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舉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外部事物和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借助外物成為了一道難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存在方式單一、不會合理利用外部事物和工具等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學會借助外物開展語文教學。下面,筆者就詳細談談如何借外物開展語文教學,希望能為更多的教師提供幫助。
一、借助課外書籍,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學習的過程中,高中生不能只將目光停留在教材上,而應該多接觸課外閱讀材料,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師要悉心指導,借助課外書籍,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心特點,向他們推薦適當?shù)臅?,如《雷雨》《平凡的世界》等,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在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展示自己收藏的書籍,并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哲學領域的知識,可以在課堂上拿出《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先讓學生看看其精美的封面,再介紹:“《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chuàng)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fā)展的歷程。某天,14歲的少女蘇菲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了一張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zhí)K菲轉(zhuǎn)交給席德’,郵戳顯示為黎巴嫩。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她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試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從黎巴嫩寄給席德的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勃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踵而至。這些奇聞怪事吸引著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情的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想知道后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大家可以在課外閱讀這本書,下次我們再一起交流?!边@樣一來,就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更多的哲學知識。
二、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愉快的課堂氛圍和豐富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他們的印象,讓他們真正地記住已學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結合教材內(nèi)容設置主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走進文本。
例如,在講解《雷雨》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雷雨》的片段。電影片段講述了二十年代初,在買辦資本家周樸園的公館里發(fā)生的一個撕心裂肺的悲居0。妻子繁漪不堪忍受丈夫的專橫冷酷,不甘在窒息中抑郁終身,大膽沖破一切枳梏,追尋新的生活,將全部的希望寄于周樸園的長子周萍身上。豈料周萍已厭惡與后母的暖昧關系,熱戀著正當青春的女傭魯四鳳。這使繁漪陷入了愛與恨、渴望和失望交織的痛苦之中……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課文,和小組成員一起扮演文中的角色,編排自己心目中的《雷雨》。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配樂,營造適宜的氛圍。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的學生特別喜愛繁漪這個人物形象,覺得繁漪極具個性,她時而斂聲息氣,時而瘋狂爆發(fā),她的情感裹挾著一種電閃雷鳴般的突發(fā)性,她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不畏強權、爭取自由、寧死拼斗的光。作為周樸園的繼室,她不甘心為人擺布,敢于反抗周樸園,面對周樸園的訓斥,敢當面頂撞說:“不,我不愿意?!彼非蟮氖亲杂?。曹禺先生曾這樣評價蘩漪:“繁漪是個最動人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zhí)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著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而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笨梢?,置身于具體的情境,才能真正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總之,教師要善于借助外物豐富教學內(nèi)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伍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