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李勝振,朱鵬余
(三河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廊坊 065201)
三河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工程為2×350 MW日本三菱凝汽式發(fā)電機組,分別于1999年和2000年投產(chǎn)發(fā)電,2007年改為抽汽供熱;二期工程為2×300 MW國產(chǎn)抽汽供熱機組,于2007年投產(chǎn)發(fā)電,2015年增容改造為2×315 MW。4臺鍋爐均為亞臨界燃煤汽包鍋爐,采用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雙切圓燃燒、鋼架全懸吊結構、半露天布置、固態(tài)排渣。汽輪機均采用單軸、雙缸雙排汽、亞臨界汽輪機組。每臺鍋爐采用2臺雙室五電場高頻電源電除塵器;采用石灰石濕法脫硫和SCR脫硝裝置。采用液氨蒸發(fā)法供氨,氨區(qū)為4臺鍋爐SCR脫硝系統(tǒng),共配置2臺各為80 m3的液氨儲罐、3臺液氨蒸發(fā)器、3臺氨氣緩沖罐、 1臺氨氣吸收槽處理氨區(qū)系統(tǒng)排放的氨氣、1個容積為27 m3的地坑,作為緩沖排放氨區(qū)內廢水使用。其主要參數(shù)見表1。
表1 氨區(qū)主要設備主要參數(shù)
液氨作為燃煤鍋爐煙氣脫硝重要的生產(chǎn)原材料,屬于乙類易燃易爆的有毒液體,其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高毒性、可燃性、爆炸性和腐蝕性。國家TSG-R7001—2013《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液氨儲罐作為壓力容器,累積監(jiān)控使用時間不得超過3年,必須經(jīng)過檢驗,需要檢驗的表面,特別是腐蝕部位和可能產(chǎn)生裂紋性缺陷的部位,必須徹底清理干凈,母材表面應當露出金屬本體。這就要求必須要在液氨儲罐表面焊口進行打磨,并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具體要求為液氨儲罐需要排空內部液氨并置換,氨氣質量濃度不得高于35 mg/m3;空氣中含氧體積分數(shù)應在18%~21%[1-3]。
如采用常規(guī)的氮氣置換方法,由于液氨儲罐內部長期浸泡在液氨中,需要耗費大量氮氣,并且置換過程時間長,整體耗費氮氣及人工成本都非常高。因此,本文提出了采用水置換液氨儲罐內工質的方案[4-5]。
液氨儲罐采取水置換方法時,在操作過程中由于液氨、氨氣、水等工質之間或自身擴容等原因產(chǎn)生化學、物理反應,因此對液氨儲罐水置換過程中的主要風險源簡要分析如下。
液氨儲罐工作壓力為0~1.6 MPa,運行狀態(tài)時處于正壓強范圍。在常溫、常壓狀態(tài)下,氨氣極易溶于水,溶解度為1∶700。如液氨儲罐在水置換過程中,內部充滿氨氣狀態(tài)下充入置換水時,由于氨氣迅速溶于水,造成液氨儲罐內部壓力急劇減小,形成真空,如壓力波動超過液氨儲罐表面殼體承受負壓能力時,就會造成設備損壞,甚至發(fā)生液氨儲罐殼體塌陷現(xiàn)象。
當氨氣溶解于水時會發(fā)生放熱反應,造成液氨儲罐表面溫度升高;液氨在儲罐內部發(fā)生氣化時,會發(fā)生吸熱反應,造成液氨儲罐表面溫度下降。由于液氨儲罐設計溫度范圍為-20~50 ℃,超出其溫度范圍時,會造成液氨儲罐殼體產(chǎn)生應力傷害,甚至發(fā)生殼體破損。因此,首先應在水置換操作過程中采用合理步驟,盡量減少發(fā)生放熱或者吸熱反應;其次如不得不產(chǎn)生放熱或者吸熱反應時,應控制反應速度,保障液氨儲罐表面溫度不低于0 ℃、不高于40 ℃,避免液氨儲罐殼體由于溫度變化造成的風險。
液氨儲罐進行水置換時,主要步驟按照相關規(guī)程要求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制定預案,編寫操作票,準備相應的操作工具等;排空液氨儲罐內的液氨;氮氣置換液氨儲罐中的氨氣;液氨儲罐注水,通過液氨儲罐底部排放門排放至pH值合格(7.5或以下);充入氮氣,排出存水(如需液氨儲罐內部工作,需置換為空氣,并且氧的體積分數(shù)應為18%~21%,如無內部工作可不用置換為空氣);液氨儲罐打磨檢測;檢查液氨儲罐內部氮氣氧量低于2%(如內部為空氣,需要置換為氮氣,且氧量低于2%);進行液氨儲罐的氣密性試驗;多次從液氨儲罐底部排放門處排放液氨儲罐內氮氣壓力至0.2~0.3 MPa,確定底部排放門處無水霧或水滴排出為合格;氨氣置換氮氣至正常運行壓力后,注入液氨。
a.應關閉進行水置換的液氨儲罐與氨區(qū)內工作部分的液氨、氨氣等系統(tǒng)相連接的所有相關閥門,并在閥門外側打堵板,做到與運行設備可靠隔絕,絕對避免液氨或者氨氣與置換水接觸。
b.進行水置換的水源應干凈,氯根小于25 mg/L,避免對液氨儲罐內部造成腐蝕。
當液氨儲罐液位為零后,打開底部排放門排放液氨至廢水坑,打開頂部排氣門排放氨氣至吸收槽,至液氨儲罐內部壓力基本為大氣壓時,進行氮氣置換。進行氮氣置換的目的是為了盡量減少液氨儲罐內的氨氣,盡量減少液氨儲罐進水時造成的內部壓力波動。
液氨儲罐注水的同時,必須打開液氨儲罐相應的各個頂部及底部排放門,使液氨儲罐內部與外界相通,以避免液氨儲罐內部壓力由于氨氣溶解產(chǎn)生波動。
a.在液氨儲罐最大水容量時通入氮氣,同時通過液氨儲罐底部排放門排水,利用氮氣壓力排出液氨儲罐內部存水。目的是為了保持液氨儲罐內為低氧量,減少氮氣置換次數(shù),達到節(jié)約氮氣成本的目的。
b.充氮后壓力達到1.0~1.6 MPa時,保持壓力持續(xù)5 min以上,經(jīng)液氨儲罐底部排放門排放氮氣,經(jīng)幾次充氮、通過液氨儲罐底部排放門排放多次后,最終確認底部排放門處再無水滴或者水霧排出后為止,其目的是盡可能排出液氨儲罐內的存水,減少液氨儲罐充氨時造成液氨儲罐殼體溫度變化,提高安全性。
c.排放液氨儲罐內存水至pH值低于7.5時為合格。
d.液氨儲罐水置換過程中會產(chǎn)生較多含氨廢水,通過氨區(qū)地坑泵排出,需妥善處理,避免氨氮廢水外排造成環(huán)境污染。
a.液氨儲罐檢測工作結束并恢復至運行狀態(tài)過程中,利用氨氣置換液氨儲罐內部的氮氣,并在置換過程中就地檢測液氨儲罐的溫度變化情況。液氨儲罐內部雖然經(jīng)過多次置換,但仍然會在液氨儲罐內壁凝結部分水分。這部分水分難以排出,在氨氣進入液氨儲罐時,就會造成液氨儲罐殼體表面溫度變化。因此,在液氨儲罐氨氣置換氮氣過程中,在上位機觀察液氨儲罐溫度變化的同時,還應使用手持溫度檢測儀隨時測量液氨儲罐殼體各個點的溫度。當液氨儲罐任何部位溫度達到33 ℃時,應立刻停止氨氣置換氮氣,液氨儲罐表面任何部位溫度不得超過40 ℃,超過時需按照相關規(guī)定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
b.逐漸充氨提高液氨儲罐內部壓力至正常運行時的壓力(低于1.6 MPa)后方可注入液氨。注意在液氨儲罐內部壓力低時,絕對不允許直接注入液氨。液氨直接進入液氨儲罐擴容會造成液氨儲罐溫度急劇下降,液氨儲罐表面殼體應力急劇變化會造成液氨儲罐殼體炸裂。
液氨儲罐的水置換方案相對于氮氣置換方案操作簡單,容易達到降低氨氣濃度的置換效果,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達到液氨儲罐具備檢測的工作條件,可以節(jié)約大量氮氣成本及人工操作成本;同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由于操作不當造成氨氣遇水溶解,液氨氣化揮發(fā)等情況時產(chǎn)生氨罐內壓力急劇變化、溫度急劇變化而導致氨罐本體及相關管路應力變化的設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