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賽帥 尹一清 胡珍珠
摘要:在采集、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標本鑒定的結(jié)果,總結(jié)了浙江省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搖蚊科昆蟲名錄,共計4亞科23屬46種。
關(guān)鍵詞:搖蚊科;昆蟲名錄;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浙江省仙居
Abstract: A list of Chironomid midges from Kuocangshan nature reserve, Xianju, Zhejiang province is given here. It includes 46 species, belonging to 23 genera and 4 subfamilies.
Key words: Chironomidae; insect list; Kuocangshan nature reserve; Xianju,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仙居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浙江省東南部,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動植物基因庫的美譽[1]。括蒼山脈中段的植被類型呈較明顯的垂直分布,物種種類繁多,區(qū)系成分復雜。搖蚊科昆蟲(Chironomidae)廣布于全球各大生物地理分布區(qū),可生活在河流、溪水、湖泊以及淺海的沿岸帶等各種水體中,其生物量約占底棲生物量的70%,是淡水水體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底棲動物類群之一[2],也是國際上倍受重視的昆蟲類群之一[3]。搖蚊科昆蟲的研究與全球蓬勃發(fā)展的水環(huán)境保護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研究等生產(chǎn)實踐有著密切聯(lián)系:搖蚊科昆蟲是很多經(jīng)濟水產(chǎn)動物的天然開口餌料[2];搖蚊科昆蟲不同種類分布在不同的水體中,對水環(huán)境的敏感度較高,是水環(huán)境的指示生物[4];某些搖蚊科種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害蟲,會為害水稻等農(nóng)作物幼苗和水產(chǎn)動物幼苗[2]。
關(guān)于搖蚊科昆蟲的記述多集中于保護區(qū)中,如:浙江省烏巖嶺已有搖蚊科昆蟲名錄,共記錄搖蚊科昆蟲3亞科39種[5];浙江省天目山記錄了4亞科41屬75種搖蚊[6];浙江省臨海三江國家級濕地公園記錄了3亞科36種搖蚊[7]。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搖蚊科昆蟲的系統(tǒng)性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以浙江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為樣地,以搖蚊科昆蟲為對象,調(diào)查了浙江省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搖蚊科昆蟲的種類與分布。
1 研究方法
1.1采樣點的設置
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原名俞坑自然保護區(qū)[1],域內(nèi)河網(wǎng)密集,以永安溪水系的支流俞坑為最大的溪流,貫穿于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和實驗區(qū)。因搖蚊科昆蟲為水生昆蟲,幼蟲生活于水體中,羽化后也往往在水體周圍活動。故選取最主要的溪流——俞坑作為采樣的樣線。采樣點分布于俞坑的上游(核心區(qū))、中游(緩沖區(qū))和下游(實驗區(qū))3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設置3個采樣點,共計9個采樣點。
1.2 搖蚊的采集與鑒定
采集、觀察并記錄所見到的搖蚊種類、數(shù)量、活動狀態(tài)及生境概況。于2018年4—9月進行定期調(diào)查,每月2~4次,如遇天氣不良,則順延1 d。主要采取3種方法采集,分別為掃網(wǎng)法、馬氏網(wǎng)法和燈誘法。掃網(wǎng)法為在搖蚊活動頻繁的時間沿采集路途在草叢或樹叢間來回揮動蟲網(wǎng),掃網(wǎng)路徑為在每個樣點中以Z字形來回取50網(wǎng),掃網(wǎng)時一個往返為1次,每次往返呈180°[8]。馬氏網(wǎng)法為在指定的9個采樣點再各設置1個馬氏網(wǎng),定點布置在林地或灌木叢中捕捉搖蚊。燈誘法為用250 W汞燈的誘集燈和用2.0 m×1.5 m的白化纖布制成的幕布,用竹竿把幕布掛于誘集燈后方15 cm處,清除幕布四周? ? ?4~5 m的雜草[9],采集所有落于幕布前后的搖蚊,誘集時間為4 h。用85%乙醇作為樣品的保存劑,將采集到的搖蚊放于儲蟲瓶中,盡量避免搖動,帶回室內(nèi)進行標本制作。根據(jù)相關(guān)鑒定資料[10-19]比對各標本的特征與差異,盡量使標本鑒定到種。
2 結(jié)果與分析
經(jīng)采集、鑒定,共發(fā)現(xiàn)搖蚊科昆蟲4亞科23屬46種[6,7],相關(guān)種類名錄如下。
2.1 搖蚊亞科(Chironominae)(25種)
1)中華搖蚊[Chironomus (Chironomus) sinicus Kiknadze,Wang, Istomina & Gunderina,2005]。分布于中國浙江、天津、河北、內(nèi)蒙古、廣東、云南、寧夏;日本;歐洲。
2)爪哇搖蚊[Chironomus (Chironomus) javanus Kieffer, 1924]。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灣;日本;泰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
3)臺南搖蚊[Chironomus (Chironomus) circumdatus Kieffer, 1916]。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湖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臺灣;朝鮮;日本;泰國;印度;澳大利亞;密克羅尼西亞。
4)薩摩亞搖蚊[Chironomus (Chironomus) samoensis Edwards,1928]。分布于中國浙江、北京、河北、內(nèi)蒙古、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青海、寧夏、新疆、臺灣;日本;印度尼西亞;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湯加。
5)尖附器搖蚊[Chironomus (Chironomus) cingulatus Meigen, 1830]。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安徽、福建、河南、貴州、新疆;歐洲。
6)背搖蚊[Chironomus(Chironomus) dorsalis Meigen,1818]。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歐洲。
7)強壯二叉搖蚊[Dicrotendipes nervosus (Staeger,1839)]。分布于中國浙江、天津、江西、山東、寧夏;日本;丹麥;美國。
8)七斑二叉搖蚊[Dicrotendipes septemmaculatus (Becker,1908) ]。分布于中國浙江、山東、湖北、貴州、云南、臺灣;歐洲;非洲;大洋洲。
9)光裸二叉搖蚊(Dicrotendipes nudus Qi, Lin & Wang, 2012)。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新疆。
10)韋羌二叉搖蚊(Dicrotendipes weiqiangensis Qi, 2016)。分布于中國浙江仙居。
11)暗綠二叉搖蚊[Dicrotendipes pelochloris (Kieffer、1912)]。分布于中國浙江、天津、河北、江蘇、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臺灣;韓國;日本;印度;菲律賓;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澳大利亞。
12)仙居馬偌亞搖蚊(Manoa xianjuensis Qi & Lin, 2017)。分布于中國浙江仙居。
13)小足倒毛搖蚊[Microtendipes pedellus (De Geer)]。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南、貴州、陜西;印度;全北區(qū)。
14)科菲倒毛搖蚊[Microtendipes confinis (Meigen,1830)]。分布于中國浙江、陜西;歐洲。
15)黑帶間搖蚊(Paratendipes nigrofasciatus Kieffer,1916)。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海南、臺灣、云南;日本。
16)云集多足搖蚊[Polypedilum (Tripedilum) nubifer (Skuse,1889)]。分布于中國浙江、天津、內(nèi)蒙古、遼寧、安徽、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寧夏;古北區(qū);東洋區(qū);非洲區(qū);澳洲區(qū)。
17)霞甫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entapedilum) convexum (Johannsen), 2005]。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貴州、西藏;古北區(qū);東洋區(qū);澳洲區(qū)。
18)仙居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xianjuensis Qi, 2016]。分布于中國浙江仙居。
19)縮縊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constrictum Zhang & Wang, 2017]。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
20)源平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genpeiense Niitsuma, 1996]。分布于中國浙江、貴州、云南;日本。
21)小云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nubeculosum (Meigen, 1804)]。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甘肅、貴州、湖北、河北、遼寧、內(nèi)蒙古、四川、山東、云南;歐洲;非洲;北美洲。
22)多巴多足搖蚊[Polypedilum (Polypedilum) tobaseptimum Kikuchi & Sasa, 1990]。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河南、海南、寧夏、云南;印度尼西亞。
23)膨大多足搖蚊[Polypedilum (Uresipedilum) convictum (Walker,1856)]。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湖北、海南、貴州、云南、陜西;歐洲。
24)仙居狹搖蚊(Stenochironomus xianjuensis Zhang & Qi,2016)。分布于中國浙江仙居。
25)賽特狹搖蚊[Stenochironomus satorui (Tokunaga & Kuroda, 1936)]。分布于中國浙江、海南、貴州、西藏;日本;美國。
2.2 長足搖蚊亞科(Tanypodinae)(5種)
1)橫帶偽長足搖蚊[Psectrotanypus dyari (Coquillett, 1902)]。分布于中國浙江;新北區(qū)。
2)二型特長足搖蚊(Thienemannimyia dimorpha Cheng & Wang, 2009)。分布于中國浙江。
3)微刺菱跗搖蚊(Clinotanypus microtrichos Yan & Ye, 1977)。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貴州、云南。
4)依穴粗腹搖蚊[Denopelopia irioquerea (Sasa et Suzuki,2000)]。分布于中國浙江、廣東、廣西、西藏、甘肅;日本。
5)雕飾粗腹搖蚊[Rheopelopia ornata (Meigen, 1838)]。分布于中國浙江、天津、陜西、重慶、四川;日本;歐洲。
2.3 直突搖蚊亞科(Orthocladiinae)(14種)
1)擬黃苔搖蚊(Bryophaenocladius parictericus Lin,Qi & Wang,2012)。分布于中國浙江、四川。
2)黃苔搖蚊[Bryophaenocladius ictericus (Meigen,1830)]。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瑞典;德國;英國;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加拿大。
3)微小沼搖蚊[Limnophyes minimus(Meigen,1818)]。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遼寧、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廣西、四川、云南、陜西、寧夏。北半球廣布。
4)暗褐心突搖蚊(Cardiocladius fuscus Kieffer, 1924)。分布于中國浙江、青海;朝鮮;日本;歐洲。
5)雙線環(huán)足搖蚊[Cricotopus(Cricotopus)bicinctus (Meigen,1818)]。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江蘇、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臺灣。世界性分布。
6)三帶環(huán)足搖蚊[Cricotopus (Isocladius) trifasciatus (Meigen,1818)]。分布于中國浙江、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江蘇、福建、湖北、廣西、四川、云南、西藏、寧夏。北半球廣布。
7)輪環(huán)足搖蚊[Cricotopus (Cricotopus) annulator Goetghebuer,1927]。分布于中國浙江;加拿大。
8)長須中足搖蚊(Metriocnemus tristellus Edwards,1929)。分布于中國浙江;俄羅斯;歐洲。
9)錐形施密搖蚊(Smittia shofukuduodecima Sasa,1998)。分布于中國浙江;日本。
10)嬉野施密搖蚊(Smittia uresifegea Sasa & Suzuki,1998)。分布于中國浙江;日本。
11)細長直突搖蚊[Orthocladius (Orthocladius) dorenus (Roback,1957)]。分布于中國浙江、四川、云南;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北美洲。
12)三角直突搖蚊[Orthocladius (Orthocladius) manitobensis S?ther,1969]。分布于中國浙江;美國。
13)簡單提尼曼搖蚊(Thienemanniella absens Fu, S?ther & Wang,2010)。分布于中國浙江。
14)十二鞭毛施密搖蚊(Compterosmittia duodecima Lin,Yao,Liu & Wang,2013)。分布于中國浙江。
2.4 寡角搖蚊亞科(Diamesinae)(2種)
1)雙角波搖蚊[Potthastia montium (Edwards,1929)]。分布于中國浙江、遼寧、貴州、陜西;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比利時。
2)春寡角搖蚊(Diamesa vernalis Makarchenko,1977)。分布于中國浙江、遼寧、江蘇、四川;日本;俄羅斯。
3 小結(jié)與討論
依據(jù)傳統(tǒng)的世界陸地動物地理區(qū)劃,中國陸地動物區(qū)劃分屬于古北界與東洋界。仙居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屬于東洋界。本研究記述的46種搖蚊依其地理范圍可分為古北界與東洋界,共有種有29種,占總數(shù)的63.04%;浙江省仙居特有種有4種,占總數(shù)的8.70%。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搖蚊亞科和直突搖蚊亞科兩亞科種類共計39種,所占種比例為84.78%,與目前浙江省搖蚊科昆蟲已知種類中兩亞科所占比例大體一致[11]。
搖蚊的蛹期很短,在溫度適宜時才可羽化,因此不同季節(jié)出現(xiàn)的優(yōu)勢種不同。括蒼山保護區(qū)內(nèi)的直突搖蚊亞科主要出現(xiàn)在4—6月,此時保護區(qū)內(nèi)溪流水質(zhì)清澈、水溫較低、流速較快、水體中溶解氧含量高,搖蚊亞科和直突搖蚊亞科的種類較多。這幾種直突搖蚊種類的共同特征為體型極小,且均為清水種。7—9月,搖蚊亞科占主導地位,搖蚊屬(Chironomus Meigen)和多足搖蚊屬(Polypedilum Kieffer)為優(yōu)勢屬,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氣溫上升,且部分溪流出現(xiàn)季節(jié)性斷流,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相對較低,富營養(yǎng)化程度高。長足搖蚊亞科在4—9月均有出現(xiàn),但種所占比例較低。寡角搖蚊亞科昆蟲屬于喜冷類種類,之前僅在中國東北高寒地區(qū)有發(fā)現(xiàn)。
浙江省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永安溪水系的支流俞坑是最大的溪流,生物多樣性豐富且生物量大,在保護區(qū)環(huán)境的物質(zhì)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中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俞坑的上游由于底質(zhì)以礫石為主,大多數(shù)為清水種,但上游食物匱乏也限制了搖蚊的生存繁衍。植被覆蓋率較高的中游為搖蚊營造了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中游的物種豐富度也會相對較高。在人類活動頻繁的下游,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影響了此地部分搖蚊種的生存繁殖,清水種部分減少,耐污種數(shù)量增多。
本次調(diào)查共總結(jié)仙居括蒼山自然保護區(qū)搖蚊科昆蟲46種,隸屬于4亞科23屬。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標本的補充,仙居括蒼山保護區(qū)的搖蚊科昆蟲名錄將更加完善,所獲成果將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也可為中國搖蚊科昆蟲研究工作提供浙江省生物多樣性資料。
參考文獻:
[1] 彭佳龍, 史小華, 張汝忠.? 浙江仙居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J].? 林業(yè)科學研究, 2008, 21(5):713-718.
[2] ARMITAGE P D, CRANSTON P S, PINDER L C V. The Chironomidae: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non-biting midges[M].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5.
[3] WANG X H,ZHANG R L,GUO Y H,et al. The history,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 of Chironomidae research in China[A].? FERRINGTON L C. Proceedings of the XV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ronomidae[C]. Minnesota: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10.342-356.
[4] LEONARD C F. Global diversity of non-biting midges (Chironomidae; Insecta-Diptera) in freshwater[J]. Hydrobiologia,2008, 595:447-455.
[5] 齊 鑫,王新華.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搖蚊科昆蟲初步調(diào)查名錄[J]. 四川動物, 2010, 29(3):496-498.
[6] 張 鋒,薛曉峰. 天目山動物志 第二卷[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7] 杜炫發(fā),胡 娟,汪家玲,等. 浙江省三江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搖蚊科昆蟲名錄[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3, 52(9): 2063-2065.
[8] 葛 洋, 郭 苗, 曹玉言, 等.? 安徽菜子湖濕地鞘翅目昆蟲區(qū)系分析及多樣性研究[J].? 生物學雜志,2014, 31(2):41-46.
[9] 尤 平, 李后魂, 王淑霞.? 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qū)蛾類的多樣性[J].? 生態(tài)學報,2006, 26(4):999-1004.
[10] 王新華.? 中國直突搖蚊亞科記述I (雙翅目: 搖蚊科)[J].? 南開大學學報, 1991, 36(4):34-37.
[11] 林曉龍.? 浙江省搖蚊科區(qū)系及生物地理學研究(雙翅目: 搖蚊科)[D].? 天津: 南開大學, 2015.
[12] 王俊才,王新華. 中國北方搖蚊幼蟲[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1.
[13] 顧婧婧, 陳春棠, 朱凌飛, 等.? 浙江省仙居國家公園狹搖蚊屬新記錄種記述[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 56(4): 663-665.
[14] 劉 燦,孔釬釬,李業(yè)樂,等. 浙江省間搖蚊屬種類記述[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9,58(14): 62-64.
[15] QI X, PENG J W, ZHANG R L, et al. Dicrotendipes weiqiangensis sp. nov. (Diptera: Chironomidae) from Zhejiang, China[J].? Entomotaxonomia, 2016, 38(3):208-212.
[16] QI X,WANG X H, ANDERSEN T,et al. A new species of Manoa Fittkau (Diptera: Chironomidae) with DNA barcodes from Xianju National Park,Oriental China[J]. Zootaxa,2017,4231(3):398-408.
[17] QI X,ZHANG R L,ZHU L F,et al. A new species in the genus Polypedilum Kieffer (Diptera: Chironomidae) from the Xianju National Park, Zhejiang[J]. Entomotaxonomia,2016,38(2):131-134.
[18] ZHANG R L,GU J J, QI X, et al.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Stenochironomus Kieffer (Diptera: Chironomidae) from Xianju National Park,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Entomotaxonomia, 2016, 38(4):281-284.
[19] 張瑞雷.? 中國多足搖蚊屬系統(tǒng)學研究 (雙翅目: 搖蚊科)[D].? 天津: 南開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