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迎華
摘要: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一堂課下來,老師滿堂灌輸,口干舌燥;學生被動接受,頭昏腦漲,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由傳統(tǒng)的課件、投影儀等電教化手段提升到多媒體技術(shù)、網(wǎng)絡技術(shù)、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人工智能技術(shù)等用于課堂,課堂效率大為提高。
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課堂教學;變革
近年來,伴隨著時代的變化,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由傳統(tǒng)的課件、投影儀等電教化手段提升到多媒體技術(shù)、網(wǎng)絡技術(shù)、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人工智能技術(shù)等用于課堂,甚至出現(xiàn)評價一堂課的優(yōu)劣以是否使用信息化手段為重要標準,又似乎有點過猶不及。
在教學中,如何用好信息技術(shù)手段,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堂。文章試圖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海底世界》為例,來簡要介紹如何巧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利用影像資料,化簡為繁,提高學習興趣
其實對于任何一堂課而言,導入可以說我們有無數(shù)種形式??梢院啙嵰稽c單刀直入,直奔主題,也可以復雜一點,思維啟迪,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海底世界》一文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波濤洶涌,蔚藍廣袤,無邊無際,一望無垠,大海多么美麗呀!那海底又是一個怎樣的未知世界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海底游覽一翻吧!
其實,在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老師提前準備一段1到2分的關(guān)于大海的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通過顯示屏的分享,每一個孩子都能直觀的看到大海的樣子,甚至是聲音、顏色、形狀等,不管你去過與否,置身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對于大海的認知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了。在加上老師對大海的介紹,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迫不及待想了解海底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總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調(diào)動孩子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對未知世界的認知,讓孩子沉浸在具體的感知中,相信學生的興趣會大增。
二、借用平板功能,化繁為簡,提高學習效率
1、借助信息化手段,掌握重點
在《海底世界》一課中,主要介紹了海底聲音多種多樣,動物活動特點多樣,植物色彩形態(tài)多樣的特點。這也是課堂上要讓學生了解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
在這里,老師可以借助IPAD平板,給學生分享各種動物的聲音,每一種聲音對應一種動物,每個孩子用耳機來聽來感受,學生肯定可以知曉課文中列舉的其他動物的聲音,如小貓的喵喵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青蛙的呱呱聲……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有發(fā)言表達的意愿,課堂氣氛不會死氣沉沉。
在這里,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聲音,老師還可在課前準備一些海底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可以是音頻文件,也可以是視頻文件,通過IPAD平板發(fā)送給學生,自己去了解,去聆聽,去感受,相信學生的認知不止停留在“聲音多種多樣”這樣簡單的、沒有溫度的詞語上了。
2、借助信息化手段,突破難點
《海底世界》是一篇簡單的科普性說明文,因此讓學生知曉掌握說明文的一些方法,也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難點。說明方法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新事物,不是特別直觀,又和我們的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有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很容易混淆。而且說明方法有很多,課文中主要運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在這里,我們可以用IPAD平板解題功能,把課文中使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進行歸類羅列,用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同時,把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放在表格的下面,讓學生對照選擇。在學生自學后,老師進行適當?shù)闹v解,學生對照IPAD平板提供的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就可以做出選擇。學生提交選擇后,利用IPAD平板自帶的統(tǒng)計功能,在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可完成統(tǒng)計,顯示哪些同學對說明方法選擇是對的,哪些選擇錯誤還沒有掌握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三、借用視頻資源,化難為易,助推知識理解
在《海底世界》課文第三段,講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時,課文寫到: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我不知道我的學生是否和我有這樣的疑慮,怎么樣區(qū)分章魚和烏賊,什么是反推力。
在這里,我們?nèi)绻芙栌藐P(guān)于章魚和烏賊的視頻資料,學生對這兩種動物的認識會更加清晰,原來我們常見的蝦子行走就是靠的反推力哦。難理解的知識,借用視頻,通過信息化手段,學生迎刃而解,說不定還有學生非常樂意上臺了表演表演,告訴其他同學什么是發(fā)推力。對表演者本身而言,這是一種展示,一種認可,一種吸收,對觀賞者而言,是種學習,是種理解,是種交流,課堂氛圍、學習興趣都會大增,這樣的信息化手段使用,你讓學生不喜歡都難。
其實,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借用IPAD平板對植物的色彩形態(tài)多樣,海底礦產(chǎn)資源的豐富,海洋資源的用于開發(fā),提供更多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進一步拓展,加深學生對“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這句話的理解。
四、借用投影展示,化朦為明,助力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無疑是貫穿這個小學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新修訂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第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每天在課堂上10分鐘的寫字,目的意圖很明確,要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能力,在小學六年階段能練就一手漂亮的字。俗話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足見字的重要性。
字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察,說一說注意指點,老師范寫,理一理筆畫要求,學生書寫,練一練字的結(jié)構(gòu),是一種很好的字詞教學的方法。學生臨摹后,老師可以借助投影儀,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每一筆是否按照要求寫的,橫平了沒有,豎直了沒有,左右的結(jié)構(gòu)把握好了沒有,上下的位置控制好了沒有,學生就有一個好與不好的參考標準,而不是“這個同學寫得好,那個同學寫得不好”這樣簡單粗暴的評價。學生會對照展示臺呈現(xiàn)的書寫美觀工整的字,自己花時間去臨摹學習,既看到了效果,又聽到了點評,在潛移默化中,進步會是可喜的。
信息技術(shù)手段的使用,絕對不是花架子,走過場,充里手,看熱鬧,而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為學生提供可視、可聽、可感、可受的教學手段,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減輕老師教學負擔,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期待信息化技術(shù)手段原來越受老師學生的歡迎,結(jié)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