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間管理是幫助大家構建更好生活,擁有更高成就,獲得更強滿足感工作的有效途徑。但時間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自己”,從自己入手,了解時間管理與時代背景、情緒、效率的關系,才能更加有效的管理時間。
關鍵詞:時間管理;管理自己;情緒;效率
時間管理是幫助大家構建更好生活,擁有更高成就,獲得更強滿足感工作的有效途徑。時間管理的相關研究并不算少,但能從中應用和獲益的不多。探究其原因,是把時間單純看作被管理的對象,沒有考慮管理時間和管理自己、管理情緒等方面有很大的關系?!肮芾頃r間”的核心其實是“管理自己”。如果不從管理自己的高度對待時間管理,僅僅借由時間管理就想達到自己預想的一切目標,可能只是杯水車薪。要想在學業(yè)、事業(yè)、生活等方面獲得實在的提升,必定要從提升自身的能力入手,時間管理只是提高效率的方法和途徑,是提升和管理自己道路上錦上添花的一筆。
因此,在做“時間管理”之前,首先要明晰管理時間和管理自己的深層次關系。處理好這個關系,是大前提,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方面需要明確:
一、不著急是時代良藥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生活的轉速越來越快。我們很容易知曉別人的成功,被推著加速前行,渴望更高效地利用時間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從而獲得自己的成功。但是越著急越容易亂了陣腳,很多人根本沒想好要什么就拼命往前沖,最后只能是沖鋒陷陣罷了。其實不知道要什么沒有關系,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也比沒有思考的行動要強。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要確定的是人生大概的方向,喜歡哪方面的事物,想做哪方面的事情?要有一條清晰的主線。其次是給自己一個較長的時間,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去完成哪怕一件事情。只有把時間拉長,才有可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當我們不只著眼于當下,有一個大方向及較長的時間線,才會比較從容,不容易隨時充滿壓力和緊迫感,不輕易被別人的成績影響。給自己規(guī)劃一條路徑,不盲從,不著急,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可能是最扎實最有效的途徑。
二、處理好情緒和時間的關系
管理時間,要先關注自身的情緒。情緒和時間就像蹺蹺板的兩端。時間管理得好,情緒就平穩(wěn);時間管理混亂,情緒就忽高忽低。更多時候,情緒會反作用于我們對時間的把控,而且不被我們注意。回想一下自己的一天,是不是多多少少會有各種情緒,上班路上的擁擠煩躁、同事間的不愉快、未完成事項的壓力、父母身體不好的焦慮、孩子讀書問題等等,這些情緒會占用我們的腦容量,同時占用我們的時間,讓我們原本就不多的時間更加稀缺。除此之外,情緒還會隨時間不停產(chǎn)生,計劃好的日程安排,如果沒有按計劃一項項完成,或者完成時間有拖延,必然造成當天事項的累積,這些累積會產(chǎn)生煩躁、焦慮等情緒,讓我們疲憊不堪。因此,注意到情緒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是我們管理時間非常關鍵的點。只有處理好情緒和時間的關系,才能把握管理時間的核心。
三、接受差距,效率是訓練出來的
每個人每天都擁有24小時,沒有人時間比別人更多一些,而單位時間量的成果卻千差萬別。同樣兩個小時看一本書,有人看完了一整本,有人只看了一章,這是量的差距;同樣的時間看完一篇文章,有人可以邏輯清楚表達文章概要,有人只記得支離破碎的細節(jié),這是質的差別。接受每個人的時間,從量到質都是不同的,差距在于對時間的利用和效率上。每一項事情都依托時間而發(fā)生,提高單位時間量的產(chǎn)出,就能夠提高我們的各種技能,不論是閱讀、背誦、寫作、學習新技能還是工作。效率是在對的方法和路徑上不斷訓練出來的,而且是可以訓練的。接受差距,并且有意識的不斷訓練自己的效率,便能夠成為高效的時間利用者,經(jīng)年累月,就會表現(xiàn)出優(yōu)異水平。
以下9個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養(yǎng)成如實記錄時間的習慣。了解時間的支出,察覺不經(jīng)意、下意識用掉的時間,然后優(yōu)化。比如洗漱的時間、吃飯的時間、上下班路上的時間、無意識刷手機的時間。這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我們很少去提升和改善,如果能優(yōu)化這部分無意識的時間,無形之中會省下許多。
2.認清時間真相,大塊不被打擾的時間太少,用好碎片化時間是關鍵。現(xiàn)在能有半天不被打擾的時間都很難,與其寄希望在一個整塊時間去做重要的事,不如利用好每個15分鐘,拆解事情、分步完成。重視一件小事的積累。先去做,做多做少不用過于計較?!盁o中生有”的第一步最重要。先有量的積累自然會產(chǎn)生對品質的需求,然后才有優(yōu)化的可能。
3.對時間吝嗇起來。大部分人對時間都比較大方,好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十分有限,而且一去不復返。如果能像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的時間,吝嗇一些,我們實際能支配的時間會變多。關鍵是形成對時間吝嗇的意識,這樣在面臨他人占用自己時間的事情時,會學會拒絕。
4.在每個時間板塊內認真,切勿等待。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我們認為重要的時間,反而用此時的“等待”或“度過”去換取那些時間,忽視了其實每一段時間的價值都是一樣的。比如用等人的時間去換一個聚會,用草草度過工作日的方式去換周末休閑的時間。
5.列清單。心里裝著太多事,會耗散精力,產(chǎn)生各種情緒,反而占用腦容量和時間。列清單,不管是列每天的待辦清單還是更細化的清單,都能幫助我們在處理事務時,從多個事務中先抽離,只聚焦于一件事,同時也不會遺漏其他事宜。列清單時還可以把相對大塊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分給較難的事情,碎片化的時間則分配給打電話、溝通等事務,通過不斷練習,列清單有助于優(yōu)化順序和精力分配。
6.雙峰策略——拉開兩極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要平均用力,忙的時候把時間安排得更緊密一些,閑的時候就安排得閑一些。平均用力往往不及雙峰策略更有效。就像把事情交給最忙的人,其實更容易出成果一樣。越是忙碌的時候,工作效率越高,原本兩天才能完成的事可能兩個小時就可以做到。
7.不要在“決策疲勞”的時候做決定。能量不足的時候,更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能量不夠的時候就去補充能量,強打起精神或者怕浪費時間,效果往往不太好。要關注“決策總量”的問題,如果一件事情是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做好的,是可以自己把握的,不需要其他人或事決定,決策總量小,那就窮盡一切力量去做。若成敗的關鍵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決策總量在其他一些人或事上,那就隨緣,不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耗費心力。
8.慎用意志力。要想更好地利用時間,就要把握身體和精力的狀態(tài),張弛有度,循序漸進。就像春夏秋冬一步一步生命的成長,事情總有自己的節(jié)奏,要順勢而為。試圖通過不斷消耗意志力才能維持的事很難長久。意志力要留給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9.全面悲觀低估自己的執(zhí)行力,這樣會有一個比較理性的態(tài)度和計劃。我們總是擅長說不擅長做,計劃的事情很少不打折扣的執(zhí)行,要對自己的執(zhí)行能力有一個更為客觀的認知,這樣行動起來的時候才更能把握自己的節(jié)奏,不至于因一時的拖延或效果不理想而挫敗,陷入情緒的怪圈里。
參考文獻:
[1][美]博恩·崔西著 劉迪 劉釗譯.博恩·崔西的時間管理課[M].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2]穆然.沃頓商學院時間管理課[M].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2018
[3][美] 阿圖·葛文德著 王佳藝 譯.清單革命[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 羅伯特·普爾.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M].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6
[5][美]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雨珂 譯. 反脆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邱凡珂 (1991—),女,漢族,籍貫:四川萬源,單位:四川旅游學院,研究方向: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