后,尼丘先生變成了一只野狼,于是走進“五彩堂”,見到了螢火大法師,在螢火大法師的要求下他燒掉了出來送信時背的兩大袋包裹。完成這一儀式性的動作后,他終于看到了妻子失蹤的真相——在打水的路上掉入了田野里的深井中。郵局派去尋找尼丘先生的伊拉里奧在山間松林里遇到過一只野狼,他確信自己見到的就是尼丘先生的納華爾。

      納華爾是中美洲民間宗教中人向動物變化的一種形態(tài),神話歷史學者的考證傾向于認為這一宗教形式可能是源于美洲原住民對外來征服者的仇恨而連續(xù)陰燃了幾個世紀(Brinton 30-31)。《玉米人》中的納華爾是印第安人的保護神,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動物納華爾,比如加斯巴爾的納華爾是黃毛兔子,巫醫(yī)庫蘭的羅的納華爾是七戒梅花鹿,而尼丘的納華爾是一只野狼。小說中每一次納華爾的離奇出現(xiàn)都賦予了主人公無與倫比的神性力量,或者將敵人一股腦地粉碎,或者幫助主人公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重重阻隔。但是印第安人崇尚的神靈在天主教徒的眼中卻是愚昧無知的代名詞,阿斯圖里亞斯借神父瓦倫廷·烏達涅斯之口展現(xiàn)出新舊文明在宗教上沖突,后者多次表示人脫掉人形變成動物的模樣,就像是“魔鬼的胡言亂語”,而特貢娜的“蜘蛛狂病”是背離天主教教義的巫師神漢制造的一種“游動性癲狂癥”(213)。

      不過,阿斯圖里亞斯顯然不只是為了展現(xiàn)沖突而將兩者對立起來,而是繼續(xù)從現(xiàn)實中尋找救贖之道,并點明了兩種文明對峙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價值真諦。尼丘尋妻的過程中穿插了另一位西班牙神父堂·卡蘇亞利東的故事,他放棄了在信奉天主教的拉迪諾人村莊當神父的安穩(wěn)日子,主動請纓到偏遠的印第安人聚居的金礦區(qū)傳教。當他到了那里后,發(fā)現(xiàn)遠不是他料想中的生活,那些被奴役的印第安人神情冷漠、不服管教。印第安人生活艱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淘金場上干活,但淘到的金子卻只能全數(shù)上交,收入微薄??吹缴钫婷婺康目ㄌK亞利東明白了文明人其實是“人造人”,而印第安窮人才是“自然人”,他于是選擇了還俗。

      神話故事中的保護神成為印第安人在現(xiàn)實困難面前最后的信仰寓所,既是小說的魔幻核心所在,同時也昭示了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文明肆虐下的孤立無援。著名西語文化研究專家索薩曾不無惋惜的慨嘆道,“美洲印第安人是現(xiàn)代文明史上的第一個孤獨的祭品”(索颯 10)。天主教在美洲世界的傳播雖然普及了人道主義和理性進步等理念,但是也成為殖民統(tǒng)治秩序的一個文化組成部分,將印第安人和他們的宗教信仰一并埋葬在了哥特式教堂的地底深處。阿斯圖里亞斯重拾了危地馬拉瑪雅文化中的原始信仰,通過納華爾的魔幻力量對敵人的懲罰和對自我的挽救,辟出了一方印第安人尚能自保的籬笆小院,聊以慰藉傳統(tǒng)不斷被侵蝕和壓縮境遇下的情感上的無力與恐懼。

      五、魔幻表達的神奇修辭與現(xiàn)實觀照

      阿斯圖里亞斯在玉米人世界中構(gòu)建的三重表達首先是內(nèi)容上依托從現(xiàn)實到魔幻的情節(jié)糅雜,其次是運用了一種修辭術(shù)來將印第安人靈魂世界的探索展現(xiàn)出來,高尚對此評判道,“它像一次虔誠的文化還原,但卻更多地閃爍著一種語言修辭藝術(shù)的光輝,一種使魔幻現(xiàn)實主義成為現(xiàn)實的光輝”(高尚 287)。同時,以路易斯·阿爾貝托·桑切斯(Luis Alberto Sánchez)為代表的一些評論家對《玉米人》的修辭藝術(shù)也予以了肯定,認為其語言風格就如肉連著骨頭似的將象征主義貼近現(xiàn)實事物(Sánchez 295-296)。另一位作家何塞·佩爾德莫(José Perdomo)則形容阿斯圖里亞斯小說的字里行間滿是“逼真的圖景、泛濫的色彩、長久的回響和飽滿的葉綠素”(Martínez 10)。小說語言的修辭無疑是阿斯圖里亞斯作品的閃光點,但是修辭術(shù)的夸飾應當被理解為以魔幻呈現(xiàn)信仰的手段,而非單純寫作技術(shù)上的追求。正如阿斯圖里亞斯在一次訪談中表示,“若不去考慮印第安人的原始心理,不去想他們是如何看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和自己祖先的深遠信仰,則無法去談?wù)撃Щ矛F(xiàn)實主義”(?lvarez 166)。而卸去非母語的西班牙語的罩衣,作者可能只有借助修辭上的比喻、轉(zhuǎn)化與反復才可能進入到印第安人他者視角的谷底深處。三重表達中魔幻和現(xiàn)實的相互纏繞就像納華爾的亦神亦人,甚至用墨西哥阿茲特克人信奉的羽蛇神的解釋更為貼切,它“既是鳥也是蛇,既是黑夜也是白晝,既是天也是地,既是身體也是精神,是一種連接與過渡,是啟明星,始終處于中間狀態(tài)”(羅旋 134)。在這一點上,三重世界的表達部分對應了印第安人魔幻和原始的心態(tài),因為他們始終生活在現(xiàn)實與夢想、真實與想象、傳統(tǒng)與發(fā)明之間。

      至此,以沖突與找尋為線索串聯(lián)起來的玉米人世界的三重表達最終都指向了阿斯圖里亞斯所期冀的危地馬拉社會向印第安傳統(tǒng)社會的回歸,而修辭術(shù)的神奇運用實現(xiàn)了三重表達之間的主旨共頻。階級沖突通過螢火大法師的燎原大火懲戒了不尊重印第安傳統(tǒng)的騎警隊一干人等,生存價值在戈約巧遇兒子、尋回妻子后復歸往日平靜的田園生活,傳統(tǒng)信仰的寓所則在納華爾保護神那里獲得了小心翼翼的維系。只不過阿斯圖里亞斯的理想希冀并不是空洞的形式傳達,而是依賴歇斯底里的精神抗爭和魔幻敘事予以實現(xiàn)。因為,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斗爭越激烈,故事情節(jié)設(shè)定的張力越十足,越能襯托傳統(tǒng)文化對發(fā)展中的后殖民社會實現(xiàn)良序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借此提醒那些迷失在現(xiàn)代性潮流中無法自拔的受害者們,珍視、守護傳統(tǒng)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和意義深遠。此外,借由這種充滿俚語和地方語言的修辭方式進一步宣泄了作者的情感,并借此增強了對現(xiàn)實的沖擊力。

      事實上,《玉米人》出版后,評論界對它是否真實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存有爭議。即便小說充滿了作者的想象,但是很顯然,魔幻故事在阿斯圖里亞斯這里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和情節(jié)的修辭術(shù),他以一種奇魅的技巧和意蘊傳達出了這片土地上過往乃至正在發(fā)生著的神奇現(xiàn)實。而且從作品的延續(xù)性上看,《玉米人》之后的“香蕉園三部曲”也繼承了阿斯圖里亞斯對后殖民勢力和印第安農(nóng)民之間社會矛盾和價值沖突的思考,毫無疑問,阿斯圖里亞斯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是牢牢扎根在現(xiàn)實的地基之上的。他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受獎演說中解釋了堅守這一創(chuàng)作方式的奧秘,“我們小說的沖擊力可以比作災難性的魔力,它要毀掉各種不合理的結(jié)構(gòu),為新生活開辟通路……發(fā)出隆隆的抗議聲和譴責聲,提出響亮的見證,筑起文字的堤壩,像沙粒似的或遏制現(xiàn)實使幻想展翅高飛,或則遏制幻想讓現(xiàn)實掙脫樊籠”(阿斯圖里亞斯 409)?!队衩兹恕氛菐е髡叩纳鲜霰ж撊ピV說那一段不能被民族遺忘的神話和往事,而印第安人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調(diào)和現(xiàn)代性沖突的獨特信仰,既是阿斯圖里亞斯文學創(chuàng)作的母體,也是我們看到現(xiàn)實連續(xù)走向魔幻、魔幻不斷解構(gòu)現(xiàn)實的催化劑。

      注釋【Notes】

      ①本文關(guān)于《玉米人》中的引用,如無其他說明,均出自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引用文獻【W(wǎng)orks Cited】

      ?lvarez, Luis Lopez. Conversaciones con Miguel Angel Asturias. Madrid: Emesa, 1974.

      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Asturias, Miguel ?ngel. Hombres de maíz.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3.]

      Brinton, Daniel G. Nagualism: A Study in Native American Folk-lore and History. Philadelphia: MacCalla & Company Printers, 1894.

      Brotherston, Gordon. “The Presence of Mayan Literature in ‘Hombres de Maíz and Other Works by Miguel ?ngel Asturias.” Hispania 58 (1975): 68-74.

      Christenson, Allen J. Popol vuh: Sacred book of the Quiché Maya People. Norman: Mesoweb Publications, 2007.

      Florescano, Enrique. “Imágenes y significados del dios del maíz.” Sin Maíz no hay País. Ed. Gustavo Esteva and Catherine Marielle (co). México: Consejo Nacional para la Cultura y las Artes, 2003.

      Freixas, E. C. “Miguel Angel Asturias, ‘Hombres de Maíz: Como lectura surrealista de la escritura mayense.” Revista de Crítica Literaria latinoamericana 47 (1998): 207.

      高尚:神奇的現(xiàn)實與修辭——關(guān)于阿斯圖里亞斯及其長篇《玉米人》?!妒澜缥膶W》3(1994):287。

      [Gao, Shang. “Magical Reality and Rhetoric—About Asturias and His Long Story ‘Hombres de maíz.” World Literature 3 (1994): 287.]

      Jones, David M. “El retorno maya: El hacer un ciclo del Popol Vuh en Hombres de maíz.” Espéculo 12 (2007): 37.

      黎躍進:《東方現(xiàn)代民族主義文學思潮研究》。北京:昆侖出版社, 2014。

      [Li, Yuejin. A Study of Trends of Thought in Eastern Modern Nationalist Literature. Beijing: Kunlun Press, 2014.]

      羅旋:《勞倫斯墨西哥小說殖民話語與主體性嬗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Luo, Xuan. The Colonial Discourse in D. H. Lawrences Late Fictional Stories and Its Subjective Metamorphosis.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19.]

      Martínez, Francisco Mauricio. “Precursor del Realismo Mágico.” Guatemala Prensa Libre. Oct, 19, 2014.

      Sánchez, Luis Alberto. Proceso y contenido de la novela hispanoamericana. Madrid: Gredos, 1953.

      Serratos, José. El origen y la diversidad del maíz en el continente americano. México: Greenpeace, 2009.

      索颯:用“戰(zhàn)敗者的目光”看今天。《中華讀書報》。2017年6月14日。

      [Suo, Sa. “Look at Today with ‘The Eyes of the Defeated.” China Reading News. June 14, 2017.]

      Warman, Arturo. La historia de un bastardo: maíz y capitalismo. Ciudad de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1996.

      楊開顯:別冷落了阿斯圖里亞斯。《中華讀書報》。2014年5月7日。

      [Yang, Kaixian. “Do Not Neglect Asturias.” China Reading News. May 7, 2014.]

      責任編輯:翁逸琴

      猜你喜歡
      魔幻現(xiàn)實主義
      魔幻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在海報設(shè)計中的影響與應用策略
      玩具世界(2024年2期)2024-05-07 08:16:32
      加拿大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特征解析
      藝術(shù)家(2020年5期)2020-12-07 07:49:32
      相信不可能
      讀者(2020年2期)2020-01-02 01:42:38
      概述當代文學對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接受
      唐山文學(2017年8期)2017-11-24 22:29:35
      《靈魂之灣》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解讀
      比較文學視域下莫言小說獨創(chuàng)性探索分析
      淺論《生死疲勞》對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青年文學家(2015年2期)2016-05-09 14:07:01
      莫言與馬爾克斯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技法比較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35:11
      現(xiàn)實與虛幻的邏輯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3:24:06
      多重視域下的悲劇書寫
      汝南县| 肇源县| 云霄县| 丹东市| 游戏| 正蓝旗| 姜堰市| 莱州市| 新田县| 若羌县| 梧州市| 张家口市| 怀宁县| 响水县| 贵溪市| 汝阳县| 堆龙德庆县| 汾西县| 金门县| 东至县| 温州市| 寻甸| 江川县| 华亭县| 邛崃市| 永城市| 三门峡市| 天峻县| 巫溪县| 承德县| 遵义市| 昆山市| 工布江达县| 虞城县| 焉耆| 衡山县| 靖安县| 尼玛县| 兰西县| 南宁市|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