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宏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拓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增強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進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本文就從幾個方面入手,對于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興趣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學生興趣
現代社會要求學生多面發(fā)展,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開端,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促使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更加穩(wěn)固順利。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音樂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并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中的興趣成了關鍵問題。
一、通過體態(tài)律動提高音樂欣賞
體態(tài)律動是學生在聆聽音樂時的即時反應,其不僅是對音樂作品的表達,而且還可以通過動作變化,完美展現出音樂節(jié)拍的狀態(tài)。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身體的變化,進而展現出音樂旋律的高低、強弱、歌曲中的故事情節(jié),當遇到高音時,可以讓學生做出雙手向上伸展、保持踮起腳尖的狀態(tài),使身體做到最大限度的伸展,當遇到中音時,可以讓學生雙手平放到胸前,保持自然直立的狀態(tài),當遇到低音時,可以讓學生雙手自然垂直,保持身體向前傾斜的狀態(tài)。或者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不同的音樂編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體態(tài)律動動作。通過體態(tài)律動的訓練方式,使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需要注意的是,體態(tài)律動的動作展示,不需要強制執(zhí)行和機械的記憶,而是需要學生無意識做出相關動作,才能讓學生準確掌握音樂節(jié)奏。另外,音樂節(jié)奏的音調和音色,也可以通過身體運動來表達,例如,在演奏《憶江南》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兩組學生代表不同的節(jié)奏,當一組學生所要演奏的音樂部分出現時,另一個小組需要根據音樂節(jié)拍做出舒緩伸手的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演奏中,從而提高了興趣。
二、將微課教學和歌唱教學共同融入到/JN學音樂課堂中
歌唱教學是小學生能夠學習好音樂的基礎教學,也是使小學生對音樂學習感興趣的必要手段,對于小學生在音樂綜合素養(yǎng)方面的提升也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歌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完成對小學生實行綜合素質教育和多方位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綜合考察目前歌唱教學在音樂課堂上的實行效果可以發(fā)現,因為一部分音樂老師的授教水平和歌唱才能達不到最好的狀態(tài),即使開展了一系列的歌唱教學活動,也不能提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能夠高效地完成音樂教學目標。這種現象的出現就需要音樂老師能夠恰當地利用微課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歌唱教學中適當插入微課教學。這種將微課教學和歌唱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下提升小學生的歌唱水平。以《大樹媽媽》為例,在該節(jié)音樂課教學當中,音樂老師要將教學內容與體現母愛偉大的思想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在歌唱中的感情色彩。通過播放《大樹媽媽》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討論對大樹媽媽的看法,僅僅幾分鐘的時間,課堂氛圍就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們都踴躍發(fā)言。
三、走進學生的生活,拓展更大的音樂教學空間
音樂是從人類生活中衍生而來的,來源于生活,又豐富了生活,為人類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情感因素。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材之間、學生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重視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動音樂回歸生活,實現對音樂教學的有效拓展。例如,在進行人音版四年級上冊《陀螺》的教學時,由于社會發(fā)展,很多城市中的學生對于陀螺并不熟悉,那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陀螺,還可以在課堂中用實物展示,邀請學生在課后進行玩耍。抑或者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陀螺游戲技巧,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陀螺》的歌詞有更深的理解。使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提高了見識豐富了知識還對歌曲加深記憶加強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生活中所玩的玩具創(chuàng)編歌詞,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
四、將音樂與情境進行結合
在小學階段,將音樂與情境結合起來進行趣味教學可以弱化課堂教學的嚴肅性,并增加課堂教學的變化。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音樂課程內容的不同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享受本節(jié)課的情境,并期待下一節(jié)課的情境。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需要在情境的感染力上多下功夫。具體來說,教師設計情境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情境的展示形式、情境的擴展性等方面,教師的考慮越周全,趣味教學的效果就會越好。例如:在進行《馴鹿》的教學時,我給學生創(chuàng)建了視頻情境。展開來說,我給學生展示了兩段視頻,一段是動畫視頻,另一段是真人影視視頻,視頻內容都是關于馴鹿的,學生看得津津有味,看完之后還想再看。趁此,我給學生提了一個趣味性的問題,即:如果有機會,你想參與馴鹿嗎?這個問題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了,在學生回答之后,我讓學生欣賞樂曲《馴鹿》,并讓學生結合視頻中看到的情景說一說樂曲中描繪了怎么樣的情景。在學生思考時,我給學生重新播放了一遍樂曲,很多學生體會到了馴鹿時人們的喜悅心情以及鹿群的馴良、柔順,描述出來的情景非常歡快。在情境的鋪墊下,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并且學生很歡樂。因此,教師應當活用情境進行趣味音樂教學。
五、結束語
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沒有成熟,自身的情感控制比較缺乏,使小學生的情感和理智存在不協調的現象。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教育更注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小學音樂老師應該適當合理的利用微課教學、教學情境、體態(tài)律動的優(yōu)勢,將其融入到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自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俊玲.小學音樂課上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17):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