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關系的處理,希望對廣大教師管理工作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
作文小學教師,需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同時也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下面筆者將作簡要分析。
一、師生關系的處理
正確處理師生關系,是教師職業(yè)素質(zhì)的需要,是教師進行教學管理的重要工作和藝術技巧,只有正確地處理師生關系,才能有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不斷提高工作質(zhì)量。師生關系是一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教師所面對的是一群心智還不完全成熟的群體。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緩慢覺醒,學生對教師既有崇拜又多了一份質(zhì)疑,因而師生關系是很微妙的,既有一種心心相惜,又可能有一道無形的墻。
根據(jù)我從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些經(jīng)歷,總結(jié)出一點心得,以博大家一哂。處理好師生關系概括起來就是七個字:三原則,四注意。
(一)首先談一下三原則
1.把握好距離,古語說的好“過親則狎,近則不遜”。我們應該讓學生逐漸認同我們是他教師身份的朋友,而不應先是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后再去讓學生接受我們是他的朋友身份的老師——這也就是所說的愛中有嚴,嚴中有度,高雅的交往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2.樹立服務意識。班主任職能就是服務,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在服務中實現(xiàn)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務。(例:教師清洗文明欄,學生在室內(nèi)自習)
3.把陽光撒向每一個角落,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我們作為一線班主任,更應該保持教書育人的熱血,極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成材。
(二)四注意:
一要注意不要徹底否定所有學生,不要因為一兩個人的過失而懲罰全班,這容易引起公憤;二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三要注意包裝批評語言;四要冷處理、快刀斬亂麻(也要做好善后,并確認自己能控制局面),但最佳方法仍是平時多溝通,防患于未然。
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
教育專家孫云曉曾說:良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與家長交流是一門藝術,體現(xiàn)的是一個教師的人品和涵養(yǎng),更代表著一所學校在外的形象,現(xiàn)在我們教師群體更多遇到的是干洗型家長,就像把臟衣服扔到干洗店,希望取衣服時是干凈的,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所以老師一定要意識到只有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同家長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合作,家校共建,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和學生家長在教育學生成才目標上是一致的。從細微處向家長展示你對學生熱愛、關心,交談語氣應委婉,報憂也報喜,對不同類型家長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老師和學生家長在教育學生成才目標上是一致的,兩者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者、教育與教育者的關系。因此,在研究學生問題時,班主任決不是強調(diào):我要你怎么做,你應該怎么做。而是放下老師的“架子”,心平氣和地用商量、征詢的口氣,向家長解釋,主動協(xié)調(diào),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共同處理好學生問題。老師認真地想出了一個溝通方案。以他的孩子有進步作為契機進行家訪,跟這個孩子的父親作了一次長談。家長看到老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幫助,信任感油然而生,老師及時把自己教學多年來遇到的學生問題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技巧跟著為父親做了交流。然后,共同商量教育這個孩子,幫助她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老師跟家長的溝通,幫助學生和家長建立了自信,也使一個家庭的教育取向得到了統(tǒng)一。
(一)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開學生智慧心靈重要的一環(huán)。一般來說,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了如指掌,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在家訪、家長會和同家長聯(lián)系時,這對班主任全面了解學生,進而管理好班集體有很大的幫助,學生也喜歡毫無保留地向家長反饋學校、老師、同學和班級情況。許多家長也非常重視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狀況,對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師的調(diào)配,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等總想問個究竟,觀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學習表現(xiàn),常常比老師還要深入、細致、具體,從而相應地對學校教育做出一些評價,有時甚至是一些尖銳的批評或與事實有出入的。這時就要求班主任要虛心聽取,不與家長爭吵、爭辯。當然,班主任在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時要具有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同時感謝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支持,考慮家長對校教育教學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以情動人,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達到同家長互相交流科學的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
(二)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一方面,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孩子犯了錯誤,有些教師會把家長請到學校大批一通,家長只能一味地賠不是,然后,灰溜溜地逃出學校。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就算家長勉強承認自己沒管好孩子,面對這樣的指責,心里也會覺得別扭,從此對老師敬而遠之,盡量不與教師發(fā)生聯(lián)系。這樣,反而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不應該有的隔閡甚至對立,于學生的教育工作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xiàn),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教育學生尊重家長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自己身體力行地尊重學生家長,而且要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別是那些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有教養(yǎng)的教師決不當著學生的面講有損于他們威信的話;事實證明,教師教育學生尊重家長,不但可以提高家長的威信和作用,增強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師教育下健康成長,自己又是那樣受尊敬時,就會衷心地感謝教師,更加信任教師。因而,教師和家長就會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產(chǎn)生共同語言,共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但直接具體落實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而在家庭和學校直接對孩子實施教育影響的則是教師和家長。最后我想說的是,如果教師能把瑣碎之事變成求藝之途,那么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的最好,我快樂,因為我是班主任!
參考文獻
基于生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實踐探討[J].董偉豪.試題與研究 201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