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星
“畫得像”就是“畫得好”是當下中國社會對兒童畫的普遍認同標準。很多美術培訓機構和美術教師采用大量臨摹、涂填色書、畫簡筆畫的方法去提升兒童的繪畫技術水平。很多家長們也認為兒童畫是繪畫的初級階段,將老師發(fā)的范畫當標桿,對孩子的創(chuàng)作橫加指責,這不象那也不象。而在很多賽事展覽中,獲獎入選的作品也都是以成人畫的標準評選。如果說兒童畫是一種藝術語言,那么這些只會模仿成人說話的孩子們還能有自己的思維,還能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語言嗎?
繪畫是孩子們的情感表達方式
繪畫是一種情感表達藝術。不同的事物會令人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同樣的事物,不同的觀察視角、審美標準、主觀偏好也會形成不同的畫面。追溯人類的起源,可以發(fā)現(xiàn)繪畫和語言的功能一樣,他們都是人類用來言說表達、交流思想的。如果你和藝術家接觸較多,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畫家都將情感視作作品的靈魂與生命。兒童的繪畫語言,熾熱的情感,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畫壇的成人藝術家。許多畫家收藏兒童畫、臨摹兒童畫,學習他們富于活力的造型方法,學習他們大膽、直率、樸實地表達主觀感受。喜歡繪畫是孩童的天性。繪畫對孩子來說就是游戲,他們的任憑情感支配,無拘無束,愉悅涂抹。在孩子們的筆下,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有意義:“風姐姐有時候愛發(fā)脾氣”、“牙仙子只有在夜晚才會出來”,“太陽公公總是笑瞇瞇的”……。藝術教育家維克特·羅思菲爾德說:“繪畫、涂色以及構建的過程是兒童將環(huán)境中多種多樣的元素整合成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的復雜過程。在選擇、解釋和改造這些元素的過程中,兒童呈現(xiàn)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幅圖畫,而且還是兒童自己的一部分。”孩子們畫面中的物體不是隨意添加的,即使表面看來最亂糟糟的線條、色塊,他也能有自己的解讀。直線條可以是爸爸的頭發(fā),也可以是遠處的火車;彎曲的線條可以是奶奶的頭發(fā)、也可以是歡快的海浪。兒童的創(chuàng)作活動同成人的創(chuàng)作活動是一樣的,兒童畫是孩子們的情感表達,反映了孩子們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兒童畫應該是“兒童自己的畫”
“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不該成為衡量兒童畫的主要標準。查閱百度百科,兒童畫被表述為表面看不講什么技法的,不講“畫理”、“畫法”,逾越了透視、解剖、構圖等一般常規(guī),是非“學院”派的畫派。兒童畫在造型、構圖上帶有很大的變形因素和主觀隨意性。孩子們在畫畫時,不會像成人一樣縝密構思,構圖是否美觀,色彩是否真實,是否符合透視、明暗等藝術規(guī)律都不在他們的思考范圍內(nèi),他們往往是信手落筆,天馬行空,想到什么就畫什么。兒童畫的色彩強烈、艷麗、張揚,具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在成人看來不協(xié)調(diào),不美的顏色搭配孩子們卻很喜歡,他們尤其擅長用鮮艷的顏色裝飾物體:五色花瓣的花朵、大紅色的兔子、彩虹色的小鳥、紫色的星空;畫面常??鋸?、滑稽又有趣味:老鼠會飛、樹林里會有糖果屋、一棵樹上結了多種果子、精靈們無處不在……可以說與現(xiàn)實世界完全相悖,近乎荒唐離奇。也只有這些兒童自己畫的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畫。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生動描述了一個成人誤解兒童畫的故事。在學校的美術教室里,老師們也常常會自動忽略那些“不好”的作品,將那些“好作品”成列在教室、走廊里。事實上參照畫不美觀、比例失調(diào)、殘缺不全、與實物常態(tài)不符等成人畫的審美標準評判兒童畫,采用成人的畫法教幼兒畫畫,長期地要求孩子照著范畫進行臨摹,照搬成人世界的“美”,包辦孩子的審美認知過程,孩子終會逐漸產(chǎn)生盲從心理,喪失自己的思考能力。
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結合兒童繪畫的特點,我們輔導兒童畫畫,應注重引導孩子們仔細地觀察事物的特征,啟發(fā)和保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繪畫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某一階段。由于年齡原因,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情感帶動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抓起筆,涂抹他們所看到的一切,兒童畫畫時不會有意識去理解技法,也不會常遠地為將來升學考慮,他們只是單純地想用畫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認知。而由于年齡,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缺乏自信,需要得到大人的認同贊美。繪畫過程中教師、父母與孩子的積極互動可以使孩子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得到愉悅的精神享受。對于幼小的孩子而言,這個世界還很陌生,既有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也有他們無法理解的各種現(xiàn)象,他們可以通過畫畫來表達情緒,我們成人可以幫助他們習慣這種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當他們開始畫畫時,他們就會已經(jīng)開始“思考”了,他們的思緒都集中在自己正在描繪的筆下世界。我的女兒尤其喜歡與我一起畫畫,哪怕是出差在外,我們微信視頻時也能共同完成一幅畫,于我們而言一幅畫就像是一個夢想、一次旅行。她的開頭常常是自問自答。媽媽下面我們玩什么呢?我們畫畫吧!我們可以隔著手機畫一個小時的下午茶;一起擬定下周的物品采購表;也可以在陰雨的中秋節(jié),對著她畫的月亮搬弄家具、擺放果實、游戲賞月。這種體驗或許在我們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然而,對孩子來說,這是游戲、是生活、是交流、更是愛。通過畫畫,成人可以輕易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和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價值理念。因此在教學和輔導時,我們不能單純從繪畫技巧入手,應該以了解提示、啟發(fā)想象為主,引導孩子對自身和周圍的環(huán)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導孩子們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和探索世界,平衡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而不是僅僅是畫像、畫好具象的人或物。
繪畫創(chuàng)作能夠啟迪孩子對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的認識,激發(fā)他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丟掉成人的審美觀,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對美的創(chuàng)造,引導他們仔細觀察事物的特征,啟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融入適度的繪畫技法,用發(fā)散性的思維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描繪世界,是我們應該還給孩子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畫教學。