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呈現(xiàn)的地下世界,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不知道大家看了前面的繪本之后,想到了什么。本期我們邀請到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中國輕紡城小學二(9)班的老師和同學,一起來聊一聊。
[波蘭]亞歷山德拉·米熱林斯卡、丹尼爾·米熱林斯基/文·圖
烏 蘭/譯
金成梅老師
交流繪本時,孩子們的熱情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女生對《地下·水下》的興趣一點也不遜于男生,精彩的地下世界讓孩子們充滿好奇。
談到“地下水”時,大家異常地興奮與驚訝,原來近在咫尺的自來水,竟然取自如此遙遠的湖泊。我問孩子們,是否知道紹興的自來水源頭—“小舜(shùn)江”,他們的小腦瓜搖得跟撥浪鼓似的。確實,孩子們雖然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卻很少見到清波蕩漾的湖水,更別提去小河或大湖戲水蕩舟了。
順著這個話題,我記起小時候跟水有關(guān)的回憶。那個年代,沒有自來水,家門口的水井就是“私家水庫”,水溫冬暖夏涼。夏天,用井水做的“冰鎮(zhèn)西瓜”堪稱一絕,我還會用井水沖洗場地來降溫,在沖洗后的樹蔭下乘涼更涼快。井水雖然被用掉許多,但第二天又會自動蓄滿,非常有意思。想必這背后肯定又是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
管昱碩
哇!原來,這不起眼的水龍頭連接著迷宮似的水下系統(tǒng),一直從自來水廠通到我家。我們飲用的自來水堪比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才來到千家萬戶。
既然這一趟來得這么不容易,假如我是自來水,除了供人們飲用之外,我還想被開發(fā)出更多功能:淘米、洗菜、澆花,洗漱完畢后被拿來沖馬桶,漂洗衣服后再拿來拖地……
我終于明白“飲水思源”的道理了。我們只有節(jié)約用水、保護環(huán)境,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
地下的自來水系統(tǒng)讓管昱碩同學深感水的來之不易。的確,許多看起來簡單的事情背后都隱藏著復雜的科學原理。
陳睿熙
成為一名考古學家一直是我的夢想!
考古學家是“歷史的搬運工”,他們通過埋藏在地下的遺
跡發(fā)現(xiàn)歷史,讓我們了解過去,并科學地復原和保護歷史。
通過繪本,我了解到考古學家通過勘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早前人類的活動痕跡:如加拿大的維京人村、澳大利亞被埋在沙漠中2萬年的人類腳印、墨西哥的阿斯特克太陽石等等。我國最有名的當屬秦始皇兵馬俑了,它規(guī)模龐大、場面壯觀,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馬詩云
這本繪本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媽媽被我的“十萬個為什么”問得難以招架。
水為什么可以從河里、湖里以及地下深層獲取?水永遠都用不完嗎?自來水管中的水和暖氣管中的水,為什么不會混在一起?熱電廠排出的廢氣又要怎么處理呢?蒸汽是怎樣帶動汽輪機旋轉(zhuǎn)的?古物在地下是如何被保留下來的?怎樣辨別地下挖出來的東西是否是古文物?我跟小朋友一起玩時會不會也能挖到古文物……
我要找更多的有關(guān)資料,好好研究研究,努力把這些“根底”刨個一清二楚。
胡宗玉同學在看了繪本后,想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胡宗玉
人類果真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生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不斷地改善生活:抽取河水、湖水、地下水,經(jīng)過一系列的過濾、凈化,把臟水變成了自來水,用來飲用、取暖和生活。但是在利用大自然的過程中,有人卻過度砍伐森林、濫殺動物、污染大氣和水源。
就算時間過去,這些被破壞的痕跡卻會留下來,并不會憑空消失,甚至會成為隱患。所以我們要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與自然和平共處。
地下世界的奧秘可以讓人了解相關(guān)的往事,勾起同學們強烈的求知欲,還可以讓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學習找到答案。閱讀就是這樣,可以讓我們不斷地發(fā)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