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是中國幾千年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產(chǎn)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為了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傳統(tǒng)文化,應加強中小學生書法教育。書法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知識與技能,更要發(fā)揮書法的育人功能。把德育融入書法教學之中,可以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書法教育;德育;愛國主義;品德修養(yǎng)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書法則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國書法以其獨特的線條美、神韻美和內(nèi)涵美陶冶著我們的青少年。在書法教學中讓他們充分領略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及其無窮魅力,激發(fā)他們熱愛書法,熱愛民族文化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這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知識與技能,更能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發(fā)揮書法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視覺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書法不僅深得我國廣大人民的喜愛,而且早已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世界人民所贊賞和相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能發(fā)現(xiàn)各種書法作品的身姿,如歡慶節(jié)日的標語,美化環(huán)境的裝飾等等。所以積極地引導學生愛上書法,學好書法,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書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了解書法字體的演變歷史,體會到字體演變過程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了解筆墨紙硯的發(fā)展歷史,感受中華文化的繁榮與變遷;還可以通過了解一些書法名人的故事,學習他們勤奮刻苦的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文化,學好書法的熱情,以及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之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二、講解漢字的筆畫和結構,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
方方正正的漢字,象征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準則,可以以此教育學生要堂堂正正做人;漢字的間架結構講究避讓與穿插的美感,可以以此教育學生要學會避讓與謙遜。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書法教學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應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在教授“秋”字書寫的過程中,我故意把左邊的捺拉長讓學生分析,學生通過觀察,一致認為左邊“禾”字旁的捺應變成點,這樣才更美觀,更能顯示漢字的魅力。我進一步告訴學生,我國是禮儀之邦講究謙遜避讓,左邊的禾把捺變成點,可以讓右邊的火更加舒展,整個字也更靈動,富有生氣。如果互不相讓,擁擠在一起,就會影響整個字的美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也受到啟發(fā):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謙遜有禮,才能組建一個和諧融洽的班集體。
三、賞析書法名家名作,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國書法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創(chuàng)新,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如隸書的沉穩(wěn)雄厚,楷書的嚴整瑰麗,行書的秀麗活潑,草書的奔放不羈,不同的書法字體傳遞給人們不同的情感信息。例如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整幅作品共28行,324個字,整體布局天機錯落,提按頓挫一任自然,具有瀟灑流利,優(yōu)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而其中的28個“之”字,形體各異,富于變化,畫點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展現(xiàn)了作者瀟灑俊爽,遒媚飄逸的書風。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學習書法提升其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還可以陶冶情操,感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俗話說“字如其人,字品如人品”,我們加強推進書法教育,引導學生“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做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練習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磨煉學生堅強的意志,讓他們形成一種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真正體會到“心正則筆正”的深刻內(nèi)涵。在書法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歷代書法家的名作,傾聽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王羲之的“硬骨”,顏真卿的“剛正不阿”,黃庭堅的“氣勢恢宏”,柳公權的“豁達大度”,虞世南的“德行忠直”等,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臨摹精選格言警句、增強“真、善、美”的情感體驗
臨摹作品是書法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期間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感受作品的精神。在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精選一些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體現(xiàn)愛國情懷的詩句,配合《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等柔和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書寫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凈化人的心靈,增強“真、善、美”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書法教學中應注重融入德育因素,充分發(fā)揮書法的育人功能,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楊廣馨.書法教學指導[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2]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楊仁愷.中國書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5]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6]喬志強.中國書法古代理論解讀[M].上海:上海美術教育出版社,2012.
[7]劉正成.書法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王向靖.書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韓盼山.書法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李莉,1983.5.28,女,漢族,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研究生,無職稱,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