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中國標準化競技動機量表》為研究工具,對廣州市部分高校的152名運動員進行調查,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以下顯著差異:(1)籃球運動員與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娛樂的愿望比乒乓球運動員強烈;(2)籃球運動員與田徑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娛樂的愿望比田徑運動員強烈;(3)其它運動項目運動員之間娛樂沒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普通;大學生運動員;競技動機;娛樂
當今的大學體育競賽要求運動員具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尤其是運動員的競技動機,而娛樂是競技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競技動機娛樂的研究,為高校運動員的訓練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部分廣州市高校,參加廣東省大學生運動會甲組比賽的大學生運動員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需要,查閱與競技動機娛樂有關的書籍和期刊,并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論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
采用中國標準化競技動機量表作為娛樂的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偣舶l(fā)放了160份問卷,并收回了157份問卷,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152份,有效率為96%;其中,男運動員96人,占63%;女運動員56人,占37%。問卷調查的發(fā)放情況如表1所示,各運動項目調查的人數(shù)情況如表2所示:
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4.比較分析法
在研究的分析討論中,對不同項目競技動機娛樂均值進行比較分析;最后對再對娛樂均值進行兩兩比較分析。
5.邏輯歸納法
對SPSS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邏輯歸納,并最終得出結論。
(三)研究工具
采用通過了信度和效度檢驗,葉平等人編制的《競技動機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是使用其中的娛樂分量表的數(shù)據(jù)。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一)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娛樂均值得分情況
用SPSS 統(tǒng)計分析軟件的 “Descriptives”過程進行分析,得分如表3所示。
(二)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娛樂比較分析
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娛樂得分情況從表3第三行可知,游泳運動員在娛樂上的平均得分最高,為18.17,田徑和乒乓球運動員在娛樂上的平均得分最低,分別為16.38和16.62。說明游泳運動員娛樂動機最高,田徑和乒乓球運動員娛樂的動機最低,其它各運動項目之間的娛樂動機差異不大。
(三)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娛樂的顯著性差異分析
1.方差齊性檢驗
對娛樂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的“One-Way ANOVA”命令進行分析,先進行“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方差齊性檢驗)”,得到以下輸出結果:
從表4中可知,娛樂輸出的相伴概率(Sig.)為0.378,大于顯著性水平0.05,可以認為娛樂各組總體方差是相等的,也滿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娛樂可以執(zhí)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到LSD法多重比較結果。
2.普通大學生運動員娛樂的顯著性差異分析
單向方差分析中方差均勻性的LSD方法用于成對比較。在分析結果中,所有組均作為對照組,其余組與之進行比較。該表依次顯示了兩組之間平均數(shù)差值,差值,相伴概率和差值的置信區(qū)間。其中,如果平均數(shù)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顯著著性,則會自動添加“*”作為標記,這意味著當顯著性為0.05時,兩組均值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只需查找“*”符號數(shù)據(jù)。
從中可知,籃球運動員與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與田徑運動員之間的相伴概率都小于0.05,說明籃球運動員與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與田徑運動員之間差異顯著,平均數(shù)差值為正數(shù),說明籃球運動員娛樂動機高于乒乓球和田徑運動員。其他各種組合的兩組之間的相伴概率都大于0.05,說明它們兩兩之間差異不顯著。
三、結論
本研究以廣州市部分高校參加廣東省大學生運動會甲組比賽的152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七個項目的娛樂差異。本文的結論如下:
1.籃球運動員與乒乓球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娛樂的愿望比乒乓球運動員強;
2.籃球運動員與田徑運動員之間,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娛樂的愿望比田徑運動員強;
3.其它運動項目運動員之間娛樂沒有顯著性差異
參考文獻:
[1] 梁君. 廣州市普通大學生運動員競技動機感性體驗比較研究[J]. 體育風尚,2019,(12):65.200
[2] 季瀏,張力為,姚家新.體育運動心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12-114.
[3] 葉平,霍紅,孫小敏,武妮,劉英,許小冬. 競技動機量表在中國的標準化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02):12-17.
作者簡介:
梁君(1977.11)男,籍貫:廣東化州市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單位省市:廣東廣州,職稱:講師,從事體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