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燕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在教育領域中廣受師生青睞,能夠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將其合理地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之中,可以改善課堂上學生的心理氣氛,還能在喚醒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上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意識與合作精神,使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然而,現如今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抑制了小組合作學習功能的發(fā)揮,本文就有效的運用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地理教學
前言:小組合作學習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科學應用,對于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缺少認識,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小組成員分配不合理,合作任務設置不合理等問題,致使這種新型教學方式的價值流失。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在地理教學中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法所做的一系列探索,就如何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闡述幾點拙見。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建立在學習小組這一載體之上。所以,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教師首先要落實的一項教學任務就是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由于每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學習態(tài)度等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進行合理搭配,避免分組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確保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均能得到滿足[1]。實踐證明,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是一種有效的分配方式,即組內成員之間彼此存在差異,而各個小組的整體學習水平基本保持平衡。這樣既有利于調動組內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營造一個良性的外部競爭環(huán)境。在筆者看來,高中地理教師先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層,通常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拓展組、提高組和基礎組。拓展組的學生主要是地理成績優(yōu)異、自主學習能力強、興趣濃厚的學生;提高組則是地理成績良好、學習態(tài)度端正、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剩下的學生則放進基礎組。一般來說,拓展組、提高組與基礎組學生的數量盡量維持在1:2:1的水平,即提高組學生數量占據全班學生數量一半,而基礎組與拓展組學生數量各占全班學生數量的25%。在分好學生的層次之后,教師再按照一個拓展組學生、一個基礎組學生和兩個提高組學生的組合方式組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在任務分配好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選出組長,并對每一個成員的職責進行明確,如某個成員負責收集材料,某個成員負責記錄討論內容等,只有分工明確,才能保證接下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2]。
二、合理設置小組學習任務
在劃分好各個學習小組的成員之后,地理教師需要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合理設置小組學習任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成效。在小組學習任務的設置上,地理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諸多的失敗案例進行總結后筆者發(fā)現,很多地理課堂上雖然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但是因為教師設置的任務難度過大或者過小導致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最終取得的學習效果不容樂觀。實踐證明,如果教師設置的任務過難,小組內的基礎組成員幾乎沒有參與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成為了拓展組學生獨自表演的舞臺。如果教師設置的任務比較簡單,對拓展組成員來說毫無挑戰(zhàn)性,拓展組成員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而喪失[3]。在筆者看來,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師設置“問題串”,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參與其中。例如,在講解“地理自然災害與人類”有關內容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串:①地理自然災害的種類、性質和特點。②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地理自然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影響。③借助互聯網搜索各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災害情況,了解這些自然環(huán)境災害給當地居民造成的環(huán)境影響,對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建立一份調查報告。這些問題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在分配小組的時候,教師可以向每個小組提出“先讓基礎組學生回答,再讓提高組學生補充,接著再讓拓展組學生優(yōu)化,最后小組成員再共同討論、交流和歸納”這樣的建議。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均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
三、指導學生交流反思總結
在小組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教師要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匯報討論結果。一般來說,地理問題的答案比較開放,不具有固定性,所以每個小組呈現出來的答案各有利弊。在某個小組組長進行匯報的時候,地理教師要讓其他小組成員認真傾聽,然后給予評價,指出其中的閃光點,同時也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最后,教師再綜合每個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點評。在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既要關注各個小組的交流結果,還要綜合考慮各個小組學生的互幫互助情況、分析問題的思路等方方面面,在這個基礎上給予中肯的評價,既肯定優(yōu)點,也要指出不足。這樣的評價交流和總結可以引導學生彼此借鑒,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結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符合新課改教學特點,能夠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教學局面,交還學生學習主動權,提供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和平臺的教學方式。將其合理地運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之中,有利于調動學生能動性,拓寬學生思維與視野,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有著顯著的教育價值,地理教師要認識到其功能與優(yōu)勢并對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麗蕓.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在農村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179.
[2]唐曉靜.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探討——以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材為例[J].地理教育,2017(12):58-59.
[3]劉勇.高中地理新課改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策略[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