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成長,電腦網絡科技的創(chuàng)新并且發(fā)展迅速,已緩緩滲入到人們工作的各個方面。與他們的普通生活以及事業(yè)有著密切聯系。也使得計算機課程成為了熱門專業(yè)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還需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隨著時代快速的發(fā)展,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計算機的教學重心以及模式也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綜合需求,也不利于高效培養(yǎng)人才。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主要包含教學理念、教學假設以及充分發(fā)揮教師中介作用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體驗式教學與產出導向法相結合起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現代化教學技術充分融合起來,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職業(yè)能力。文章通過對當前計算機課堂教學的備課策略進行了闡述,并從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評價模式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探討了計算機課堂的具體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從業(yè)人員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計算機;課堂教學;具體方法
新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人們逐漸進入了高速信息化時代,同時,數據信息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使得信息數據處理需求不斷增長。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只是掌握基礎專業(yè)理論知識是不夠的,現代化計算機專業(yè)人才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處理更多以往需要手工處理的任務,保障在有限的時間之內高質高量的完成工作計算機課程同其它老舊的理工科課程有很大的區(qū)別。由于社會的持續(xù)成長,科技含量也在持續(xù)創(chuàng)新。這種類型的課程是一門十分活躍的學科,正在迅速成長的階段。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思維能力與應用實踐技術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因此,計算機專業(yè)必須要針對當前教學現狀,進行相應的改革,積極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實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概述
“產出導向法”一經問世,便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理論體系包含教學理念、教學假設以及教師主導+師生共建的新型教學流程。教學理念包含學習中心、學用一體;教學假設包含選擇學習和以評為學;教學流程包含驅動階段、促進和評估部分。該體系強調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主導的作用以及產出過程與結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學習中心說,強調課堂教學活動開展要有利于學生的進行?!爱a出導向法”與體驗式教學理念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特點,兩者之間有效融合對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該理論體系的主要目標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保障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從宏觀上而言,是高質高量的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從微觀上而言是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并能夠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學用一體說”理論,不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高低與否,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從事的工作復雜程度存在一定差異。“以學習為重點”的教育理論可以有力證明課堂教育和實踐練習的差異性。不同層次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都是為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提供服務的,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服務于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必須在教育始末,教師一定足夠關注學生的教育手段、教育層次等關鍵要素。
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計算機課堂備課策略
(一)明確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
依照目前教育部最新頒布的《高校電腦教育基礎要求》,進一步明確了計算機課程的辦學理念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學校首先依照教學方針擬定適當的教學工作和教學安排,特別是藝術類院校,教師和學生應當在充分全面了解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任課老師不能私自更改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從而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理解教育方針和工作后,擬定和制定對應的教育提綱,當成計算機課堂教育中的主要教育資料,在教育實踐中擁有重要地位和用途。教學大綱當中必須要針對實際教學內容和目標,規(guī)定不同教學模塊的知識點內容,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應當充分結合計算機專業(yè)的具體特點,并根據專業(yè)類別,制定出具體詳細的標準和要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綜合實踐性很強,所以在大綱中應當明確不同模塊的具有要求與操作技能標準。教師在進行授課講解之前,應當全面分析與研究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從而進一步明確不同教學版塊的具體任務[1]。
(二)合理安排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教學時間
目前,各大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形式多樣化,教學方法也非常的豐富,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方法和形式,都應當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有效融合。學生應當在以基本理論儲備為主的根基上更深切地練習,善于駕馭電腦使用程序,為提高學習和勞動效率奠定堅固的基礎。通常情況下,高校實際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比例基本上都是在1:1。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因為剛剛接觸到這門課程,興趣較高,因此,也比較喜歡,但是部分學校在安排教學時間時,往往很容易會忽視課程本身操作性強的特征,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兩個版塊的時間間隔比較長,這樣的設置方式,使得學生很容易忘記教學內容演示以及實驗具體要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會銳減。部分高校甚至會直接將教學活動放在機房內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教師無法有效把控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活動的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實驗演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又不能及時跟上。所以在安排教學課時過程中,應當充分融合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兩種方式,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快速進行實驗教學,保障兩者之間的連續(xù)性與緊密性,也能夠更好的鞏固才學習過的知識內容與相關操作。
(三)選擇合理的計算機課程教學素材
計算機課程屬于實踐性與操作性非常強的基礎課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應用到大量的示例素材。部分教師也可能會忽視對素材的選擇,往往會隨意選擇一些數據和知識內容作為教學素材,這樣使得教學內容變得乏味,學生也只是機械化的去記憶和學習,模仿操作步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恰當的示例素材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興趣,并且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有助于擴展知識面。如在編輯排版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一篇畢業(yè)設計論文,詳細的介紹論文的設計以及格式,內容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具體的操作步驟,也拓寬了論文設計的知識層面。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計算機課堂教學策略
(一)適時更新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
當前不同院校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常用的軟件介紹、使用、基礎知識等都是包含在內的。要針對這些主要內容,及時進行內容更新與優(yōu)化,包括軟件版本升級,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與社會發(fā)展需求相符合,實現同步對接。其次,還應當進一步拓寬學習范圍,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前,通常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對于該部分學生,基礎性知識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其學習需求。所以,對于這部分學生,要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深度。提升學習深度主要指的是在對辦公軟件操作方面,略過基本操作環(huán)節(jié),并且進行更加深層次的學習。對于比較常用的工具軟件要進行深入介紹,如圖片的處理、視頻剪輯、數據備份、防護軟件的應用等,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解決能力,不斷提升學習興趣,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二)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更新與發(fā)展,對于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要求也顯著提高,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實際需求,因此,必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基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因此,必須要不斷提升教學方法。學生的基本技巧可以依照詳細的實驗結果實行綜合測試和分類。針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要恰當增加學習難度。同時對于根基相對脆弱的人來說,應注重基礎內容的練習。此外,經過“一帶一路”的學習,學生學習能力好的會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差的,有利于學生交換思想,縮小老師的教育工作量。其次,在教室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實發(fā)揚教師的主導性地位,經過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可以充實調動學生的求學主動性。通過展現教育成效等渠道鼓勵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持續(xù)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困難的技巧。充實運用情景教育法、案例教學法和對應的研討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所有老師的教學質量[2]。
(三)合理利用線上線下教育
在展開分層輔導的歷程中,必須充分借助于線上線下的教育。這也是目前教育進步的趨向,進一步開發(fā)與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其中包括課件、視頻、習題、討論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作相應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課堂中集中解疑答惑,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快的掌握知識內容,對學習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要加以點撥,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要加強基礎鞏固,輔導其實操技能。這樣,可以有助于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有助于學生課后復習和強化知識點。可以鼓勵學生考取相關資格證書,這樣也有助于推動計算機課基礎課程的規(guī)范化教學與發(fā)展。
四、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獨立學習策略
(一)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自我監(jiān)控
同學們在求學的歷程中,獨立學習是很重要的。所以學生一定注重自我監(jiān)督。因此學校為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督水平,一定要計劃包括學習方針和自我監(jiān)督情況在內的自我監(jiān)督計劃。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的有效手段,由老師引導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進度,提高學習動機,然后獨立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在時間上實行自我監(jiān)督,充分利用課后“空閑”時間,才能持續(xù)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任務完成后,及時評介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
(二)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對學生的監(jiān)控
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很容易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此時,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進行有效監(jiān)控,為了保障監(jiān)控效率,教師可以設立小組長,由小組長或學習委員定期收集學習報告和完成情況,并發(fā)送至教師郵箱里。閱讀結束后,老師會經過郵件或通信軟件及時反映給同學。教師還能夠充實利用網絡自助練習軟件,及時認識同學的學習情況和作業(yè)完結情況,并及時匯報發(fā)布。學生還可以及時看到本人近來的課業(yè)狀況,適時的進行自我檢討,及時調節(jié)[3]。
五、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策略
(一)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同組之間合作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因此,為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經常被分成多種類型的小組,指導他們打開獨立進修的大門,而同一組的學生們經常被用來分組授課,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缺點,當教師完成教學講解任務之后,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充分討論,對于不懂的問題,可以及時求助,同時也能夠分享自己的知識點,有助于更快打開學生的思維,樹立學習信心,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為學生提供自學環(huán)境也有助于及時覺察學習中的缺點,并及時加以調整,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持續(xù)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
(二)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其他組之間合作
分組時,在許多狀況下,老師將全部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并且在這些組內部的學生學習根基大體是一樣的,也可能會有一定的差距,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由于會存在小組之間學習基礎大致相同的情況,對于某項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可以向其他組成員進行探討或請教,從而及時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更快的掌握知識內容[4]。
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策略
(一)小組內部的自評、互評相結合
評估方法應包含學生自我評價、彼此間的評價和老師對其的評價相貫穿,從多個方面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練習狀況和專業(yè)素質,有利于提高同學們的學習主動性,形成優(yōu)良的教學氣氛。評價過程包含課程學習的概括、成效和領悟。學生也能夠讓同一組的其余同學互相打分。同時小組教師評估同學們的學習成績和出勤率。
(二)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如果只是一次性的總結性評價,很容易會讓學生不擇手段獲取高分,這樣是不利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活動的,也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同時也失去公平性,而過程性評價對于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足的學生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學生會臨時抱佛腳,考前突擊復習。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倘使不被承認,就會漸漸減少學習欲望。為了促使所有學生的綜合和整體成長,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評估。其內容很豐富,只有在學生的成長狀況、作業(yè)的完成、計算機實驗等整個學生學習歷程中評價,才能客觀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綜合水平。
七、結束語
計算機專業(yè)人才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緊缺型人才資源,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加強基礎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模式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專業(yè)涉及到的相關知識點比較廣,課堂講授的內容有限,一定要持續(xù)拓展學生的知識水平,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逐漸掌握最新的知識內容,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不能代替學生解決問題,學生在思考過后,才會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白美嫻.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跨境電子商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 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9,11(3):21-23.
[2]黃結明. 基于LTSP計算機教室提升學生學習專注度的教學策略研究[D]. 2018.11(17):22-23.
[3]康新宇. 基于中國特色”產出導向法”的教師教學反思研究[J]. 現代交際, 2019,23(17):33-34.
[4]姜宜敏.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廣西高校ESP教學實踐分析[J]. 科技資訊, 2019.23(17):33-24.
[5]張柳陟, 胡啟琴. 基于產出導向法視角的全人教育說探究[J]. 海外英語, 2018, 368(04):69-70.
作者簡介:
蘇時斌(1984-),男,廣西北海人,本科,講師,從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