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平
摘要:數學這門學科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也更多地偏向生活化,而不是有著極強理論抽象性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改變落后單一的教學模式,以生活化理念為指導,通過實施教學生活化,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陷入了一些誤區(qū),所以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并有效解決,教師要注重選擇合理的教學素材,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還要做到深入教學“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充分體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巨大價值,推動教學改革取得良好的實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誤區(qū);對策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是義務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其知識理論邏輯性較強,而小學階段學生數學思維亦在萌芽發(fā)展中,抽象邏輯性較弱,如果教師只是直接地進行知識灌輸,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而且注重教學非常枯燥乏味,學生容易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質量,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橫空出世,但隨著教學生活化的實施開展,很多誤區(qū)也隨之出現(xiàn),這給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為了解決這一現(xiàn)象,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qū)進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qū)分析
1.1教學素材選擇不恰當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素材選擇不恰當也是小學教學生活存在誤區(qū)的原因之一,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教材本身的研究,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研讀深究,最后在課堂上呈現(xiàn)最好的教學結果。所以,教師真正地深入透析研究設計要花費很多時間?,F(xiàn)實中很多數學教師都不是以教材為中心展開教學的,往往用的是自己制作的教學課件,教學素材使用不當的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這樣難以發(fā)揮真正的生活化教學價值,影響了教學質量[1]。
1.2教學情景設置不合理
小學數學中往往設置的情景過于煩瑣,由于對象是小學生,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太深奧的教學情景不能讓學生結合實際吸收到數學知識。這時候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強弱,設置一個適合學生的教學情景。
1.3教學中的生活化太過于表面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提出了教學生活化,但是生活化并沒有完全實現(xiàn),而且大多過于表面,教師在課堂上隨便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內容,讓教學課程中真正的“生活化”沒有體現(xiàn)出來,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沒有達到教育改革的根本意義。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誤區(qū)的解決對策
2.1選擇合理的教學素材,運用生活化元素
選擇合理的教學素材,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學生清晰易懂地了解課堂內容,再根據學生對教材上哪些內容沒有學懂,再根據學生在教材上沒有解決的問題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對教學教材有一個正確的選擇是推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周圍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所以生活化教學的運用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教師不能只是局限在傳統(tǒng)的素材中,應該進行更好的改變優(yōu)化[2]。例如對于“除法”的學習,不能僅限于“60個蘋果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人能分到幾個?”的形式,目前學生的周圍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在編制題目的時候應該進行更精心的設計,比如在“除法”知識的學習中,可以設計問題:“假如從家到學校有一段距離,學生通過步行、騎自行車、坐公交等方式去上學,到達學校的時間有快有慢”,原因是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用路程除以速度,速度快所用時間就短,反之時間就長。
2.2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增強學習體驗
由于教學對象的是小學生,所以教學情景不可設置過深,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置,簡單易懂是其主要特征,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教學生活化,教師課制作一份調查問卷(在聽懂、懂一點和完全沒懂下面打勾),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填制這份調查問卷,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學生對這堂課的感受。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引入到教學中去,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下,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優(yōu)勢[3]。例如在“元、角、分”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人民幣這幾個單位的進率關系,就可以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情境,可以選擇幾名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為學生用品標注價格,模擬演繹買賣東西的場景,這樣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其中,在付款和找零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并且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2.3深入教學“生活化”,培養(yǎng)知識應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活化不應是簡單地提一兩句,而是要真正地融入實際生活中,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這才算是真正的教學生活化。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學生應該講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正讓數學為生活服務,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給予必要指導,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接入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4]。例如在學習“24小時計數法”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上午9點在公園,中午12點在吃飯,以及晚上9點在睡覺的”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說出畫面上的時間,然后提出問題“時針都指著9,為什么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卻是下午9時呢?”通過學生探究,教師引導說出答案。教師還可以設計題目“學校黑板每平方米為299元,一個教室的黑板一共花了587元,問這個教室的黑板有多大?”這就用到了數學中最簡單的計算問題。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深入貫徹落實,需要每一個教育人員的努力,必須陷入誤區(qū),確保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對生活化教學進行科學設計,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在生活中也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將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學起來也不會那么吃力困難,更好地為教學質量帶來保障,帶來益處。
參考文獻:
[1]張雯.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qū)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8(02):25.
[2]方雁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6(16):190.
[3]余志榮.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6(07):90-91.
[4]韓兆新.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教育,2017(0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