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寧波 潘鵬程 潘寅濤 閆見敏 李云洲
除草劑Basta對番茄再生體系的影響
岳寧波潘鵬程潘寅濤閆見敏李云洲
(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以番茄()‘GZ01’材料下胚軸為外植體,探究不同濃度Basta處理對番茄愈傷組織誘導(dǎo)、分化以及幼苗的影響,以期為以Bar基因作為選擇標記基因的番茄轉(zhuǎn)基因遺傳轉(zhuǎn)化奠定基礎(chǔ)。結(jié)果表明:番茄對Basta有一定的天然本底抗性,同時,Basta對番茄愈傷組織的生長分化及葉綠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當Basta處理濃度小于0.5 mg·L-1時,番茄愈傷組織可以生長分化,當Basta處理濃度大于1.0 mg·L-1時,番茄愈傷組織培養(yǎng)后期死亡。當選擇壓濃度為1.0 mg·L-1,最宜作為番茄遺傳轉(zhuǎn)化的標記基因。
番茄;選擇壓;Basta
中國是番茄種植面積最廣的國家[1],但我國每公頃番茄產(chǎn)量與其他番茄生產(chǎn)國相比卻較低,造成產(chǎn)量低的主要原因是雜草降低了作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同時增加了生產(chǎn)成本[2]。通過化學藥劑除草是目前番茄生產(chǎn)中最常用的除草方式[3],然而,殺草普廣、活性高的除草劑大多缺乏選擇性,在殺滅雜草的同時對作物也會產(chǎn)生藥害[4]。培育具有除草劑抗性的作物,在降低生產(chǎn)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作物的安全性[5]。
Basta是一種廣譜非選擇性的除草劑,其有效成分是L-phosphiothricin(PPT)的銨鹽,對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均有枯死作用。研究證明,轉(zhuǎn)基因的植物能表現(xiàn)出對除草劑Basta的抗性[6],由于栽培的番茄在苗期通常需要人工除草,因此,表達抗除草劑的轉(zhuǎn)基因番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人工成本。
再生體系的優(yōu)化是農(nóng)桿菌介導(dǎo)的遺傳轉(zhuǎn)化番茄成功的關(guān)鍵[7],而將基因作為選擇標記基因,將其應(yīng)用于番茄轉(zhuǎn)基因研究中,不僅可以起到篩選轉(zhuǎn)化子的作用,而且獲得的轉(zhuǎn)基因植株還具有抗除草劑的特殊功能。目前將基因作為選擇標記基因應(yīng)用于番茄基因工程中研究甚少,作為篩選抗性壓的Basta選擇壓也不知,該實驗研究了不同濃度Basta對番茄愈傷組織生長和分化的影響,并據(jù)此選擇合適的轉(zhuǎn)基因篩選壓,為以基因為選擇標記基因的番茄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提供前提和依據(jù)。
番茄材料“GZ01”由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植物病理實驗室提供。
1.2.1 無菌苗的獲得
精選健康的番茄種子用1.0 %的NaClO消毒5 min后,用無菌水沖洗3~5次,30 s/次,用滅菌的濾紙吸干后接種于1/2MS培養(yǎng)基于黑暗中培養(yǎng),待種子發(fā)芽露白后置于光照強度240 mol·m-2·s-1的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內(nèi)培養(yǎng)(光/暗:16 h/8 h,溫度:28 ℃/18 ℃(光/暗),相對濕度70 %)[1]。
1.2.2 愈傷組織的誘導(dǎo)及分化
選取生長10 d的無菌苗,將其子葉切割成0.5 cm2正方形小塊置于誘愈培養(yǎng)基(MS+3.0mg·L-1 6-BA +0.1 mg·L-1 IAA)上進行培養(yǎng),葉背朝下,光照培養(yǎng),每10 d進行一次繼代培養(yǎng),待長出愈傷后,轉(zhuǎn)移至分化培養(yǎng)基(MS+2.0mg·L-16-BA +0.2 mg·L-1IAA)上繼續(xù)培養(yǎng)。
1.2.3 Basta處理
Basta對愈傷組織的生長影響:將GZ01 番茄4-5mm大小的胚性愈傷組織接種在附加0、0.5、1.0、1.5、2.0、2.5mg·L-1Basta的誘導(dǎo)培養(yǎng)基上,稱其重,培養(yǎng)4周后,觀察其生長情況,再稱其重,計算其在不同Basta濃度下增重率,每一濃度3此重復(fù),取平均值。增重率(%)=(末重-初重)∕初重×100.0 %
Basta對番茄幼苗的影響:使用0、0.5、1.0、1.5、2.0、2.5、3.0、3.5 mg·L-1的Basta處理5葉期番茄幼苗一周后,檢測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含量。
由圖1可知,Basta對番茄愈傷組織的誘導(dǎo)有抑制作用,當所用的Basta濃度大于1 mg·L-1時,番茄愈傷組織全部變?yōu)楹稚⑶宜劳觥6鴮φ丈L正常、膨大,外植體保持綠色,愈傷組織增重率為833.0 %。處理中Basta濃度為0.5 mg·L-1、1 mg·L-1時,外植體部分死亡,部分仍然保持綠色,隨著Basta濃度的增加,愈傷組織的增重率從883.0 %逐漸下降到99.3 %(見圖1)。
圖1 不同Basta濃度對番茄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
由圖2可知,Basta對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隨著Baste濃度的增加,葉片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隨著降低,當Baste濃度大于2.5 mg·L-1,與對照達到顯著差異,抑制效果顯著。
圖2 不同濃度的Basta對葉綠素的影響
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通常會涉及報告基因(也稱標記基因),通過報告基因指示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轉(zhuǎn)入受體細胞。常用的報告基因有卡娜抗性基因()[8]、潮霉素抗性基因()[9]等。
該試驗通過篩選出番茄愈傷組織的最佳Basta選擇濃度,為番茄轉(zhuǎn)基因功能驗證提供研究基礎(chǔ),同時也為篩選耐除草劑突變體提供研究基礎(chǔ)。該研究在實驗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Basta對不定芽生根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得以Basta為選擇壓的轉(zhuǎn)基因篩選變得困難,在該實驗中發(fā)現(xiàn)可以將不定芽先在添加Basta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上篩選10 d左右,然后再轉(zhuǎn)接到不含Basta的生根培養(yǎng)基。這樣,陰性轉(zhuǎn)化子在前期篩選過程中死亡,陽性轉(zhuǎn)化子繼續(xù)存活,后期將存活的陽性轉(zhuǎn)化子介入不含Basta的生根培養(yǎng)基中生根。因此,分2個階段生根培養(yǎng)有助于陽性轉(zhuǎn)化子的獲得。并且通過實驗知道Basta抑制番茄幼苗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合成,可以通過對番茄幼苗噴施2.5 mg·L-1Basta再次篩選耐除草劑突變體。
另外,除草劑的大規(guī)模使用,節(jié)約了大量勞動力的同時,也給土壤造成一定污染,盡管一些除草劑可以降解,但是完全降解也需要一定年限,當今土地資源極度短缺,提高土地復(fù)種指數(shù)是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而除草劑的殘留對下一輪作物生長有一定影響。尤其在蔬菜生產(chǎn)中,除草劑殘留對下一茬蔬菜生長影響很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yīng)該進一步研究田間除草劑殘留對下一茬番茄生長產(chǎn)生的影響。
[1]Anonymous. FAOSTAT[EB/OL].www. faostat.fao.org.
[2]Bakht T,Khan I A. WEED CONTROL IN TOMATOMill.) THROUGH MULCHING AND HERBICIDES[J].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2014,46(1):290-293.
[3]Mayerová M, Madaras M,Soukup J. Effect of chemical weed control on crop yields in different crop rotations in along-term field trial[J].Crop Protection,2018(114):215-222.
[4]賈小霞,劉石,齊恩芳,等.草銨膦對轉(zhuǎn)基因抗草銨膦馬鈴薯田間雜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評價[J].核農(nóng)學報,2019,33(10):2040-2047
[5]邱龍,馬崇烈,劉博林.耐除草劑轉(zhuǎn)基因作物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5(12):2357-2363.
[6]Lutz K A, Knapp J E, Maliga P,. Expression of bar in the plastid genome confers herbicide resistance[J].Plant physiology,2001,125(4):1585-1590.
[7]賀璽強,徐恒戩,趙汝鳳.不同品種類型番茄的離體再生體系研究[J].種子,2013,32(6):11-15.
[8]Rashid A.Comparison of a kanamycin versus hygromycin resistance gene in transgenic plant sele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L[J].Tissue cell,2017,1(1):1-2.
[9]Chaudhry Z,Rashid H.An improved Agrob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in tomato using hygromycin as a selective agent[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9(13):1882-1891.
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NO:黔科合平臺人才[2017]5788- 28);貴州大學人才引進科研項目(NO:貴大人基合字[2017]50號);貴州大學實驗室開放項目(NO:SYSKF2019- 55)
岳寧波(1996- ),女,貴州畢節(jié)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蔬菜抗病育種。
閆見敏(1983- ),女,河北邯鄲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蔬菜分子植物育種;李云洲(1986- ),男,山西晉城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蔬菜抗病育種。
S436.412
A
2095-1205(2020)05-1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