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良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使學生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對此,在實踐中,初中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培養(yǎng)學生個性特點,推動學生良好發(fā)展。
體育是一門與健康知識、技能相關的學科,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而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引導學生開展單一的田徑、傳統(tǒng)三大球運動,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體育鍛煉,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所以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情況,靈活的應用各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點。
1 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的意義
在過去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將學生看成是一個整體,對學生保持“一視同仁”,不管學生身體素質如何,也不管學生性別,會要求學生學習統(tǒng)一的體育運動項目知識,也會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在這種情況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會出現(xiàn)輕松完成體育項目,難以達到身體鍛煉的目的,而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則是累死累活的,卻不一定能完成訓練,這就會造成學生對體育學習喪失信心。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個性化的體育教學策略、體育運動項目、體育運動強度,能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出體育教育的一視同仁,保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可以形成好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體水平提升。
2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策略
2.1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能力的關鍵,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本身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教師要理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細化教學方案,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基礎訓練時,可以改變以往按照動作劃分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情況進行訓練,如在鍛煉學生腿部肌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深蹲、寬距深蹲、高舉雙臂寬距深蹲的順序做動作,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找到自己適合的動作,然后依次為依據(jù)進行訓練。在學生選擇期間,教師要給出學生客觀的意見,避免學生因攀比心理而逞強做難度比較大的動作,引起身體損傷。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完成訓練,還能讓學生更加客觀的了解自身,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
2.2激發(fā)興趣,幫助學生明確體育愛好
對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具備很強的自我意識,同時學生的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單純的按照某一項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是很不理想的。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可以明確自身的體育愛好,并根據(jù)自身的愛好開展體育訓練。在實際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項目,讓學生多做嘗試,結合學生的感受及運動表現(xiàn),幫助學生確定體育愛好。同時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時事熱點,為學生普及一些體育賽事,或者是為學生介紹一些體育能力比較強的運動員,為學生講解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的發(fā)展史,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各種體育運動項目,進而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喜好的運動項目。
2.3小組合作,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運動、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小組合作、比賽中加深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更好的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球類運動知識時,如籃球、排球等,初中體育教師就可以很好的融入小組合作活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體育能力,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借助小組進行訓練,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各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好勝心理,使得各組學生能積極的討論運動技巧、戰(zhàn)術安排,便于學生高效訓練。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各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指導,便于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在組間對抗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來確定對手,同時也保證活動的公平性,在比賽過程中,教師及其他學生可以共同承擔裁判的角色,給予充足的自由,使得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進行體育訓練,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初中體育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指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開展體育鍛煉活動,促使學生在個性化鍛煉中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東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