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曉
農(nóng)歷二月二稱為龍?zhí)ь^,也稱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或燈節(jié),是中國春節(jié)年俗中最后一個重要節(jié)日。
節(jié)日檔案
元宵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jié)、元夕、燈節(jié)等。正月也稱元月,古人把夜晚稱為“宵”,因此把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
豆苗兒們,你們知道嗎?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過完元宵節(jié)才算過完了春節(jié)。若將元宵節(jié)看做是春節(jié)的一部分,那么它就是春節(jié)最熱鬧的部分。
穿越第一站:西漢都城
元宵節(jié)的創(chuàng)始人 —— 漢文帝
有關元宵節(jié)的由來,說法很多。有一則說法認為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乘坐“雪橇號”時光穿梭機去西漢的都城,一探究竟吧!
原來啊,在皇帝漢高祖劉邦去世后,他的兒子繼承了皇位,即漢惠帝。但這個惠帝天生懦弱,朝中政務都是由他的母后,也就是劉邦的媳婦呂皇后處理,朝中大權都掌握在呂氏家族手中。呂皇后死后,呂氏家族惶恐不安,怕遭到排擠迫害,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謀奪取劉氏江山。這件事被齊王劉襄得知,便集合劉氏宗室和一些開國老臣,設計除去了呂氏家族,“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兒子劉恒登基,也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元宵節(jié)”,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
穿越第二站:隋朝都城
元宵節(jié)最感人的故事 —— 破鏡重圓
中國的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幾乎都和一兩個民間故事有關。如,七夕節(jié)與牛郎織女、中秋節(jié)與嫦娥奔月,而和元宵節(jié)有關的故事是破鏡重圓。豆苗兒們,坐穩(wěn)了,“雪橇號”馬上就到達本次穿越之旅的第二站。
南朝陳后主陳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嫁給太子手下的徐德言為妻。當時,隋軍壓境,南朝滅亡已是不可避免。徐德言便與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銅鏡,各拿一半,作為以后相見的憑證,并約定元宵節(jié)到街市賣鏡子,以獲得對方的消息。隋滅陳后,隋文帝把樂昌公主送給了隋朝開國功臣楊素當小妾。
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受盡了離散之苦的徐德言按約定趕到街市,看到一位老漢正在叫賣半片銅鏡,不禁潸然淚下。徐德言讓老漢給公主傳遞了一首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甭牭酱嗽姷臉凡鞅慈f分,放聲痛哭。得知此事后,楊素被樂昌公主和徐德言的真情感動,決定成人之美,讓他們夫妻二人團聚。于是便有了“破鏡重圓”的典故,一直流傳至今。
穿越第三站:北宋某座州城
元宵節(jié)最霸道的官 —— 田登
豆苗兒們對“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也許并不陌生,但你們知道這句話背后的故事嗎?嗖!嗖!嗖!“雪橇號”轉眼就來到了北宋的某個州城。
這個州的州官名字叫田登,這個人心高氣傲、官威十足。他認為自己是州官,理應高高在上。因為他的名字里有個“登”字,所以就不許州內(nèi)的百姓說任何與“登”同音的字。
元宵節(jié)到了,田登貼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他本來是想讓百姓點燈三天三夜慶祝元宵節(jié),但不能用“燈”,便用“火”代替了。百姓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對他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便諷刺他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后來這個典故就代代相傳,現(xiàn)在被人們用來描述那些為所欲為的官員。
穿越第四站:地點不詳
元宵節(jié)最迷信的人 —— 袁世凱
嘭!嘭!嘭!“雪橇號”忽然出了問題,不知道穿越到什么年代去了。豆苗兒們,不要害怕,我們不妨來次探險,看看這個時候有什么稀罕事兒跟元宵節(jié)有關。
袁世凱?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他就是那個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后想復辟登基當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的人。
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聲調(diào)在喊:“元——宵——”他覺得“元宵”和“袁消”諧音,這不是要消滅他袁世凱嗎?所以下令:從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只能稱“湯圓”。他如此避諱,到頭來,卻只當了83天的皇帝。元宵仍然流傳不衰,而他自己卻“袁消”了。
“雪橇號”不知不覺恢復了正常,我們的這次穿越之旅也結束了。哈哈,豆苗兒們,是不是已經(jīng)開始期待下次的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