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舒婷
摘要:2007年,教育部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英語閱讀教學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輔之各種多媒體技術,數(shù)字技術,移動終端應用軟件和公眾號與學生實現(xiàn)實時交互。然而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學生過多投入精力在詞句分析與閱讀考試,無法有效閱讀。同時閱讀材料缺乏真實性導致學生缺乏閱讀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融媒體;真實性;閱讀語篇;閱讀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其中學生閱讀能力排在大學生英語能力的首位,可見英語閱讀能力之重要。然而,在筆者上課的真實閱讀課堂中,大學生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偨Y(jié)后具有以下三大問題:第一、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多側(cè)重在課文閱讀與考試閱讀,學生花在課外英語閱讀上的時間少。真實閱讀需要大量接觸課外讀物,如閱讀英文報刊、小說、科普讀物等(嚴凱、高玉輝2012)。第二、學生閱讀過程中過度依賴電子設備??茖W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學生海量的學習資源與技術輔助。網(wǎng)絡、人工智能與翻譯筆的運用使部分學生過度依賴其功能,被動思考,缺乏閱讀主觀能動性。第三、融媒體環(huán)境下,隨著自媒體公眾號與短視頻網(wǎng)站的迅猛發(fā)展,學生更習慣于碎片式的獲取資訊,缺乏對閱讀材料真實性的思考與對美文的鑒賞能力。本研究將探究英語閱讀語篇材料的真實性新定義。同時,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探究閱讀語篇真實性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增效。
英語閱讀語篇材料的真實性新定義
首先,英語閱讀中“真實性”定義是William & Moran(1989)提出“真實性”主要指真實的文本和真實的語境。Morrow(1991)認為真實的文本就是現(xiàn)實中由真實的說話人或作者為真實的聽眾或讀者說的或?qū)懙?、用于傳達某種真實信息的文本。因此真實的閱讀材料必須源于生活并回歸生活,在英語閱讀中,只有真正貼近學生的生活的閱讀語篇,傳達真實的信息才能實現(xiàn)真正交際的目的。
其次,“真實性”的閱讀材料與“真實性”的閱讀教材是不同的。閱讀材料應使讀者主動進行閱讀或者帶有某種目的進行閱讀?!罢鎸嵭浴遍喿x材料特指是源自真實交際活動的語言而不是為教學而編纂的材料(Nunan1989:54),閱讀材料的語言應當符合讀者的認知水平,難度適宜,讓讀者在閱讀中游刃有余并有所反思。換言之,在課堂閱讀中,學生由于閱讀教材中的語言要求高,故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詞句學習而忽略了閱讀技巧的應用與情感態(tài)度的反饋。
第三,“真實性”的閱讀材料是通過學生課外閱讀大量攝取的。許明欣(2016)實證研究中總結(jié)出“利用移動設備和技術,師生間可以很輕易的創(chuàng)造出虛擬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獲取海量真實性閱讀材料,進行不同目的的閱讀如查找資源,休閑娛樂,瀏覽新聞、學習工作等。
最后,Widdowson在1990年呼吁在閱讀教學中區(qū)分真實的材料和材料的真實。真實的材料顧名思義指的是來自真實的語境或者母語人士創(chuàng)造的閱讀材料。而材料的真實是指讀者真實的反應。它包含了讀者對閱讀材料的認知與情感的獨特體驗,是讀者對文章主動的建構意義的過程。Widdowson認為“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是與語篇進行真實互動的必要條件”。閱讀材料是否有真實性不僅僅是由其來源決定的,也需要看它能否與讀者之間產(chǎn)生共鳴和交流。
閱讀語篇真實性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1.融媒體環(huán)境下給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真實性”的閱讀材料呼喚“真實性”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或從單一的教師講授與詞句分析中解放出來,更偏重于學生實用性與欣賞性閱讀。
2.重視真實的閱讀材料,更應關注閱讀材料的真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運用自身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積極的閱讀情感。主動地運用閱讀策略來幫助自身理解閱讀材料,產(chǎn)生良性的閱讀互動。
3.融媒體環(huán)境下,新形態(tài)的教材與海量的閱讀材料均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閱讀課堂不可避免地會采用一些電子版的閱讀材料。學生閱讀電子文檔的效率有待提升。少數(shù)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打開電子產(chǎn)品閱讀過程容易受外界干擾,導致閱讀效率底下。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閱讀新形態(tài)教材過程中,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如:如何利用一些筆記App應用軟件如印象筆記、one note等做電子筆記與評論等。
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廳高等學校國內(nèi)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項目:融媒體環(huán)境下英語閱讀語篇真實性探究(項目編號:FG2020262)。
參考文獻:
[1]Morrow, K. Evaluating communicative tests [M]. 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91: 111 -118.
[2]Nunan, 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Widdowson,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許明欣.移動學習在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
[6]嚴凱、高玉輝.2012.英語學習者語言能力與閱讀材料適合性探究[J].外語界(6):47-55.
(浙江省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