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今年5月18日,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迎來了四周歲生日,雖然它只有4歲,但它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一塊不起眼的磚,為何能走進故宮?一片不起眼的窯村,為何能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走進博物館,我們就像走入了時光隧道,觸摸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
2018年,博物館創(chuàng)新營銷思路,以“網(wǎng)紅”為營銷切入點,打造“網(wǎng)紅博物館”,游客量超過30萬。門口的藝術(shù)窯以及旋轉(zhuǎn)樓梯,從秀美到曠渺,從幽深到高博,從廊腰縵回到平蕪盡處,超高的“顏值”,讓它成了朋友圈最火熱的網(wǎng)紅打卡地之一。
世界第一磚,是吳地文化的體現(xiàn)
2013年,御窯金磚博物館研究室主任沈參與籌建博物館,彼時的博物館所在地還是一個窯村,本著對金磚文化的熱愛,沈和團隊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搜集資料,尋找到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寫的金磚歷史檔案,收集整理到1450多塊金磚,對其進行清洗、測量、稱重、記錄,從拆遷到土建,再到開館,歷時3年,御窯金磚博物館成為當?shù)亟械庙懙钠放?,老百姓熱情高漲。
沈告訴記者,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一塊不起眼的磚,但實際上是吳地文化的體現(xiàn)。“為什么蘇州陸慕的磚能鋪到北京的皇宮?一塊不起眼的磚,為何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我想這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無關系,博物館的成立,可以將地域標志性文化傳承下去,既是物質(zhì)遺產(chǎn),亦是精神遺產(chǎn)。
博物館的設計顛覆了蘇州傳統(tǒng)建筑風格,種植的樹木也一改蘇州園林元素,磚、窯、宮殿交相輝印,粗曠野生與精雕細琢相互融合,個性彰顯,令人印象深刻。記者了解到,當初設計師按照最高流量預計每天1000人次的規(guī)格制定方案,事實上,2018年五一期間,最高一天訪問量達到8000人次,上廁所需要排隊,停車場爆滿,受歡迎程度遠超預期。
軟硬件升級,打造相城首個4A級景區(qū)
2018年,博物館完善了各類基礎設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精細化改造,例如:新建大巴停車場,新建電動汽車充電樁,建成并開放司導休息室,創(chuàng)建星級廁所,開設母嬰室,開通官方網(wǎng)站、語音導覽系統(tǒng),健全導覽指示牌,用合理栽植的綠化植物形成綠蔭覆蓋,將停車空間、綠化空間有機結(jié)合改造。
除了硬件方面的完善,軟件也進行了升級,加強員工禮儀和講解培訓,提供更專業(yè)的服務。開辟凝芳屋茶室,豐富游客休閑消費業(yè)態(tài),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也能擁有“靜處凝芳”,休閑小憩的場所。另有土?作館文創(chuàng)茶飲店,豐富游客休閑消費業(yè)態(tài),淺嘗飲料感受河風吹拂,別有一番滋味。與此同時,還打造了文創(chuàng)體驗館,開發(fā)文創(chuàng)商品,開設踩泥、練泥、做磚手作體驗活動。如今,孩子們手作時的歡聲笑語,參觀博物館過后挑選一件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都成為了游覽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的特別體驗。
2019年,博物館獲批4A級景區(qū),還榮獲文化和旅游部江蘇培訓基地現(xiàn)場教學點、相城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中國建筑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等榮譽。在沈看來,榮譽不是終點,而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動力。
不止是博物館,更是城市精神客廳
博物館真正的目的傳承傳統(tǒng)文化,打造城市地標和文化標志,除了常規(guī)的參觀路線,了解一塊磚的歷史,博物館特別打造當代藝術(shù)交流中心,承載了很多文化活動。據(jù)了解,自2018年10月14日,蘇州相城-揚州高郵書畫聯(lián)展在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舉辦,之后越來越多的展覽紛至沓來,為這里增添了幾分風雅氣息。
中國清代宮廷史研究會理事會暨明清御窯金磚學術(shù)研討會、中國建筑學會學術(shù)年會分論壇沙龍、邏輯與并置:博物館的多重時間講座等,使得博物館成為了良好的藝術(shù)交流與藝術(shù)欣賞平臺。
如今,響應姑蘇八點半夜經(jīng)濟號召,博物館每周六開館時間延長至晚上9點,蘇昆集團昆曲演出、蘇州愛樂團小提琴演奏、各類小型演唱會……腳踩一方金磚,頭頂皇宮建筑,這里不止是文化的綠洲,知識的殿堂,文明的窗口,更是城市的精神客廳。
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這里成為故宮博物院在全國唯一的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