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冀宇
教育扶貧的路上,有辛苦、有感動、有欣喜,但更多的是對孩子幫助和關愛后的幸福。充滿希望的扶貧路,我們一路走來,收獲了很多很多……
我校轄區(qū)內有個需要送教上門的殘疾孩子小苑(化名),由我和丁老師負責。她先天性不能說話,智力也有明顯的認知障礙,并且生活不能自理,八九歲了還有大小便失禁的問題。小苑的爸爸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媽媽丟下她走了,小苑從小就跟著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如今奶奶已經(jīng)87歲高齡了。
初次見到小苑時,她緊緊拽著奶奶的衣角躲在奶奶身后,無論我怎么熱情地和她打招呼,她只是瞇著一雙小眼睛,緊張得東躲西藏的。我想盡各種辦法嘗試與她接近,她會很快地跑開,不讓我靠近她。盡管事前已做好心理準備,但第一次送教就遭遇這種情況,還是讓我措手不及。孩子這樣排斥我,我內心感到很失落,自己的輕言細語和滿臉的微笑并沒有得到任何回報,心里不由得犯嘀咕:“我的送教會有效果嗎?今后的送教活動該如何繼續(xù)……?”我的內心產(chǎn)生了無數(shù)疑問。
回來后,我和丁老師坐下來認真分析小苑的情況,重新制定了教育計劃。一周后,我們再一次踏上了送教之路。這次,我沒有急著和小苑交流,而是和她的奶奶聊起了家常,主要談孩子的生活點滴。她一直在奶奶身邊玩耍,時不時地看著我,聽我和奶奶談話。沒過多久,小苑放松了警惕,悄悄地坐到了奶奶身邊,我一叫她,她微笑著表現(xiàn)出害羞的樣子。我知道此時正是我與她拉近感情的時候,于是,我輕輕地拉起了她的小手,高興地說:“小苑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甭牭轿业目洫?,原本抗拒和接觸我的小手只是動了幾下但沒抽走,我明白孩子開始接納我了。
于是,我嘗試著和她交流,指著奶奶問她“這是誰?”“你喜歡吃什么?”……雖然她不能開口說話,但我們能從她的眼神和表情中讀懂意思,我感覺她已經(jīng)不再懼怕我了,我的內心充滿成就感。
經(jīng)過多次接觸,小苑漸漸熟悉了我,不再那么抗拒了,我和幫扶老師陪她做游戲,送給她新的書包、書、筆、本子等學習用品,她特別開心。再后來,每當我們敲她家門時,她都會高興地陪奶奶一起來開門,那滿臉的微笑洋溢著開心和幸福。我們教她畫簡筆畫,陪她看書,手把手地教她學寫簡單的數(shù)字和字母……并及時鼓勵她說:“畫得真棒,寫得真好!”她聽到表揚,每次都會笑得很開心。
就這樣,我們和小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時常去她家看望她和奶奶,輔導學習、一起談心、做家務。每次我都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內心充滿了力量:一定要一如既往地做好控輟保學幫扶工作。
這就是我們這些教育扶貧人最大的收獲,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是一朵待放的花朵,需要充足的陽光雨露才能健康茁壯成長,需要我們不斷地呵護,耐心地等待!
(作者系河南省周口市示范區(qū)許灣鄉(xiāng)葉莊小學校長)
(編輯 趙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