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謝芬
摘 要:近年來,以常規(guī)辦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高等級公路設計施工中,采用沖擊壓實、強夯等方法對濕陷性黃土地基進行處理,可以有效避免不均勻沉降等病害發(fā)生,經大量實踐證明,這些技術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本文在全面了解濕陷性黃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工程案例,提出了設置旋噴樁、夯實水泥土樁的病害處治方案,以期有效增強地基承載力,減小濕陷沉降,進一步提高處治效果。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路基;病害;旋噴樁
中圖分類號:U416.1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交通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公路建設里程持續(xù)增長。作為第四紀的一種特殊沉積物,黃土顆粒含量大、孔隙率大,且具有易沖刷、濕陷性等特性。尤其是浸水后,在自重應力等作用下,黃土自身結構將發(fā)生變化,附加變形顯著。加之天氣惡劣,路基極易產生大量病害,如不均勻沉降、滑塌、失穩(wěn),嚴重影響路基承載力。若這些病害問題得不到重視,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制約我國公路建設事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為此,如何解決濕陷性黃土路基病害問題成為了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本文從濕陷性黃土特點入手,首先分析了濕陷性黃土的幾種常用處治方法;然后以某公路工程為研究對象,結合病害調查結果,最終提出了相應的濕陷性黃土路基病害防治方案,希望能夠有效消除濕陷性黃土病害,提升工程整體質量。
1 濕陷性黃土的特點
黃土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相比其他土質,黃土較為疏松,其特點為多孔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層理不明顯、透水性強、濕陷性等。黃土是在干燥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多孔性具有柱狀節(jié)理的黃色粉性土,當受到水浸濕后,由于黃土濕陷性特性,將會產生嚴重沉降問題。因此,在濕陷性黃土地區(qū)修建公路工程時,必須先對黃土濕陷性有所了解,才能保證采取的地基處治方案科學、有效。一般情況下,可通過濕陷變形系數來表述黃土的濕陷程度。濕陷變形系數是指在自重等因素的作用下,單位厚度的土樣遇水后將會產生一定濕陷量,可通過土壤浸水壓縮試驗來確定該濕陷量,黃土濕陷性特性直接反映出了黃土對水的敏感程度,也可通過濕陷變形系數來準確判定黃土的濕陷性等級。從力學性質角度來講,濕陷性黃土的特性主要體現在3點,如表1所示。
2 濕陷性黃土路基常用處治措施
2.1 強夯法
強夯法多用于孔隙及含水量較大的軟弱粘性土地基。其加固原理為在強烈沖擊能作用下,土層可產生巨大壓力和沖擊波,從而壓縮土體孔隙,并在夯擊點周圍形成裂隙良好的排水通道,便于順利排出土內孔隙水,保證土體快速固結。
2.2 灰土擠密樁法
灰土擠密樁法不同于強夯法,屬于橫向加密處理。是指在成孔過程中,通過橫向擠壓周圍土層,促使樁孔內土向周圍擠壓,從而增強樁間土的密實性,隨后向樁孔內裝入備好的灰土,并一層一層振搗壓實,直到滿足設計標高,并由此形成復合地基,全面提升地基承載力。
2.3 水泥土攪拌法
水泥攪拌樁施工中,采用的固化劑為水泥、石灰等材料,利用深層攪拌設備,強制攪拌軟土和固化劑,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反應,增強地基的強度、整體性。在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中,水泥攪拌樁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加固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
3 工程概況
某公路工程全長23.6 km,為雙向六車道,本路段分布有大量濕陷性黃土。目前,局部路段存在大量裂縫,且路基下沉顯著。為此,決定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作為試驗段進行病害分析與處治。經現場勘查可知,本路段以粉粒土為顆粒主要組成,粒徑在0.075 mm~0.005 mm之間,且多孔性顯著,鹽分結晶含量高,屬于典型濕陷性黃土。通過試驗檢測發(fā)現,本路段濕陷性等級主要為II級、III級,在部分路段濕陷性極為嚴重,甚至存在IV級。本工程已通車運營十幾年,在此期間進行了多次養(yǎng)護維修,比如,采用熱瀝青封縫,強夯處治等等,但仍無法徹底根除沉降病害問題,伴隨路基沉降加劇,裂縫將再一次被拉裂,雨水不斷向地基滲入,并產生更大危害。究其原因在于原路處治不徹底,且未及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有效處治。
4 濕陷性黃土路基處治措施
4.1 病害處治方案
近年來,隨著公路建設里程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公路修筑于不良地質之上,尤其是濕陷性黃土地基,若在此類地基上修筑公路項目,必須合理控制路基的濕陷性和不均勻沉降。目前,以常規(guī)辦法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高等級公路設計施工中,為有效避免不均勻沉降等病害發(fā)生,必須根據病害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調查顯示,本工程基底黃土內含有大量鹽漬土,含量在0.92%~2.10%之間。于鹽漬土而言,溶陷性是其最大的特點,對黃土濕陷性影響很大。為消除原路病害問題,結合調查結果,提出了設置旋噴樁、夯實水泥土樁的處治方案,以此進一步提升地基承載力,降低濕陷沉降,進一步提高處治效果。路基處治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1)III級和IV級路段。針對此類濕陷性路段,可將高壓噴射注漿設于基底處,樁體從濕陷性黃土層穿透,在坡腳部位設置φ80 cm夯實水泥土樁。
(2)II級~III級路段。針對II級~III級濕陷性路段,可在坡腳部位設置φ80 cm夯實水泥土樁。
(3)II級以下路段。針對本工程II級濕陷性以下路段,由于兩側為旱地,且沉降趨于穩(wěn)定,因此,無需處治。
(4)其他路段。除了濕陷性黃土路段以外,為了保障工程質量,同樣要設置水泥土隔水墻,尺寸為2 m深、80 cm厚。
4.2 施工工藝
(1)夯實水泥土樁施工工藝。在本次工程施工中,夯實水泥土樁是濕陷性黃土路基病害處治的主要方法,具體施工流程如下:放線定位—擠土成孔—測量孔深—夯實孔底—成樁—分層夯實—分層填料。
(2)水泥土隔水墻施工工藝。在濕陷性黃土路段以外,為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避免病害再次發(fā)生,需要設置水泥土隔水墻,具體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第一,根據隔水墻設計要求,在路基坡腳處開挖矩形槽,尺寸為80 cm寬、200 cm深。待基底清理干凈后,可利用打夯機將基底夯實,并合理控制壓實度,不得低于90%。
第二,在已夯實完的基底和矩形槽壁處鋪設一層防滲土工布。
第三,做好土料含水量、有機物含量控制。
第四,向矩形槽內一層一層回填水泥土,并分層夯實,壓實度控制在93%以上。
第五,完成上述施工作業(yè)后,需利用“核子密度儀+灌砂法”檢測水泥土壓實度。
第六,水泥土填筑高度達到隔水墻設計要求,可通過隔水土工布進行隔水墻頂部包裹,并回填素土,直至達到原地面標高規(guī)定。
(3)高壓噴射注漿施工工藝。為了防治III級和IV級濕陷性路段病害,需采用高壓噴射注漿法,具體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在高壓噴射注漿施工當中,不僅要規(guī)范施工工藝流程,還要做好施工質量控制工作。尤其是在噴射注漿前,需詳細檢查高壓泵及所有管道密封圈質量問題,在高壓泵上安設安全防護裝置,嚴格遵循設計規(guī)定合理控制設備壓力表,避免因為密封、壓力等問題出現不必要的故障。此外,在旋噴施工中,冒漿等情況時常發(fā)生,為此,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好冒漿觀察,一旦冒漿量超過規(guī)定要求,必須及時停止施工,并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處治,比如加大噴射壓力、減小噴嘴孔徑、加快轉速等方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公路建設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越來越多公路修建的濕陷性黃土地基之上,如何確保公路施工質量,保證路基穩(wěn)定性,降低不均勻沉降成為了施工控制的關鍵。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如下結論:
(1)為了更好地解決濕陷性黃土路基的病害問題,做好防治工作,必須先了解濕陷性黃土的特性,經調查研究發(fā)現,結構性、欠壓密性及濕陷性為濕陷性黃土的主要特性。
(2)本文結合某公路工程,經實地勘察可知,本路段存在大量濕陷性黃土,且基底存有鹽漬土,此類地基普遍存在強度小、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若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不好,很難滿足路基承載力,甚至處治不當,還會出現嚴重的質量隱患。為此,必須采用科學、有效的加固方法進行有效處理。為了消除病害,本文設置旋噴樁、夯實水泥土樁的病害處治方案,通過本方案,可有效提高地基土強度,降低地基土壓縮性,消除地基濕陷性。
參考文獻:
[1]靳毅旗,楊星波,王萌.濕陷性黃土路基的處理方法[J].甘肅科技,2011,27(07):128-129+161.
[2]王鋼,田曉,劉志勇,等.巴基斯坦?jié)裣菪渣S土路基浸水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2019,8(03):659-665.
[3]宗長洪.強夯法在公路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中的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13(06):166-167.
[4]鄭建國,鄧國華,劉爭宏,等.黃土濕陷性分布不連續(xù)對濕陷變形的影響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5,37(01):165-170.
[5]應海舟,王興,王海峰.淺談高速公路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2):5256-5257.
[6]劉策.淺析濕陷性黃土的地基處理措施[J].甘肅科技,2017,33(09):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