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玲
摘要:即使是一名成人、一名教師,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更別提還未成年的小學生了。當學生有“我太難了”、“我太不容易了”、“我不夠好”、“我沒用”等糟糕情緒時,想當破罐子時,甚至想放棄生命時,如何擁有強大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呢?可以從“我是多么了不起!”“我生命的孕育是多么不容易!”“我是受歡迎的!”“我是有價值的!”四個層次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帶學生回到生命的起點,喚醒生命最初的美好,讓學生有價值感、歡喜感、受歡迎感、被珍視感、被需要感,讓學生珍視自己,迅速恢復自我調節(jié)能力。
關鍵詞:生命;獨特;價值感;珍視
我的QQ空間里躺著一條說說記錄:曾經最美,難自棄。當時大概的情況是:一段時間以來,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充滿了挫敗感,身心都覺得很累,有歇一歇的念頭,總之通俗點講、簡單點說,就是想當一個破罐子,破罐子破摔。
后來,無意中看到了自己多年以來寫的QQ空間日記,一口氣讀完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有這么美好。記憶之門隨之打開,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整個學生生涯乃至工作以來,一直都這么努力、這么優(yōu)秀,整個人被美好與感動包裹,完全不忍心讓自己當破罐子了。于是,發(fā)表了這條QQ說說“曾經最美,難自棄。”
那么,學生呢?如何讓他們珍視自己?可以從以下四個層次進行生命教育,帶學生回到生命的起點,喚醒生命最初的美好,讓他們珍視自己。
第一層次:我是多么了不起!
《小威向前沖》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繪本,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閱讀,不同年齡段的人能從中讀出不同的東西并獲得啟發(fā)。三年前,我和當時讀幼兒園大班的女兒進行親子共讀,重點進行性的啟蒙教育,以及解答“我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這個問題。
現(xiàn)在,我與三年級的學生分享這個繪本,重點聚焦“那是3億個精子的比賽,只有獲得第一名的精子才能得到獎品:卵子?!边@部分內容,引導學生明白以下要點:能打敗3億對手,贏得冠軍的小威,毫無疑問是最健康、速度最快、最努力、最能堅持的精子;你本身就是獨特的,唯一的。你的生命值得珍視。任何一個生命都值得珍視,因此,我們要尊重他人。
最后小結:在生命的最初,你是這么努力、這么優(yōu)秀、這么獨特,你是天生的冠軍,你是最棒的,你完全可以懷著自豪之情珍視自己。
第二層次:我生命的孕育是多么不容易!
《生命最寶貴》是部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起始課,由“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愛護身體珍惜生命“兩個話題組成。第一個話題,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讓學生體會母親孕育自己的艱辛,認識到生命來之不易。教材上有“體驗五分鐘媽媽”的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辛苦,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在胸前掛著裝課本的書包,模擬懷孕時的媽媽,做“彎腰撿東西”“彎腰穿鞋、系鞋帶”“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動作,并談談感受。
我覺得,如果教學中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太可惜了。教材中有這么一個對話泡泡“除了這些動作的變化外,懷著寶寶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會改變哪些習慣?因為有了寶寶,媽媽還會關注哪些問題?”這個信息太重要了!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提示“懷著寶寶的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會改變哪些習慣?”進行調查后,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媽媽懷孕時,會有孕吐的難受;有些食物不喜歡吃也得逼著自己吃,比如,葉酸不小心沒忍住吐了又再吃,孕婦奶粉忍著讓人想吐的難聞氣味逼著自己喝;有些食物饞得很卻要忍著,比如,木瓜不能吃怕滑胎、螃蟹不能吃怕寒涼、西瓜不能吃怕寒涼、烤串不能吃怕不健康等等;即使身材走樣,也要天天喝著各種湯;忍著無聊也不看或少看手機、電腦、電視,就怕有輻射等等。
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根據提示“因為有了寶寶,媽媽還會關注哪些問題?”進行調查后,學生發(fā)現(xiàn)了:媽媽懷孕后,生活中的各種不便和飲食上的各種不習慣,都不算什么,最最折磨人的是,媽媽心里總會不受控制地擔驚受怕——寶寶會不會畸形?身體是否健康?智力是否正常?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最后小結:你的生命的孕育過程是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傾注了許多心血和愛,你要珍視自己。
第三層次:我是受歡迎的!
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讓孩子認識到“生命來之不易”,僅僅停留在感恩父母的不容易這個層次,是不夠的。過分片面強調:父母有多辛苦和不容易?父母為你犧牲了這么多,你怎么能不感動?怎么能不好好努力?只會讓兒童有罪惡感、虧欠感,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還要舍得讓兒童感受到,自己的到來,是受歡迎的,給父母帶來了巨大的喜悅。
我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寫信,訴說自己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巨大喜悅。讀著爸爸媽媽的信,孩子們很輕易地就能在爸爸媽媽細膩的文字、濃濃的情感中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自己是被愛著的。
最后小結:生命給父母帶來的巨大喜悅和希望,你是受歡迎的,你是被愛的,你是被珍視的,父母傾注了太多的愛與呵護,父母的付出是完全樂意的,你要懷著歡喜之情珍視自己。
第四層次:我是有價值的!
與學生分享我的第一個小事例:我女兒六歲前,每逢我出差學習,出門前女兒總是對我萬般不舍,各種哀求與挽留;出門后也頻繁地打電話傾訴她對我的想念。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也會非常想念她,不禁感慨“我想女兒了,我也離不開女兒”。
與學生分享我的第二個小事例:平時中午都是我?guī)团畠捍蝻?、端飯。有一次,我外出聽課,12點半趕回學校直接到食堂,吃著女兒為我打好的飯菜,我感到多么的舒心。
與學生分享后,引導學生回去跟父母交流,學生會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是有價值的。
最后小結:父母花時間陪伴你,何嘗不是你也在陪伴父母呢?你讓父母獲得了重返童年的機會、自我救贖的機會、和自己父母和解的機會;你讓父母享受了親子之樂——你是被需要的,你是有價值的——你要懷著價值感珍視自己。
讓兒童有價值感,歡喜感,被需要感:你能來到這個世界是多么了不起!你是這么受歡迎;你給父母帶來了這么大的歡喜和希望;要喚醒孩子生命最初的感覺;要讓孩子學會努力;增強自信;讓孩子覺得:我能行,我很美好!總之,當有我太難了、太不容易了、我沒用等糟糕情緒時,甚至想放棄生命時,不經意間回顧到自己曾經的腳印,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這么美好,這么努力,是被愛著的,是被需要的,就會有種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感覺,就會恢復強大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