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娜
人文素質作為當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需要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充分發(fā)掘語文教材內容中的人文教育元素,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營造出人文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同時,語文教師要重視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在語文課堂上展現(xiàn)出良好的人文形象,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閃耀人文光輝,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1 科學設計課前導入,營造人文教學氛圍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歷相對較少,所以在人文素質上也容易存在缺陷。具體到語文課程的學習上,由于小學生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有限,所以學習效率和學習偏好也容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小學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投入比較多的學習精力,課堂注意力也容易得到集中,所以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上,要避免機械性、強制性的知識灌輸,而是要盡可能的營造出人文化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語文課程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其中課前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語文教師要基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以語文教材的內容為基礎,結合小學生的學齡特點和性格特征,對人文素質教育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做好課前導入,從而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一開始,就奠定人文素質教育的基調,并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為接下來的高效教學奠定基礎。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兒歌、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導入教學,直觀的視覺或聽覺刺激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出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同時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產生學習興趣,最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人文情感,其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2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豐富人文教學資源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根本,也應當成為語文教師構建人文教育資源的重要基礎。語文教師在組織和實施人文教育方案時,由于語文課堂授課時間相對有限,所以沒有足夠的空余時間讓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動。對此,教師可以盡可能的將語文課程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到一起??梢哉f,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中包含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師要善于挖掘和發(fā)現(xiàn),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不斷豐富人文教育的資源和素材。首先,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和體裁挖掘不同的人文教育元素,如古詩、現(xiàn)代詩歌、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小說、自然風景描寫、人文景觀描述等,不同體裁的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教育元素也會存在很大的不同,能實現(xiàn)不同的人文教育效果,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詞時,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韻律和意境,在押韻和平仄中體會韻律感、節(jié)奏感,還可以從詩歌中作者情感的深入發(fā)掘,了解詩人李白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3 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善人文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人文素質教育,不僅需要語文教師構建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還需要豐富人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多種路徑發(fā)展人文素質,積極參與到各種人文素質教育活動中,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首先,可以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手段,這是因為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狀況不同,在人文素質上的缺陷自然也會不盡相同,所以語文教師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識,通過小組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有針對性培養(yǎng)。其次,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定的語文實踐活動,或者組織各種形式的語文競賽,如朗讀、演講、寫作等,讓學生在合作競爭中體會人文精神的學習價值,在相互競爭與合作中發(fā)展人文素質,如詩歌朗誦小組比賽活動的開展,就可以對小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意識、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人文素質進行相應的培養(yǎng)。
4 及時恰當評價反饋,強化學生快樂感受
在培養(yǎng)小學的人文精神和綜合素質時,評價反饋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小學生由于年齡和認知限制,通常心理敏感,對他人的評價比較在意,如果在學習中獲得正面評價則會變得更加自信快樂,進而更加熱愛學習,反之受到批評和打擊就會變得心情沮喪,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要提高人文教育的成效,語文教師就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及時、恰當?shù)脑u價,把握好人文教育的時機。一方面,教師在評價時要避免評價內容避免過于簡單直接,很多教師在評價時往往只關注學生學習的最終結果,例如考試成績、比賽結果、作業(yè)是否完成等,然而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沒有進行及時的表揚,對于發(fā)現(xiàn)的人文素質缺陷一味進行批評指正,都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系統(tǒng)培育。另一方面,語文教師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盡量使用正面、積極、鼓勵的話語,避免使用激烈的、攻擊性的語言,這樣才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端正語文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更加自信、健康、快樂的學習心態(tài),個人的人文素質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5 語文教師以身示范,展現(xiàn)良好人文形象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不僅僅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同時本身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資源,這是因為小學的模仿能力比較強,語文教師在課堂內外所展現(xiàn)出的人文形象,本身對學生就能起到相應的示范教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在班級學生面前展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對語文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提高語文教師的師德素質,以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責任心,能夠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多一些耐心、信心,與小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便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人文素質的發(fā)展進行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要重視對語文教師教學語言、外在形象、師生互動能力等素質的考核與評價,促使語文教師在平時的學習與自我完善,不斷健全語文教師的人文素質,從而對小學生的言行和人文素質的發(fā)展起到示范教育作用,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
6 結語
總之,人文素質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要提高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程度,不僅要加強對教材中人文教育元素的發(fā)掘,還要加強語文教學的內外結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積極發(fā)掘人文教育資源,開發(fā)和整理出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制定科學的人文素質教育滲透策略,讓語文課堂真正閃耀人文光輝。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qū)淡水堯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