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誠
摘 要:《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上冊第一單元“青春的價值”第二課課文,本設計基于《女神》愛國詩篇的群閱讀,以青春之“力”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從主題、形象、詩體、詩藝等多角度感知、分析這股力量。
關(guān)鍵詞:女神;郭沫若;力
一、設計理念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新詩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入選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該單元的主題是“青春的價值”,該課是新詩體的選編。本詩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青春”一詞:一是詩體的青春,在“五四”那個狂飆突進的時代,志士仁人及廣大新青年奮起反抗舊的制度、舊的文化,而新詩這一充滿新生活力的詩體正是除舊布新的重要載體,本身就充滿青春的能量;二是主題的青春,詩人設想自己站在地球以外俯瞰地球,為地球上流動的云、水縱情歌唱,展現(xiàn)出雄強勁健的膽識與活力。閱讀欣賞本詩,能夠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撲面而來,因此本設計以青春之“力”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從主題、形象、詩體、詩藝等多角度感知、分析這股力量。
朱自清先生曾說:“整個《女神》就是一部愛國主義詩歌”,選自《女神》的本課自然也是如此。詩中力的來源主要就是青年詩人的家國情懷。本設計在此基礎上安排了《浴?!返榷嗥杜瘛分械脑姼杓跋嚓P(guān)評論進行群閱讀,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把握詩的精神乃至青春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①理解詩中意象,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
②掌握詩中技巧并學會運用。
③思考青春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
三、教學文本
①主讀篇目:《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浴海》《天狗》《太陽禮贊》《爐中煤》
②輔讀篇目:《地球,我的母親》《女神之再生》《鳳凰涅槃》
③參考資料:周揚《郭沫若和他的<女神>》、黃侯興《論郭沫若“青春型”的文化品格》、錢潮《回憶沫若早年在日本的學習生活》
四、預習任務
想象自己為《新青年》雜志的編輯,為旅日詩人郭沫若寫一段介紹性文字。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上一課讀了舊體詩詞,本課讀幾首新體詩歌。“五四”新文化運動后,新詩的創(chuàng)作興起,在這一新詩發(fā)展的起步階段,郭沫若的詩集《女神》是其中氣場最強,調(diào)值最高,最具時代精神的作品。反觀歷史發(fā)展,一種生命力強大的詩體在它的草創(chuàng)階段總會有一兩位偉大詩人或一兩部偉大作品為其長久發(fā)展奠基,如古詩產(chǎn)生時即有《詩經(jīng)》,五言詩發(fā)展初期就有《古詩十九首》,近體詩定型后不久李白、杜甫橫空出世,詞形成后出現(xiàn)了《花間集》。在新詩歷史上,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就有著類似李杜和《詩經(jīng)》的地位。郭沫若是一位浪漫主義革命詩人,曾有學者這么評價:
他曾以“女神”的響遏行云的歌唱,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新時代報幕,又以不懈的追求與努力,參與偉大祖國的“浴火重生”,他將自己一生業(yè)績的光芒,都融入了新中國的輝煌之中。(金弘達)
2.感知力的能量:感受節(jié)奏,鑒賞形象
集體朗誦《立在地球邊上放號》,討論意象。
明確:觀察對象(地球),觀察視角(地球以外),觀察內(nèi)容(云濤、大洋),觀察感受(充滿力量)。
聯(lián)系主讀篇目,探究形象特點。
《浴海》:太陽—日火—心火,大洋—海浪—血浪
《天狗》:瘋狂的天狗
《太陽禮贊》:大海、云海、太陽
《爐中煤》:發(fā)光發(fā)熱的黑煤
明確:意象散發(fā)著或包孕著巨大的能量。
3.追溯力的來源:鑒賞語言,理解情感
提問:《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一首只有七行的短章,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創(chuàng)造巨大的力量?
明確:①想象奇特(跳出地球觀察地球的云濤涌浪,賦予抒情者縱情馳騁的言說空間,使之具有飛揚凌厲、粗獷豪放的潛在形象。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的李白一脈相承,同時突出了一個“大我”,顯示出“五四”時期對自我生命的張揚。)
②取景宏大(壯闊的北冰洋、激蕩的太平洋)
③直抒胸臆(第五至七行用感嘆句持續(xù)贊嘆云濤涌浪所形成的力的藝術(shù))
④短句排比(短句的力度,排比的氣勢)
學生分享預習任務,教師點評時主要往家國情懷方面引導,注意三個關(guān)鍵詞:改革、新生、愛國。
明確:《立在地球邊上放號》中的狂暴之力根源于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他熱情歌唱祖國的改革力量和浴火重生,表現(xiàn)在詩歌的想象、意象、句式等具體的技巧中,同時也展現(xiàn)出一位感情充沛、志向高遠的抒情者。他震天的吶喊呼應著志士仁人,激勵著廣大新青年,也在喚醒更多沉睡的民眾。
4.激發(fā)力的創(chuàng)造:探究心態(tài),領(lǐng)悟人生
在《女神》之后的幾本詩集中,如《星空》《前茅》,之前意氣風發(fā)的抒情者似乎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天上的星辰完全變了”,“帶了箭的雁鵝”“偃臥在這莽莽的沙場”,讀者似乎察覺到抒情者的青春力量正在逐漸減弱,這其實是回國后的詩人在面對現(xiàn)實的腐朽落后時心態(tài)的變化。
探討如何將青春的激情轉(zhuǎn)化為持久的熱情。注意思考如何看待青春的幼稚病、年青一代與年長一代認識的差異,以及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引導思考《地球,我的母親》中對地球主宰者——工人和農(nóng)民的崇敬,進行人生道路教育。
5.布置作業(yè)
聯(lián)系課上交流和課下閱讀,修改預習作業(yè),形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