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維新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 定西分校,甘肅 定西 743000)
自2011年胡鐵生在國內提出微課概念以來,經過了焦建利、鄭小軍等人的補充完善,現(xiàn)在學界對微課的基本認識是“微課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視頻為載體,并輔以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練習、學習指導等支持材料,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借助在線網絡學習環(huán)境實施教學活動和教育服務活動?!盵1]
近年來,定西分校積極組織教師制作微課并在教學中使用,在微課建設和教學實踐應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績。研究主要從定西分校微課競賽情況及微課使用情況兩方面對該校的微課建設情況進行闡述。
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定西分校于2017年5月在全市電大系統(tǒng)組織開展了主題為“微課設計與制作”的教學技能大賽活動。經過各工作站、教學點的選拔推薦,共收集到參賽作品15件。大賽有效地推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整體推動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本次參賽的微課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體現(xiàn)微課特點的教學設計。微課其實是一個小視頻,要求教師在認真編寫教學設計的基礎上細化分鏡頭腳本,并在10分鐘內講解一個知識點。然而參賽教師對微課視頻設計普遍準備不充分,不符合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
(2)微課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本次微課參賽作品基本都為PPT錄屏模式或“PPT錄屏+電腦屏幕”錄屏形式,配合基本的視頻編輯輸出為微課視頻。雖然出現(xiàn)了個別制作精良的微課,但多數(shù)微課視頻普遍存在PPT頁面內容不夠簡潔清晰,PPT動畫沒有較好的呈現(xiàn)知識的過渡或聯(lián)系,錄制聲音有破音現(xiàn)象,個別微課視頻后期合成出現(xiàn)音畫不同步等現(xiàn)象。
(3)理科學科參賽作品較多。本次競賽共征集到4部計算機學作品,3部漢語言文學作品,3部護理學作品,學前教育學、機械制造學、思想政治學、數(shù)字電路學、職業(yè)道德法律學作品各1部。參賽作品有9部屬于理科學科,從一定層面反映了理科知識易于用微課表現(xiàn),理科教師易于接受微課形式的教學方式。
定西分校除了在教師技能大賽和日常教學中普及微課教學外,還將微課視頻應用于社區(qū)教育及培訓活動中,如邀請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胡天墨做專題講座并制作視頻,舉行隴中小曲交流及展演活動并制作視頻等。但是,定西分校微課的普及率仍然不高。在2018年12月舉辦的定西分校第三屆教學技能大賽中,29位參賽教師中僅有一位教師使用微課參加比賽,大多教師仍然使用“PPT+講解”的形式參加比賽。在公開課教學中,除了有個別教師以視頻作為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用外,很少有教師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更別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了。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擬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探討微課在該課程在的應用,以期為定西分校微課建設及教學實踐應用提供思路及方法。
研究選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十進制數(shù)轉換二進制數(shù)”的教學內容,結合微課的制作過程,以1902計算機班為樣本進行實驗教學,其微課教學過程如下。
此次微課選取的知識點是該課程的重難點。研究根據(jù)教學內容認真分析教學目標和學生特征,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制作微課教學流程圖并編寫微課視頻制作腳本。整個微課教學流程包含課程導入、復習知識、講授新授教學內容、總結、知識拓展等環(huán)節(jié)。視頻制作腳本細化到每一部分微課視頻的聲音解說詞及畫面呈現(xiàn)內容。
“藍墨云班課”是一款基于網絡的在線教學輔助工具,通過網頁登陸或下載安裝手機app可以創(chuàng)建班級,在創(chuàng)建的班級內可以簽到、上傳查看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視頻)、開展頭腦風暴、問卷、小組學習,還可以創(chuàng)建發(fā)布測試題(創(chuàng)建時輸入標準答案,學生作答后自動生成測試報告),適合于翻轉課堂及混合式教學。
在微課教學應用中,首先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資源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在線教學平臺并創(chuàng)建“十進制數(shù)轉換二進制數(shù)”的測試題(圖1),以定西分校1902計算機班為樣本,通過普通講授的形式講解教學內容后在“藍墨云班課”中發(fā)布測試題,得到測試報告1(圖2),隨后以微課講授的形式講解教學內容后在“藍墨云班課”中發(fā)布測試題,得到測試報告2(圖3)。
圖1 微課測試題
圖2 測試報告1
圖3 測試報告2
通過對定西分校微課競賽情況和微課使用情況的分析,定西分校微課的建設現(xiàn)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教師普遍缺乏微課制作理念和技術支持。
(2)教師制作微課多為單打獨斗,缺乏團隊建設,更未形成某門課程的系列微課。
(3)教師制作微課目的僅限于參賽,在教學技能大賽、公開課教學和日常教學中使用很少,有制作微課視頻應用于社區(qū)教育及培訓活動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研究提出以下建議及對策。
(1)利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等在線教育平臺學習“微課設計與制作”“翻轉課堂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等課程加強微課制作理念及制作技術的學習。
(2)整合分?;騾^(qū)域內具有專業(yè)知識和微課制作能力的教師,成立某門或某些課程的微課教師制作團隊,制作專題化、系統(tǒng)化的微課程,打造個性化的微課程[2]。
(3)通過微課競賽、制作系列微課程、開展微課公開課教學等形式提升教師的微課制作能力和教學應用能力,形成“為用而建、以競促用、用中提建”的良性循環(huán)。
通過1902計算機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十進制數(shù)轉換二進制數(shù)”的教學應用過程,可得出以下結論。
(1)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目標分析、學情分析,制作微課視頻教學流程圖,編寫微課視頻制作腳本,制作精良的微課視頻。在信息爆炸的微時代,只有制作精良的微課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微課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通過普通講授的形式講解教學內容后,學生在“藍墨云班課”提交作業(yè)10份;通過微課教學形式后,學生提交作業(yè)35份??梢娢⒄n教學形式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及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普通講授的形式講解教學內容后,學生在“藍墨云班課”提交測試的平均分為58分;通過微課教學形式講解后,學生在“藍墨云班課”提交測試的平均分為73.71分。可見通過微課教學形式講解,學生的測試成績明顯提高,即微課教學形式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3)微課視頻應與“藍墨云班課”等在線教學輔助平臺配合使用。一方面,通過在線平臺可以發(fā)布微課視頻資源,方便學生反復觀看。另一方面,通過在線平臺可以發(fā)布教學內容的相關測試,學生作答后能夠實時生成成績平均分、成績分布區(qū)間、每道題的正確率等統(tǒng)計分析圖,可以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再次進行講解,不斷反思教學過程,切實提升教學效果。通過“藍墨云班課”在線平臺還可以生成測試榜單,榜單中反饋每位學生的排名、成績及用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競爭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