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達 張鑫怡 呂浩天 徐小玄
數字媒體藝術屬于交叉學科領域,涉及造型藝術、藝術設計、交互設計、計算機語言、計算機圖形學、信息與通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高校教學中,應當以著重實踐應用操作為主導,理論輔助的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實踐摸索經驗,教師應在數字媒體藝術實踐教學中,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倡導創(chuàng)新,重在改進
沒有最新的設計,只有不斷改進。當一件創(chuàng)新作品出現后,可能會有更多的類似作品產生。對于新媒體藝術專業(yè)學生來說,學會改進比創(chuàng)新更重要。當然,學生在設計中也不要盲目的創(chuàng)新,單純追求形式上的改變。對于用戶來說,創(chuàng)新的作品是不是更好,不同的用戶會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新媒體藝術教學不是具體讓學生改進某個點或哪些方面,它需要讓學生在對某個作品的設計上,對作品理念上有所獨特領悟,知己知彼,拿出更好的作品。
2教學設計,循序漸進
在實踐教學中,數字媒體藝術教師需要預先有準備、教學有計劃、課堂上有步驟的進行。對于某些問題,不要急于讓學生全部都領會。教師在指導某些作品中,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的差異性,需要以此及彼,由表及里,巧用設計案例引導學生。對于作品而言,最終需要得到用戶的許可或喜愛。而在學生應用設計時,也要循序漸進,讓用戶能夠盡快使用或操作。譬如,在游戲新手教學中,要隨著動態(tài)發(fā)展,隨著內容的深入而增加設計手法。在游戲開始中設置“新手教學”,用戶在打開界面上先把游戲的主要功能了解一遍,這樣才會慢慢產生興趣。在教學結束后,玩家獨自面對游戲時,難度一下子就提升很高,或是突然面對絕壁高山。用戶經過新手教學后,在操作中會基本掌握要領。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上來就講解很多,講完轉身就走,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很難讓一些同學能接受。因此,諸如在設計一些游戲軟件中,在開始階段會把游戲的復雜程度降到很低,之后再緩緩的增加,再配合上新手教學,效果會顯得更好。對于工具軟件,軟件需要相對穩(wěn)定的界面,不要亂變,防止因為一些微小的變動,讓用戶操作起來不習慣或是不適應。
3自由設計,避免過度
在多媒體藝術教學中,一些失敗的學生設計作品,往往會出現畫蛇添足,這種過度設計,對于用戶來說,反而是一件壞事。諸如一些學生在設計中因為過度方便,卻容易引發(fā)用戶的錯誤操作。有些好的設計并不是一蹴而就,并非所有的靈感都會像噴泉,想要就來。有許多好的設計往往是通過不斷總結,不斷摸索嘗試中,或是在生活體驗中得以啟發(fā),設計的靈感來源于生活,來自于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交互設計就是讓設計者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代表大多數用戶來實現人物最佳的對話,并且使設計的每個情節(jié),或者哪怕是微小的細節(jié),也能使用戶感受到與眾不同之處。其實,為用戶使用情景而設計才是最重要。使用情景設計,讓學生懂得保證常用操作很方便,不常用的操作設計,不要干擾整個作品。中國學生缺少的是一種細節(jié)設計、方便用戶的設計、讓用戶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意設計,而不是某種意義的仿制或復制。在學生自由設計中,有許多自由并不是出于用戶需要,而是設計者個人主見,只是設計者自身的需求。因此,要將用戶需求作為出發(fā)點,才是設計的根本。
4任務流暢,結構清晰
在數字媒體藝術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不要顧此失彼,這種情況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常常會碰到。在設計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明白應關注任務流暢的環(huán)節(jié),還需要讓結構清晰。對此,讓學生在交互設計中,要以整體的目標任務為中心,進行相應層次分明的結構設計。在主要構建設計完成之后,也要從延伸設計到觸景生情,或者弄一些小把戲、游戲、聲音等都是可取的。讓這些微妙的小設計為整部作品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
5明確專業(yè)課程教學目標
對于教師來說,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設計者。因此,教師應當結合課程需要,制訂詳細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培訓目標(如圖1所示),其包括學生的邏輯思維、職業(yè)技能、溝通能力、品行等主要內容。在羅輯思維方面,主要包括目標分析、競品分析、解決方案等;在職業(yè)技能方面,主要針對基本技能、專業(yè)技能、關注用戶等;在溝通能力方面包括寫作能力和演示能力;在學生品行方面主要包括職業(yè)精神和個人特質。其中品行方面是大學生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內容,有的學生在設計中唯利是圖,對設計作品以金錢多少來衡量制作的水平高低。較高水平的作品應得到高報酬無可厚非,但是,在完整設計作品中故意缺失重要事項顯然不是用戶所期待的。因此,培育學生的敬業(yè)精神、責任心、學習求進、團隊合作、不斷創(chuàng)新等,也是專業(yè)技能除外的基本要求。
另外,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課程教師需要在教學理念有明確思路。因為教師照章讀教材很容易,但讓學生從想學到易學,從可用到能用則是一個提升知識的過程。對某些課程內容要讓學生從想學開始,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找出容易讓學生掌握相應知識;然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如果自己是學生,這種教法是否可用,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內容能否有用;最終,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相應專業(yè)知識,首先是教師能夠胸有成竹,因此,在教與學過程中,相互學習,教師和學生都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
(大連工業(yè)大學 遼寧省大連市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