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震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時間長了,你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三階段的某一時期內,會突然變得性格內向,沉默寡言,郁郁寡歡,情緒低落,睡不著覺等現(xiàn)象。在平時做作業(yè)或測練時往往出現(xiàn)很多不應有的或莫名奇妙的錯誤。于是他們就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對參加高考信心不足,從而產生思想動搖的情緒。這種就是我們稱作的高三學生的“迷惘期”。處于“迷惘期”的學生面對的是諸多的壓力,而承受壓力的“面積”偏小,心理相對脆弱。這時候,如果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正確的指導與引導,鼓起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勢必影響他們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高考備考,甚至影響他們的高考考試,導致高考落榜。很多考場失敗的考生在高考后都說“發(fā)揮不出水平”,實際上是他們沒有處理好“迷惘期”的問題而產生的后果。這些心理障礙和心理失衡,嚴重妨礙了他們的身心健康。這種現(xiàn)象在任何一個學校都普遍存在,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要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度過,使其能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關鍵字:迷惘期;成因;解決方法;心理疏導
“高考不遠了,現(xiàn)在我網都沒上,為了趕成績,但是成績卻沒有進步,很久了…心里很迷惘…”
“我最近感覺特迷惘、每天總覺得過的迷迷糊糊、上課總喜歡掏出手機看看、希望有人能幫幫我、走出困境!”
“我的數(shù)理化很差,基礎知識都不懂,老師發(fā)的卷子根本不會寫,可是老師卻只是天天發(fā)卷子考試,每次我寫都不想寫,我很迷惘,我該怎么辦!”
“馬上就要高考了,但我還有很多知識沒有掌握,怎么辦呢?”
在高三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學生這樣的感慨,而這些感慨是高三學生的一些典型心理。高三是整個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時期,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導致學習一落千丈。那么如何幫助學生度過高三階段的種種學習迷惘呢?
一、學生“迷惘期”的成因
高三是高中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人生拚搏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時期學生將面對著嚴峻的高考,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面對激烈的競爭,有的不想或不愿積極應對,對學習成績的期望值下降;有的由于失去新的奮斗目標而產生空虛心;有的由理想和現(xiàn)實差距太大而產生失落心理;有的由于不能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產生挫折心理。因此心理素質較差的人就患得患失,常常存在思想障礙,而自己又無法順利逾越,以致出現(xiàn)思想問題或心理障礙,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這個時候產生了思想動搖,無法承受這種挫折,破罐子破摔,對學習失去信去,無心向學,得過且過,久而久之,就會越陷越深,難以自拔。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給學校、家庭、社會都帶來不良影響,造成一定的壓力。
同時,隨著高三學生所學知識的增多,多種知識交織在大腦中,他們沒來得及及時對這些知識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所以覺得越學越亂,在平時做作業(yè)或測練時往往無法把所學的知識準確重現(xiàn),出現(xiàn)把知識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當然考出來的成績就不好。于是學生門就懷疑自己智力下降,水平不如人,或認為自己不是讀大學的料子,對前途感到茫然。這種現(xiàn)象通常出現(xiàn)在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后與第二學期開學不久這段時間。這就是高三學生的“迷惘期”。
二、“迷惘期”學生的分類
做班主任工作這么幾年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索,我發(fā)現(xiàn)這些迷惘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1、優(yōu)等生的獨孤求敗
【案例】:下課后,一位男生來問我一道題。讀題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道題的難度已經遠遠超出目前的高考水平。我不禁提醒他:“同學,這道題不屬于高考考察的范圍啊!”小伙子很自豪地說:“我知道啊,老師。可是我覺得高考題太簡單了。想考好就一定要做難題。難題做得越多,高考的把握就應該越大。難題都做多了,還用怕簡單題么?”
此類學生大多心高氣傲,喜歡用各種各樣的難題、怪題來難為老師。課間經常把老師圍在講桌前問問題的,多是這樣的學生。要鼓勵這些學生跳出題海,認真整理平時易錯的題目,試著讓他們分析歷年高考試題難度和考察方向的變化規(guī)律,逐漸向出題人思路靠攏。實踐證明,這類學生經過這種方法訓練后一旦開竅,高考試卷得分之高將難以限量。
2、中等生的尷尬境地
【案例】:下課后,三個男生把我圍住。其中一個皺著眉頭問我:“老師,我平時學習成績在年級排名中等。把我這種水平保持到高考足可以上一個大學了,可父母非要我把分數(shù)再考高一些。沒辦法,我只能來請教您了:我該怎么做才能讓我父母滿意呢?”我剛想說話,第二個男生開口了:“老師,我在年級里的位置跟我這個同學差不多。我一直發(fā)現(xiàn):無論做哪個科目的題,我做錯了的題目如果以后遇到了還是會錯,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我翻了好多參考書也搞不清楚到底錯在哪里。我希望自己能進好學校,將來出人投地。您說我該怎么辦?”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另一個男生急不可耐地蹦到我跟前說:“老師,我們三個水平差不多??晌移綍r不怎么愛學習,沒事就愛玩。我也想好好學,可我只要一到家就想玩。您說我該怎么辦???”
要增強第一類中等生(無欲無求,對自己目前的狀況相當滿足)的憂患意識,努力激發(fā)他們在重壓之下的潛能;要教會第二類中等生(思想認識深刻,但學習能力有限,學習方法嚴重錯誤)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每教會一個方法都要反復訓練,反復驗證,反復強化;要加強第三類中等生(天資聰穎,但自控能力很差)的人格教育,時刻敦促他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3、差生的救贖
【案例】:我曾經教過這樣一位學員:高考前其英語成績始終徘徊在50-60分之間(滿分為150分)。每次上課給他講完一個單詞時,我都問他:“聽明白了么?記住了么?”他都會點點頭,然后“嗯”一聲。但如果5分鐘以后我再問他剛才那個講過的單詞是什么意思的話,他幾乎每次都搖頭。每次給他布置紙面作業(yè)和復習作業(yè)時他都說一定完成,可每到檢查作業(yè)時他總是告訴我“忘記寫了”。
要全方位提高此類學生的思想認識,要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勤奮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務必要傳授給他們簡便、高效、耐用的學習方法,之后再把知識慢慢滲透給他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幫助學生度過迷惘期的方法
(一)學會自主學習。高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熟悉了中學階段的學習,但是,由于高三畢竟是面對高考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都應與高一高二不同。學會自主學習是幫助他們養(yǎng)成新的學習習慣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應處理好三對關系。首先是學習時間和學習方法的關系。在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下降,從而產生對前途的迷惘,對參加高考的信心不足。其次是學習與休息娛樂的關系。緊張的學習時間之后須輔以適當?shù)男菹⒑蛫蕵罚瑢蕵纷鳛橐环N調節(jié)手段,藉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學會自主學習,精神飽滿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第三,學習新課與復習舊課的關系?;旧细骺圃诟呷€有新課要上。因此,學習新課時要認真細致,同時要注意與復習舊課結合起來,既“知新”,又“溫故”,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班主任老師要根據(jù)他們自身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們進行有效學習,對不適應的學習方法要敢于摒棄。要指導他們循序漸進地對各科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形成鮮明的知識網絡,在練習和考試中就能對知識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培養(yǎng)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二)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于高三學生來說尤其重要。
1、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叭?,行行出狀元?!睉敵姓J,我國的高考制度是選拔人才,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上大學。相當一部分學生高中畢業(yè)后將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因此,對高三學生進行理想與成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雖然考不上大學,同樣可以為國爭光。可以用他們熟悉的例子教導他們,讓一部分考不上大學的學生勇于面對現(xiàn)實,以另一種途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2、培養(yǎng)信心和成功感。教師,尤其是高三的班主任,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主導和實施者,必須擔負起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責任。老師和家長都要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要主動關心學生的成長,在生活上給予關愛,在思想上與之交流,在心理上進行調適,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老師要經常找學生談話,細心地注意每個學生的微小變化,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何時進入迷惘期。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產生了迷惘現(xiàn)象,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智力,其次還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要鼓勵學生不要因為一兩次試卷做得差或出現(xiàn)一些錯誤就泄氣、放棄??梢杂猛鶎脦熜謳熃愕某晒尤ゼて鹚麄兊亩分尽A硪环矫?,教師要注意發(fā)掘學生自身內在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也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作為家長,也要注意子弟的情緒變化,經常與孩子溝通,與老師聯(lián)系,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3、重視受挫教育。挫折教育是心理疾病預防的前提和基礎,挫折教育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心理疾病的防治效果。在學校里,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意志、品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樂觀的情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也要加強挫折教育,可使學生了解遭受挫折的根源,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人影響,從而使其在經受挫折時能夠理智。避免受挫時產生不好的心理后果。
4、教會學生自我調節(jié)。處在“迷惘期”的學生容易產生很多消極的想法,因此,教師要加強耐力訓練,培養(yǎng)他們控制情緒、增強心理承受的能力,要讓他們養(yǎng)成勇敢面對挫折并解決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消除他們對前途迷茫的心理。因此要教會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具備了自我調節(jié)能力,才能適應學業(yè)迷惘,矯正不良品格,促進個性完善;在集體中學會與人的和睦相處.適應迅速變化的環(huán)境,保證心理健康,從容地應對來自于學習和生活的困難,正確認識自我,善待他人,從而走出高三的“迷惘期”。
總之,所有學生的迷惘都是他們的心理問題在作祟,而這些獨生子女們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是在成長期間父母的疏忽大意所導致的。為了保證各種類別的學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我們一定要全身心地致力于學生的思想教育。要讓學員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一定讓他們在心理上變得足夠強大、足夠成熟,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度過高三的“迷惘期”,為高考的成功奠定扎實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德育》,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