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恬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33-246
基于網(wǎng)絡的PBL教學課例是指利用網(wǎng)絡,基于問題的學習或基于項目的學習課例。本課中,教師在尊重文本原始思想的基礎上,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概括、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下是本人基于對PBL的理解,對本節(jié)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反思。
一、文本分析
本課例的教學內容為《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閱讀Level 4》中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The Pied Piper。故事講述了在一個叫做Hamelin的小鎮(zhèn)發(fā)生了鼠災,一個花衣吹笛人毛遂自薦可以消滅老鼠,但鎮(zhèn)長和人們需要給他錢。鎮(zhèn)長答應后,花衣吹笛人通過吹笛子引老鼠跳入河里進而消除鼠患,事后,又因為鎮(zhèn)長食言,他再次吹笛子引鎮(zhèn)上的孩子們跟隨他到一個奇幻樂園,父母們再也找不到他們的孩子。故事題材新穎,情節(jié)峰回路轉,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對象為三門峽市第二中學七年級十班學生,基礎扎實,英語程度整體較好,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反應迅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和老師互動,但由于所處年齡段的特征,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有限。
三、教學目標
(1)根據(jù)圖片預測故事內容;
(2)根據(jù)故事上下文猜測詞義;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色;
四、教學過程
1. 讀前
(1)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預測故事內容,提問學生: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3)?What are they doing?
這一串問題鏈就像一個個連環(huán)扣,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教師追問的起點,由此生成新的問題,窮追不舍、層層深入。
(2)基于學生了解封面后對故事的大致了解,筆者將故事中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圖片排序,預測故事內容。
3. 讀中
(1)略讀文章,根據(jù)文章內容將圖片重新排序。
(2)在故事的具體語境中猜測詞義并學會在在新的語境中運用這些詞匯和短語。提高了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
(3)仔細閱讀文章后,了解故事發(fā)生的來龍去脈,回答幾個問題:
1)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2)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3)What happened there?
(4)讓學生再次讀文章,以the piped piper吹笛子為線索,深入剖析文章,回答以下問題:
1)How many times did the man blow on his pipe?
2)Why did he blow it?
(5)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描寫,分析人物特征: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2)And why do you think so?
在讀中的(3)、(4)、(5)環(huán)節(jié),筆者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層次,由淺入深、由內到外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問題鏈,步步為營地幫學生提高分析能力,把握語篇的問題特征。既能讓學生關注文本信息,又能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文本,深入剖析和理解文本。
4.讀后
(1)在結束文本的整體閱讀后,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以深挖文本的思維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1)In your opinion, what does the magic land actually symbolize(象征)?
2)Why did the pied piper take the children into the magic land? just for punishing the people?
(2)在深入理解文本后,筆者設計了三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1)What do you think of pied piper's behavior(行為) of taking the children into the magic land? and why do you think so?
2)Do you think whether the children would like to come home? and why?
3)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
5.作業(yè)
1)Collect the words and phrases you have learned today.
2)Continue to write this story and share it next class.
五、教學反思
1. 讀前部分,筆者利用封面導入并設計導入性問題鏈,在文章進行講解之前,首先與學生進行情境上的交流提問,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同時為讀中三組問題鏈教學的順利開展做了鋪墊。
2. 讀中部分,在學生略讀跳讀文章后能夠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筆者一改以往直接由教師教授新單詞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根據(jù)故事的上下文來猜測詞義,并將這些新單詞放在新的語境中進行再次鞏固練習,這樣以來,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培養(yǎng)了學生在語境中猜測詞義的能力。
3. 在讀后部分,筆者設計了拓展性問題鏈,第一個問題讓學生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文本中的奇幻樂園象征著如烏托邦一樣無憂無慮的地方。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這是一個文本內容和學生經(jīng)歷的對接點,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學生從了解故事到理解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再跳出文本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逐步體現(xiàn)出閱讀理解的升華。
4. 本節(jié)課的亮點是最后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超越文本,把學生對文本的思考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互相討論交流,共同探討隱含在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同時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為學生答疑解惑。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